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鏡然
摘要:在課堂教與學的過程中,師生互動是現代教學的主要方法,其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的提升和教學愿景的達成都會起到保障性作用。那么在高校的體育教學進行中,教師可為學生創建既嚴肅又活潑的課堂氣氛,建立師生間的溝通合作關系,是強化學生全面素養的基礎。那么在本文中,將對大學體育課堂師生互動所呈現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給出相應的處理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師生互動;大學;體育教學;教學策略
在師生建立溝通合作關系的基礎上,來開展體育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更加輕松的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興趣,為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但是,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溝通合作環節少之又少,并且還呈現認知和實行上的誤區,因此,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師生溝通合作進行探討非常重要。
一、師生互動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受到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影響嚴重
在以往的高校化育教學中,教師往往都是作為領導者,而學生是學習思想的接受者,在這樣的教學狀態下,教師沒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考慮學生對教學方式的適應性,沒能在課堂上隨時與學生進行交流,而是始終在遵循自身所設定方式實行教學,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觀念 沒能考慮到實際教學對于學生的重大意義,也沒有充分遵循和落實教育部門新課改所提出的互動式教學的原則,可以說這樣的教學狀態屬于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師生互動中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
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屬于個體與群體間的配合,也可以說學生間的溝通合作,是有效開展教學的基礎條件。但是,在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所創建的交流溝通氣氛也僅僅是師生間的溝通,沒能鼓勵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合作,使得學生的相法和感受無人感知,使師生間的溝通合作不能體現重視作用,長此以往,會使學生降低學習體育的的積極性,知識拓展能力也得不到發展。
二、提高大學體育師生互動教學方式教學效率的途徑
(一)培養高素質的大學體育教師隊伍
在教學進行中,教師所體現出的各方面素質會關系到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的提升,也可以說師生間的溝通合作屬于個體對群眾的教育和影響,其所體現出的各方面素質的好壞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構建高素質的體育師資團隊,也是開展互動式教學的基礎保障。在具體的行動中,教師若要強化教學質量和水平,首先就要考慮到對教學理念的創新。在體育教學中,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其對教學方法的適應性,感知其對體育理論和活動項目的吸收狀況,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需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溝通合作關系,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的習慣;其次,體育教師還需要充分借助教學情感因素,來深化學生對體育學科的熱愛程度,為學生創建既嚴肅又活潑的教學氛圍,并以良好的個人形象來影響學生,讓學生切實了解到學習體育的現實意義,使學生建立,良好的體育觀念;最后是教師需要以積極地態度充分借鑒一些成功案例,逐漸累積教學閱歷和經驗,不僅如此,校內還需要以規律性的時間組織體育教師開展培訓活動,強化其職業素養和教學質量,徹底擺脫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同時對教師的培訓考核成績和教學方式 做出客觀和評價,以現階段國內高校體育教學的現狀來考慮,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來進行表彰,使體育教學觀念和方式始終與社會以發展需求相切合,確保師生溝通合作模式教學的科學開展,促進學生強化學科素養,為學生各方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教師應該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在高校體育教學進行中,所運用的互動教學模式,也就是說,個體與個體以及群體間的溝通合作,但是有一些學生因本身在體育項目方面有很多的弱項,再加上其內向性格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體育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有效運用。針對這樣的教學狀態,就需要教師在具體行動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對過程內向的學生給予規律性時間的心理疏導,在具體的體育項目活動中,要多給予他們的關注和鼓勵,從而讓其深切感受到學習體育的興趣,建立學習信心,強化學科素養。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保護心理較自卑的學生,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更好的保護和照顧,這對于幫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有重要作用。最后,教師在師生互動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因材施教,讓不同體育水平的學生都能夠在有限的體育課堂上找到自身的閃光點和價值,從而提升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運動精神,而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還能幫助性格內向的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方式和方法,培養合作精神,有利于培養積極進取的現代社會高素質人才。
三、結語
師生互動教學模式來源于實踐,是綜合運用體育教學中多種教學方法的結果,也是大學體育教師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大學體育教學中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不僅需要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還需要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有力的配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革教學內容,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創造和諧積極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真正的師生互動教學,為大學生體育素質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林秀琪.對高校體育課堂教學改革方法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 (11).
[2]李敏.情境化背景下體育合作互動教學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4 (30).
[3]謝小平.普通高校體育課堂互動教學有效教學模式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 (23).
[4]李興祥.提升高校體育課堂教學實效的教學策略探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