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摘 要: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有重要作用。語文閱讀教學策略要做到明確閱讀教學步驟、進行科學引導式閱讀教學,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結合單元主題進行閱讀,教學閱讀教學要注意方法的指導、設計高效有趣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高效教學;閱讀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4-0079-01
語文教學的目標是普及基礎語文知識,培養學生學習語言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同樣具備著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作用。閱讀首先是閱,需要保證學生認識文章中的生字和詞語,并能夠讀懂每個字和詞的基本含義,這屬于語文的基礎知識范疇。其次是讀,這要求學生能夠深層次地把握文章的含義,抓住文章主旨,從而在文章中有所收獲和領悟。因此,閱讀教學不僅可以為學生拓展知識面,更能夠促進學生的精神層面的發展,對輔助教師完成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使命有著重要的作用。
科學的閱讀教學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步,教師要求學生進行自主閱讀,也就是進行課前預習,設計這一步驟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打破傳統閱讀教學中學生一味進行聽講和做筆記的學習形式,讓學生動用視覺和心靈感悟文章主旨。第二步,教師可以采用合作交流學習法來進行課堂閱讀教學,針對文章中的重點或者容易發生理解歧義的地方讓學生分組探討,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和理解。通過小組間或者與組員間的爭論,理解出現偏差的學生可以收獲更具說服力的反駁,從而能夠及時修正自身錯誤的思維方式。第三步,教師可以根據文章主旨升華閱讀課堂目標,對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或者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有利影響。以《東方之珠》一課為例,首先教師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好自主閱讀的任務,讓學生自行解決生詞如“鱗次櫛比”“琳瑯滿目”等成語的讀音和含義,并對文章主體內容有一定的印象。然后教師安排學生分組分段落進行大意概括,從而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印象的作用。最后教師將文章的深層次主旨升華,讓學生認識到祖國大好河山之美,再結合香港重回祖國懷抱的艱辛歷程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
在語文教材中,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比較集中的主題,同一單元的課文都會有一個共同點,而這個共同點便是這個單元的教學主要目標。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在這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安排。例如,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文章皆是贊美大自然風景美的文章,教師在進行這一單元《北大荒的秋天》一課的教學時,可以著重帶領學生對文章的風景描繪部分進行賞析。首先,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風景類散文的一般性賞析思路,如表達作者對某一事物的贊美與喜愛之情,或者表達對祖國壯麗山河的喜愛之情。其次,教師帶領學生學習風景類描寫的小技巧,他們掌握之后就可以利用這些小技巧逆向推導出某句的描寫精妙之處。例如,文中的色彩描寫“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使得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北大荒的秋天里夕陽與流云交相輝映的姹紫嫣紅之美。最后,教師可以結合該單元的文章總體特征給學生總結出風景類散文的賞析方法,讓學生再遇到同類型的文章時能夠做到有思路可循,抓住答題要領。
閱讀教學同其他部分知識一樣,其教學同樣有方法可循。目前,比較高效的閱讀教學法是分類教學法,即教師依據不同類型的文章體裁進行大致分類,然后分別總結出相應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套用。文章體裁大致可以分為記敘文、議論文、小說、散文和說明文,而不同的文章都有相應的閱讀技巧。例如,在教學小說類課文《林沖棒打洪教頭》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行找到小說中的六要素,即環境、人物、事件、起因、高潮和結局。有了六要素作為框架,學生再通過分析事件就不難找到文章的主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小說的語言,如林沖在棒打洪教頭時的動作描寫,無一不展現了林沖在應對敵方武力對抗時的沉著冷靜和動作之輕巧敏捷,從而反襯出洪教頭的技不如人和有勇無謀。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離不開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以及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在閱讀教學時,首先要規范教學步驟,采用科學有效的步驟教學法來讓課堂結構清晰、課堂節奏明快。其次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教材的巧妙設計深化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印象。再次要講求一定的方法,采用分類文章技巧總結的方法來協助學生閱讀文章。
參考文獻:
[1]趙培香.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及啟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01).
[2]陶莉.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性的幾點思考[J].基礎教育研究,2014(20).
[3]盧耀珍.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J].基礎教育研究,2017(23).
[4]聞麗芬.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J].教育現代化,20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