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大學英語課程考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 從“互聯網+MOOC”、“互聯網+微信英語”、人文教育等三方面融入課程考核,提出了“看、聽、說”+“讀、寫、譯”的考核方式進行考核,有利于大學英語課程考核方法更能貼近于學生的真實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程考核;互聯網+MOOC;互聯網+微信英語;人文教育
【作者簡介】梁麗君(1987- ),女,漢族,廣西南寧人,實習研究員,文學學士學位,南寧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
【基金項目】南寧學院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教改2016XJJG26)。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化的通用語言,已成為了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國家步入國際化發展的今天,大學英語成為連接學生走向世界的橋梁,作為運用最廣泛的語言,對英語的學習能力和應用程度如何成為影響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因素。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觀念是把英語語言僅僅當作是一門知識,它就包括語言、詞匯、語法簡單的部分,強調死記硬背,這就導致了學習效率不高,無法適應當代的社會發展和人才培養趨勢。鄒慧民等人提出目前大學英語的評價方式單一化,在實踐中,主要以學期筆試考試為主, 不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日常的行為表現, 只是對學生的期末成績簡單地進行排隊和比較。因此,大力改革傳統單一的大學英語課程考核體系,成為高校大學英語發展的必然趨勢。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也逐漸與國際接軌。許多技術應用型高校對大學英語課程教學進行改革,讓學生利用能夠Mooc,微信小視頻、來進行教學,目前大學英語考核形式主要表現在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1.課堂表現。教師利用上課時間,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提問或者批改課堂作業,以此來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最終以學生的課堂表現情況或者作業的正確程度來進行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
2.課后練習。承擔大學英語教學的教師一般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來考核學生對課堂內容學習情況的評價考核。但是,由于學生的懶惰心理,基本上大多數學生,只為了上交作業而進行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因此,考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
3.期末考試。大學英語是結合聽和寫進行考核的一門課程。在考試評價過程中,教師依然以分數來決定學生學習情況,以卷面成績為中心,缺乏學生實質學習能力的考核,學生處于“被考核”狀態,評價效果不佳。
許多高校主要從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而考試的形式又單一,試卷的答案是唯一性的,導致學生在考試前,都是以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缺乏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對大學英語知識僅限于“要我學”這樣的一個狀態。梅迎軍認為高校課程考核形式單一、內容與教學大綱不一致等。張秀梅對高校課程考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從課程考核的內容與方式、監督與激勵、反饋與引導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大學英語作為公共基礎課,考核形式為考試。一般高校都采用平時成績與期末卷面成績相結合,以加權平均的方式確定最終的成績。平時成績包括課堂考勤、課后作業、課堂表現,占30%,期末閉卷考試占70%。這樣的考核形式,導致學生只重視卷面考試成績,忽略了平時學習的重視程度,以至于有些重點知識的掌握難以通過考試來進行評定。
由于大學英語在課程考核過程中,大多數高校采用“聽力+筆試”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僅限于“聽和寫”。因此,本文對大學英語課程的考核,利用“互聯網+”的平臺采用“看、聽、說”+“讀、寫、譯”的考核方式進行考核,以此了解學生對英語的掌握情況,更能真實的反映學生的應用能力。
1.“看、聽、說”的考核方式。此方法的考核主要在課堂上采用“互聯網+MOOC”和 “互聯網+微信英語”的討論方法進行。教師利用大學英語課程內容制作互動式的MOOC和小視頻,在課堂上,采用2-5分鐘的MOOC視頻,讓學生先看先聽,然后進行對話或問答考核。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將MOOC里出現的語句、詞匯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主動口頭匯報學習成果,以此考核學生會讀,會翻譯。課后與學生及時反饋以促進學生改進學習策略及鞏固好相關知識。進而,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反應情況可以作出更詳細的評價。
2.“讀、寫、譯” 的考核方式。采用經典的人文小故事,讓學生自己先翻譯和寫作,然后再讀;使學生做到會觀察,會分析,會應用。在翻譯過程中,由于各種語句的表達方式不一樣,這是大學英語鮮明人文性特征,對翻譯者來說會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將一些經典的人文小故事中的人文教育背景知識滲透到大學英語學習之中,不但可以增加他們多元化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養。
通過“互聯網+”大學英語課程考核進行改革,“看、聽、說”+“讀、寫、譯”的考核模式改變傳統依靠“聽力+筆試”的傳統考核方式,打破考核學生時間和空間限制,構建“互聯網+” 大學英語課程情景化、人文化、娛樂化、高效化的考核平臺。
參考文獻:
[1]付麗芳.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34(11):92-93.
[2]鄒慧民,蔡植瑜.實行形成性評價,改革現存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01):114-118.
[3]梅迎軍.高校專業課程考核現狀及改革[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6):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