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
【摘? ?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近年來教育事業的不斷創新,傳統教育已經逐步被淘汰,新的教育方式開始崛起。面對現代社會中人才的需求,更加需要一些身心健康、思維活躍、全面發展的新鮮血液。在新課程不斷發展的當下,越來越提倡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而音樂課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 音樂素養? 音樂素質?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3.184
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很多學校不重視音樂課,還有一些教師一味地講解,學生只是作為課堂上的知識接收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的效果也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培養小學生音樂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教師們不斷改革創新,積極探索。
音樂是一種能夠產生共鳴效果的聲頻,出自人類本體的最初生命運動,伴隨人類產生而產生,伴隨人類發展而發展。音樂是一種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類最初精神活動的產物。學生的音樂素養就要從小抓起,從小學時期培養,下文就針對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音樂素養展開討論。
一、情境教學模式,融入課堂
俗話說,音樂源于自然。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應該帶領學生從自然中學習,回歸生活,在生活中、自然中去感受音樂的魅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突破教室內的課堂,可以帶領學生們進行郊游等戶外活動。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漫步森林,指引學生們去聆聽樹葉的沙沙響聲,去探索小溪的歡快流淌,去品味鳥兒的放聲歌唱,然后教師就告訴學生們這就是大自然的歌聲,這就是大自然的樂曲。在這么美的樂聲中,教師可以在其中授課,讓學生們在這自然的音樂中唱歌,伴隨著自然,唱出心底的聲音。與此同時,學生們可以從自然中感受到音樂的存在,從而去熱愛生活、敬畏生命。情境教學不光是音樂課堂中的一種好方法,這也是一種有利于所有科目的模式。在情景教學模式下,可以讓學生感受環境的美好,表達音樂的感情。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他們對一些音樂不能理解,而情景教學模式更加貼近生活,可以形象的描繪抽象的感情,幫助學生體驗音樂家的思想情感,從而幫助學生完全融入音樂之中。
二、聆聽教學模式,小組交流
音樂是一個聆聽他人、歌唱自己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去歌唱,卻領悟不到音樂的精彩。這就要求教師要一點一滴的引導學生融入音樂的思維活動中,帶領他們感受音樂的美妙。只有聽懂音樂的人,才能創作出優美的作品,才能歌唱出自己的內心、表達出深切情懷。在聆聽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播放歌曲或者音樂,讓他們精心聆聽,為下一步走進音樂殿堂做鋪墊。當學生們聆聽過一定數量的音樂作品之后,教師就應該專項、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聆聽之后的感受,這時教師要和學生互動,讓學生愛上音樂、聽懂音樂。比如,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們兩說新中國成立后人們的喜悅,帶領學生們去想象孩子們在灑滿陽光的湖面上,劃著小船盡情游玩、奮勇前進的情景。最后,教師告訴學生們這首歌曲既是對生活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幸福生活的真實描繪,同時也是對少年兒童未來更美好的生活的憧憬。此外,教師可以根據每一個學生們不同情況,劃分學習小組,既可以增加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也可以讓學生們在小組討論中迸發智慧的火花,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三、鑒賞教學模式,領略精彩
鑒賞是一個享受美的過程,學習美的階段。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審美能力,鍛煉學生們的鑒賞思維。無論在音樂教育的哪一個階段,都少不了鑒賞課程的學習。只有在學會欣賞后,才能做下一步的創作。小學作為音樂學習的初期,學生本身的鑒賞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的細心帶領、指引。在鑒賞課程過程中,有許多教師單純的讓學生聽歌,這自然是萬萬不夠的,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在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側重把學生帶進音樂的世界,教會學生如何去聽音樂,如何去欣賞、如何去領略音樂家的情感。首先,教師應該教學生實際的樂曲旋律和曲調,只有基礎扎實了才能做進一步的探究;其次,教師就要將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內容和情緒呈現給學生們,用情感傳遞情感。
四、主動學習模式,激發興趣
以上所述的觀點和方法,更加注重于教師對學生們的引領,但是單單只有教師們的引領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們的主動學習,自主思考。教師在授課的同時,應該巧妙的運用知識,來開動學生們的大腦,讓他們自主去學習音樂,自主去探索音樂問題,讓學生們把音樂欣賞能力運用到生活之中。例如,教師在上課之前播放音樂,一可以讓學生們意識到馬上就要上課了,二是可以讓學生們提前進入音樂課堂。這個過程,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流行的現代音樂,然后上課之后讓學生說出對這首音樂的感悟。接下來,教師再給學生們播放這節課所要學習的歌曲,在讓學生說出感悟,結合這兩種感受,教師悉心引導,讓學生們領略音樂的博大精深。對于那些表現不是特別活潑的學生,老師也要給予一定的鼓勵,來使學生有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固的基礎。同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盡量多的去接觸音樂作品,音樂會主動地使你參加到欣賞的過程中去,學生們通過長期的自主參與音樂的欣賞中去,日積月累,有助于學生形成自己的欣賞觀點和理念。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一個接受知識,鍛煉思維的階段,而音樂可以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綜合素養,所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的音樂教學推上舞臺,以學生為中心、鍛煉學生們的音樂素養成為大勢所趨。教師在日常的音樂教學時,要因材施教,情景教學,從生活中、自然中探索音樂的奧秘;要打開學生的耳朵,培養學生們的團隊合作能力;要帶領學生學會用心傾聽,感受情感;要理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其變得愛音樂。在教師合理方法的不斷教育、培養下,相信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李靜.運用多元化策略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實效的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6,06:37.
[2]何麗明.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的有效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227-228.
[3]孫桂英.淺談新課標下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J].學周刊:A,2012(05):156.
[4]張華麗.小學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2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