桂曉菁
【摘要】當前,網絡成為了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同時也對教育的模式和內容造成了嚴重的沖擊。網絡時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文章深入分析網絡時代思政輔導員的角色定位,進一步提出網絡時代下思政輔導員工作結構轉變的策略。
【關鍵詞】網絡時代 高校 思政輔導員 角色定位 工作結構轉變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180-02
引言
網絡時代背景下,整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隨著也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這就給高校思政輔導員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因此,深入分析思政輔導員的角色定位與工作轉變就尤為重要。
一、網絡時代下高校思政輔導員的角色定位
網絡時代下,高校的思政教育不單是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水平和基本道德,高校思政輔導員的角色定位已經發生了重要變化。
1.鼓勵學生適應時代,引領時代
傳統的思政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僵化單一,缺乏變化。網絡時代下,學生們對于傳統一成不變的思想政治理論已經缺乏足夠的學習積極性,轉而對新鮮的網絡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高校思政輔導員的教育要突出時代性,要將傳統的思政知識與新興的網絡文化相融合。
2.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
大學生雖然在年齡、學歷上有所提高,但是在面對網絡世界的萬千誘惑時,有些時候很難控制住個人思維,缺乏對善惡美丑的辨別,迷失自己。為此,高校思政輔導員必須將找準自己的歷史定位,要注重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正確辨別網絡是非。
3.利用網絡提高學生道德實用能力
網絡技術為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工作方式和溝通方式,思政輔導員同樣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隨時為學生的實際生活提供幫助。在平時,輔導員用網絡設備傳授學生將道德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做法。在遇到問題時,輔導員利用網絡幫助學生如何處理。
二、網絡時代下思政輔導員工作結構轉變的策略
傳統的思政輔導員的教育內容較為單一,往往僅僅是學習傳統的政治理論知識,而且由于思政輔導員的課程較少且內容枯燥,平時又很難抽出時間關注學生的日常道德表現,導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出現滑坡,學生在新的網絡時代下,各種思想問題頻繁涌現。因此,網絡新時代下思政輔導員的教育工作必須進行轉變革新。
1.重視網絡對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影響
當前,很多思政輔導員缺乏對網絡新技術新趨勢的足夠重視,忽視了網絡的傳播力和影響力,特別是對于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巨大影響力。然而近幾年來發生的一系列諸如網絡暴力、憤青等現象充分表明,網絡的廣泛應用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政素養。因此,高校思政輔導員必須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巨大能量,充分了解年輕人的互聯網應用趨勢。只有摸清楚當前年輕人使用網絡的方法和內容,才能根據暴露出的思政問題有所對策。比如:近幾年來,網絡直播成為大學生喜愛的網絡應用,“網紅”成為不少大學生的偶像。思政輔導員應當深入了解網絡直播和“網紅”的發展現狀、直播內容等具體情況,摸清大學生當前面臨的不良誘惑,再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指導教育。
2.思政教育網絡化、實用化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集體上課、說教式教育,這種方法雖然能夠較為集中化、系統化的進行理論宣傳教育,但也存在組織難、時效短、實用效率低的問題。網絡技術的深入發展,為思政教育的發展指出了新的道路——網絡化、實用化。
第一,思政教育網絡化
思政輔導員完全可以采用網絡教學的方式開展思政教育。網絡教學意味著時空限制更小、范圍更廣、潛移默化的教育。網絡教學形式多樣,微信、QQ、微博和騰訊課堂微課程等多種教學模式。一方面,輔導員可以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在平時聊天中點滴滲透思想道德、政治理論知識和社會熱點事件的看法,在平等溝通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另一方面,輔導員可以錄制思政相關知識的微視頻和微評論,上傳至朋友圈、騰訊課堂等平臺供學生觀看。相比于命令式說教式的課堂學習,這種共享式開放式的思想傳遞更能發揮影響作用。
第二,思政教育實用化
思政輔導員在傳授學生思政知識時要為學生傳授更加實用化的思政知識,幫助學生合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比如說,在引導提高學生“樂于助人”的良好美德的同時,更要幫助學生分析在遇到不同情況時應該如何做才能既幫助到他人又能免于自己受到傷害。輔導員可以以“路人摔倒扶不扶”為例,為學生提出科學的意見,即在能夠證明自己是見義勇為后,再去幫扶他人。這種更加實用化的思政教育要遠比單純的理論課程更能夠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進步,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社會生存能力,防止學生受到不法傷害,對學生也起到了較好的保護作用。
總結
網絡時代的發展為思政輔導員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任務。思政輔導員要融入網絡時代,了解學生在網絡中接觸的事物,更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同時,要利用網絡技術將思政知識更加網絡化、實用化的傳授給學生。
參考文獻:
[1]杜歡. 網絡時代輔導員思政工作的方法及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17,3(09):54.
[2]袁莊鵬. 大數據時代的高校學生工作初探[J]. 傳承,2016,(05):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