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義
摘 要: 在互聯網高度普及和迅猛發展的時代,及時性傳播的特點和便捷性的交流方式促進了信息表現形式的改變,如何高效、準確、形象、快捷地傳達信息,催生了“信息圖表設計”課程在高校視覺設計領域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信息圖表設計是新聞傳播類院系課程發展變革的新趨勢。因受眾閱讀行為的改變和媒介傳播技術的發展,信息圖表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形式,應用于多個領域。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圖表設計的“化繁為簡”,通過思維導圖的六個核心要素闡述如何將復雜的信息梳理清晰,并直觀生動地傳遞信息。
關鍵詞: 思維導圖;可視化;圖表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18)06-0066-04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8.06.013
一、信息圖表設計課程概況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我們處于一個信息大量生產、傳播、消費的信息社會。面對海量的信息,有時候顯得力不從心,不知所措。如何將信息簡單、清晰或者說是更直觀的呈現變得越來越重要。新聞傳播學作為國家一級學科,是研究執政黨的新聞活動、傳播活動及其他各種信息傳播現象的學科。下設多個與傳播領域相關的二級專業,比如新聞與傳播、廣告學、電視廣播學、網絡與新媒體等。新媒體時代,對新聞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除具備采、寫、編、評、攝等基本技能外,需熟練運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以方便快捷的途徑和最貼切的方式采集、傳播最有價值的信息和制作信息產品。信息圖表設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項。目前,國內多個門戶網站已經開設與本門課程相關的欄目,如央視網的“圖解”、網易的“數讀”、騰訊的“數據控”等,一些傳統媒體也將此作為信息傳達的突破口進行改革。早在20世紀80年代,西方高校就已開設類似課程。在我國,2013年香港大學最早開設了相關課程,在此之后,新聞傳播院系相繼開設《信息圖表設計》《數據可視化》《數據新聞設計》等課程,由于是一種較新的呈現形式,大多處于摸索階段。筆者所在的文法學院順應時代的發展趨勢,在網絡與新媒體專業開設《信息圖表設計》課程,并將本課程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課程之一。
筆者作為開設此門的主講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在授課之前,收集了大量與之相關的資料,分析信息圖表與普通信息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從讀者的角度梳理信息的溝通要點。授課中通過多次的實訓練習、摸索和總結,發現思維導圖的思維方法和核心要素是可以在信息圖表中運用的。通過授課效果來看,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生很大的變化,從茫然、不知所措到清楚、得心應手,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授課的方式也從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逐漸變為學生為主、教師為輔。
二、思維導圖的核心要素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東尼·博贊發明創造的,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思維工具,是一種提高信息整合效率的圖解思維器。其核心要素包含中心圖、線條、關鍵詞、圖像、顏色、結構。思維導圖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將復雜的信息簡單化,真正做到“化繁為簡”。“化繁為簡”正好切合了信息圖表的功能,經常用于梳理、歸納信息,再直觀、生動地傳遞信息。[1]圖表設計中的簡化是將復雜的信息通過對關鍵詞的提煉,對信息進行有序的梳理,將圖形、文字、色彩通過美學的原理組合在一起,使原本需用大量文字或者視頻等方式傳輸的信息,在一張圖表中呈現,即一看圖表便知信息內容,既能引起讀者的注意也能縮短讀者的閱讀時間。
三、思維導圖在《信息圖表設計》課程中的具體運用
(一)《信息圖表設計》課程設計
從全球的新聞教育發展趨勢來看,信息的可視化呈現體現了其是一門受到重視的課程。這與當下的信息生產的廣度和深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信息圖表設計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二是信息的可視化設計。課程本身的內容決定了這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程,集合了統計學、設計藝術學兩個學科門類的知識,對講授者和授課對象的要求都相對較高。就貴州財經大學的實際情況而言,傳播類專業目前以文科生為主,且不招收美術藝術考生。如何克服現實情況,上好這一課程是一個難題。因不具備數學統計學方面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數據的分析,第二個難題是信息如何直觀、美觀的呈現。根據信息圖表表現的特殊性,將課程分為三個版塊:導入信息+梳理信息+呈現信息,思維導圖將在三個版塊中靈活使用,運用發散思維采集信息,更全面系統的收集到相關信息;運用聚合思維梳理信息,找到一個新穎獨特的溝通源點;根據前面兩個板塊的信息,在通過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色彩、圖形將信息通過美的法則串聯起來,一幅獨特新穎、簡潔生動的信息圖表設計就完成了。
(二)信息圖表的制作流程
信息圖表的概念是美國學者理查德·烏爾曼在1976年提出的。他認為信息圖表是構造信息結構的一種方式,設計師的任務是實現信息的表達,能夠提取復雜環境和信息中的內核并以清晰、美觀的方式呈現給受眾[2]。我國對圖表較早的論述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鄭興東在《報紙編輯學教程》中提出的,他認為圖表的作用在于使復雜的現象條理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從而使不容易向讀者說清楚的事情變得容易說清楚,簡言之一看圖表就能了如指掌[3]。制作一份信息圖表總體需要十個步驟,從選擇主題到圖表完成,每一步都很關鍵(如下圖所示)。每一步都面臨選擇,如何讓復雜的信息變得清晰,是非常重要的。此時,我們總是希望找到一種方法進行梳理,而思維導圖的核心元素正好可以匹配。主題就好比一個中心點,是信息圖表的心臟,其他的步驟都是圍繞著它進行的;線條好比信息圖表的思路分析器,梳理復雜繁多的資料;關鍵詞則是信息的縮影,其特點是準確、規范傳遞信息;圖像是信息圖表的外衣,關系到受眾對信息的關注度;色彩是信息圖表的美顏,表達思想和傳遞情感的中介,不同的顏色傳遞不同的信息,也給人不一樣的感受;結構是信息圖表的魂,如何將前五者串聯起來,用什么的樣式呈現,是至關重要的。
信息圖表流程圖
(三)思與導在信息圖表中的運用
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是思維導圖的思維模式,發散思維強調從一個點向四周輻射,由想象力、聯想力、以及定位三個部分支撐,被譽為思想的爆發;聚合思維從一個比較窄的視角分析問題,將精力集中在一個點上,其主要特點是封閉性、連續性、求實性、聚焦性。兩種思維方式各有千秋,發散思維從一個問題出發,希望運用者在此方法的基礎上尋求更多更廣更好的方法,爆發出更多的想法和創意,是主題點到信息面的擴散過程,其特點是“一到多”,在運用中,可將主題點看作信息圖表設計的制作選題,信息面看作主題所包含的信息范圍;而聚合思維卻與之相反,希望從眾多的現象、信息、方法中,找到某一個獨特的視角進行深度上的思考和延展,是信息面到的創新點的遴選過程,強調“多到一”。遴選是一個非常考究的過程,考驗設計者對信息的掌握能力和對信息的敏感度,如何將信息表達清楚的同時更吸引讀者的注意,顯得至關重要。從兩個方法的特點來看,兩種方法的特殊性正好契合了信息圖表設計中信息構建的特點,發散思維適合用于信息收集,可擴大信息收集的范圍;聚合思維適合用于信息的整合階段,可從眾多信息中挑選出新穎獨特的表達點進行呈現。
根據圖表設計師的經驗,制作一份圖表花在收集和篩選信息的時間占百分之七十,可視化設計的時間占百分之三十。可見,前者的工作量較重且復雜。當我們確定一個選題后,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變得至關重要。
信息的來源分為兩類,一是自我采集到的數據,它是通過問卷調查、街頭采訪、田野調查等研究方法所獲取的資料;二是通過收集政府、企業、媒體或者個人已有的信息進行分析。信息的采集應考慮兩個方面的問題,信息是否適合運用圖表的形式呈現和信息的深度該如何體現。在很多情況下,學生采集的信息比較單一,且無法深入。如以網絡表情包為例,通過傳統的方法,學生普遍存在一個情況,僅僅從表情包的基本信息出發,如起源、類型、意義等方面進行延展,但這樣的信息是不適合運用圖表進行呈現,原因在于信息單一又缺乏數據支撐,原本簡單的信息再進行簡化,會更加單調無趣,空洞無內容,設計出來的作品也沒有任何意義。那么如何把思路打開,盡可能收集到全面、豐富而又有深度的信息,筆者認為思維導圖的發散思維是非常契合的,根據發散思維的特點,從一個點出發,往四周進行擴散,不受框框套套的限制,自由擴散與主題相關的信息,如此一來,表情包的信息可以從之前的三個方面再進行拓展,面越來越廣,從起源原因、國家和推廣品牌再到目前的使用數據,再從喜愛的類型到具體的數據和原因等等,把與表情包有關的信息盡可能的收集起來。發散思維收集信息的優點在于信息面廣、信息量大,有優點的同時也具備缺點,那就是信息太雜,無法找到設計的突破口和創新之處。思維導圖的聚合思維的特點正好可以彌補發散思維帶來的困擾,從一個方面深入挖掘信息,從點擴展到線,從表面到深入,一條清晰又全面的數據線就形成了,這條串聯起來的線不僅僅是信息的深入,更有可能是一個故事,一個有趣的、生動的、另類的故事,把原本繁雜的信息和枯燥的數據變得簡單、有趣,這就是圖表設計的魅力所在。
(四)圖與表的呈現形式
完成數據的采集之后緊接著是圖表的呈現,設計者應根據采集到的信息制定設計思路,力求精美、完整、準確地傳遞信息。一份好的信息圖表不只是信息的清晰傳遞,更是一幅視覺盛宴,令人難以忘記。9·11事件已經過去多年,有多少人受難?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有多大的影響?沒有人能說出準確的數字,但被撞擊的大樓和人們逃離的場面以及濃煙滾滾的天空等景象,深深的印在我們的腦海里。可見,視覺信息的傳播度和記憶度比其他信息有更多優勢,有科研成果表明,在人類所有的感知信息中,視覺信息占83%以上。圖表構成要素包含文字、圖形和色彩,每一個元素在圖表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幾者相互關聯,缺一不可。文字是信息的載體,是記錄語言、傳遞與交流思想的規范性的通用符號,特點是準確、規范、詳細,在信息圖表中文字多以關鍵詞和數字的方式呈現,文字中的關鍵詞正好來源于思維導圖中提煉出的關鍵詞。思維導圖的呈現方式除了文字以外,還包含圖形和色彩,圖形元素是根據信息內容直觀表現出來的,如與春節相關的信息,會選擇燈籠、春聯、鞭炮等方面的圖形,當然要體現信息圖表的創意,僅僅依靠思維導圖中的圖形是不行的,可根據思維導圖中的圖形與信息再次關聯,找到新的設計靈感,如圖表的主題是酒桌上的春節,那圖形就不能用之前的圖形元素,設計者可根據主題進行聯想,可以是一排酒杯,也可以是貼有春聯的家里正在用餐的場景,還有可能是寫著酒字的大紅字等等,這些生動形象的圖形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是根據思維導圖的圖形和信息的內容聯系在一起想象出來的,思維導圖的圖形起到了引導的作用。色彩是表達思想和傳遞情感的中介,不同的色彩代表不用的屬性,除具有色彩表達意義外,更起到美觀和直觀傳達的作用,在思維導圖中,我們會用有顏色的箭頭把信息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思維導圖,一種好的配色,不僅增加思維導圖的美感,還能更好的表現信息的本質和內涵,同理,信息圖表中的色彩也應如此,通過借鑒思維導圖的配色原理進行運用,既達到色彩也會“說話”的效果,又能使信息圖表美觀地呈現出來。
四、結 語
一幅成功的信息圖表設計應是一圖勝千言,這其中包含的元素有數據信息、圖形信息、色彩信息,如果將這幾者有創意的組織起來進行設計,是課程的教學重點,本文通過思維導圖的兩種思維方法分別運用在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中,再將思維導圖的核心元素設計手法運用在圖形、文字、色彩、結構中,力求清晰、完整和有創意地表現圖表信息。
參考文獻:
[1] 劉艷.你一學就會的思維導圖[M].北京:文化發展出版社,2017:3.
[2] 孟曉輝.讀圖時代報紙“信息圖表”的深度解讀功能[J].新聞窗,2009(3).
[3] 鄭興東.報紙編輯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2:271.
(責任編輯:趙廣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