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鉅垣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對自身的教學模式進行了全方面地優化,尤其是在作業設計方面,有了相當大的改動,不僅精簡了學生的作業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全新的智慧型作業,對于學生的實際數學學習有著最為直接的幫助。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多樣化的作業設計拓展方式,以綜合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 作業設計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7-0202-02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數學作業屬于十分關鍵的教學內容,其本身是數學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有助于學生在課下復習自己所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并且也能夠使得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數學認知,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但是,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數學作業的設計往往存在較多的問題,無論是作業量,還是作業內容,都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認知有著一定的沖突,許多時候,學生已經掌握了當前的教學內容,但是教師依舊在反復地訓練這部分習題,導致學生的作業興趣嚴重下降,缺乏活力。同時,在許多教師的作業設計過程中,都認為學生只有通過大量的作業訓練,才能夠提高相應的數學認知,但是這樣的想法從本質上而言是錯誤的,學生在大量作業的長期影響下,自身的作息壓力變得相當大,而且容易失去一些自主學習空間,導致相應的數學學習效率難以得到穩定的提升。為了在新時期實時改變這樣的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在作業設計過程中,努力采取一些全新的作業設計方式,尤其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提高整個作業設計的合理性,便于學生進行深層次地數學學習,改善整個作業布置的成效。
一、以學生學習特點為基礎進行作業設計
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深層次認識到學生在整個數學學習當中的重要地位,同時需要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異,并按照不同的學習要求,分別給予學生不同的表現和思考契機,通過作業設計,給予學生最為合適的數學引導。在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認真觀察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各方面差異,并按照他們的實際能力進行分組,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布置作業。教師可以在根據小組成員的不同學習能力,分別布置不同的作業。也可以通過菜單式作業進行布置。比如,在學習認識圖形的過程中,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夠較為簡單地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教師在對他們布置作業時,便可以設置探究式作業,如通過對課本基礎內容的掌握,深層次探究不同圖形的特點和規律,并嘗試著計算圖形的面積和周長。也有一部分學生本身所具備的數學能力較弱,因而在對基礎內容進行理解的時候,也存在較大的困難,教師可以為他們布置這樣的作業:小組討論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基礎特點,并嘗試著將正方形與長方形進行對比,分析它們的不同之處。在這樣針對性的作業引導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能夠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激發,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也會表現地十分完善。
二、根據教材重點進行作業設計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當中,存在的很大一個詬病在于教師所布置的作業往往抓不住教學的重點,反而要求學生去盲目地進行大量的作業抄寫或者背記。比如,在學習九九乘法表的過程中,許多教師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對這一內容產生較為深刻的印象,往往會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抄錄,如抄寫10遍甚至20遍,但是這樣的抄寫對于學生而言,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幫助,很多學生依舊不知道每一個式子是怎么得出來的。為了實時改變這樣的狀況,教師在新時期的數學作業布置過程中,需要抓住教材的重點內容進行作業設計和布置。如上面提到的九九乘法表,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基礎的乘法轉換加法以后,進行挨個計算,如7乘以9本身等于7個9加起來,而學生在計算當中得出答案,往往能夠產生最為真摯的印象,因為所有的結果都不是盲目的,而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計算出來。這樣的作業設計和布置比起傳統的大量抄寫而言,無疑是一種創新和拓展,而且對于學生而言,更加解答了內心的疑惑,他們也開始懂得每個式子是怎樣產生的。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也不需要憑借腦海當中的記憶得出答案,轉而僅僅需要將乘式展開,然后進行相加,就能夠得出最終的答案。這一作業設計采用的原理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是最為重要的。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和布置,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并且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自由學習,有利于深層次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根據教材基礎內容設計一些繪畫作業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數學教學提出了全新的教學標準,要求實時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特征,并且需要淡化學科之間知識和方法之間的聯系。數學本身與其他學科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因此可以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一些繪畫作業,并通過繪畫的方式進行實時地鞏固和應用。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按照本章節的知識內容,自主繪畫出一些軸對稱圖形,并且要盡可能保證繪畫的美觀特征。接著,教師可以篩選出正確且美觀的軸對稱圖形,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并鼓勵學生們發現這些圖形的對稱軸。通過這樣的作業設計和應用,不僅能夠實時鞏固基礎的數學知識,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得他們能夠深層次迸發出創新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這樣的作業設計對于學生而言,本身就是一次創新,給予了學生相當高的趣味性和實踐性,相應的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有效地提升。
四、設計一些趣味的游戲性質作業
一直以來,游戲都是學生最為感興趣的話題,而將所學習的知識完全蘊含到游戲當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造成作業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作業變得有趣合理,具有更高的實踐效果。比如,在學習了最為基礎的乘法內容以后,教師可以設置幫小松鼠找房子的游戲作業:小松鼠接到小白兔的電話,邀請小松鼠去他家玩,并告知小松鼠自己家的門牌號是108。但是小松鼠按照小白兔的路線到了小白兔的小區一看,發現門牌號上全是一些乘法,其中有15*6,13*8,17*6,12*9,8*11,
14*7,請問哪個門牌號是小白兔的家?這一游戲性質的作業本身十分有趣,對于學生而言也是一個充滿挑戰性質的作業,學生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也會保持較高的游戲心理,進而變得十分活躍,相應的作業完成效率也會表現得十分高。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當前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創造一些其他方面的游戲性質作業,多方面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游戲的趣味性,加強基礎的數學實踐。
五、設計一些操作性作業
在數學課程標準當中提出了一些全新的標準要求,開展科學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僅僅依賴記憶和做題,還需要親自動手實踐。對于數學而言,學習是十分重要的過程,而對于學習而言,動手操作是最好的實踐方法。只有親自動手,才能夠使得數學學習過程中當中的抽象知識變得具體化。在實際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廣泛設計各種數學機會,使得學生能夠實時參與到活動當中,并在參與的過程中掌握各種學習方法,拓展自身的操作和實踐思維。比如,在學習“七巧板”以后,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運用七巧板拼接圖案的作業。這一作業的設計需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即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維盡可能去設計一些圖案,不需要完全遵循課堂當中的設計方法。在這樣的操作性質作業引導下,學生往往會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設計出一些全新的圖案。從本質上而言,這是一種寓教于樂的作業設計方式,學生可以在作品設計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并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很大程度上能夠培育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六、設計一些綜合性作業
在現如今課程改革的步伐當中,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時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能力的培養,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便在這個過程中成為十分重要的途徑之一。因此,在實際的作業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布置一些綜合作業,一方面便于學生進行深層次地學習,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進行科學地拓展,實際的作業引導效率也會得到有效地提高。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將整個教學課堂進行分段,由不同小組的學生負責不同的教學段,并展開相應地講解。這一作業要求學生在組內進行分析和討論,只有深層次了解自己所要講解的內容才能夠展開科學地講解。其他小組學生可以在這些學生講解的過程中,認真地傾聽,并提出一些問題要求該組學生進行解答。這樣的作業布置形式有著相當高的創新性質,并且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綜合拓展,對于學生以后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數學教學需要對基礎的作業設計進行多方面的優化和拓展,使得原來十分枯燥的作業逐漸變得趣味化,學生也能夠在感受到作業趣味的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數學知識,實際的數學教學效率相當高。
參考文獻:
[1]黃小宏.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設計[J].亞太教育. 2015(05)
[2]陳建蘭.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學周刊. 2014(05)
[3]李剛鋒.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J].學周刊. 2013(20)
[4]馬小兵.淺議形式多樣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學周刊. 2013(22)
[5]李彥,文春蓉.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 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