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郁 馬妍
摘 要:眾所周知,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歷史基礎與支撐,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屬于增強文化自信的必經路徑。淵博貫通、精深微妙的優秀傳統文化于發展、變革的歷史長河中呈現出超強的生命力、創造力及影響力,直至今天依舊對國人思想、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其杰出的歷史成就與鮮明的現代意義和時代精神,足以促使中華兒女感到自豪、驕傲和自信。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增強文化自信進行研究,論述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價值,并探討了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增強文化自信的現實路徑。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文化自信
中圖分類號:G 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7312(2018)06-0775-04
0 引 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應堅定道路、理論、制度自信,且必須注重文化自信,因文化自信屬于更基礎、寬泛且深厚的自信。于五千多年文明發展長河里衍生所得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黨、人民偉大斗爭下演變形成的紅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了華夏兒女最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可視為華夏民族獨有且特殊的精神標志,其可視為文化自信的主要意義。要知道,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淵博貫通,對其傳承并增強文化自信,對中華民族今后的發展具備極為關鍵的效用。基于此,此次研究對優秀傳統文化于增強文化自信進行了分析。
1 優秀傳統文化與文化自信概述
1.1 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包括器物文化、比如歷史文物,社會制度、即所謂的制度文化,還包括觀念文化、如文學、史學、醫學、農學。作為系統的思想理論的觀念文化是各種文化形態的理論基礎,是文化的核心。
傳統文化是相對于近代文化、現代文化而言,其中的“傳統”具體表示經由歷史傳承,構建產生的享有特殊性質的思維方式、人文風俗等思維定式和行為模式。其在相應階段內存在歷史、傳承、穩定等特性。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是中華民族用自己的勤勞智慧創造出來的,其中的精髓部分蘊含想著愛國主義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和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的精神,這些都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最珍貴的精神瑰寶,是華夏民族在世界舞臺立足的精神支撐。
1.2 文化自信
習近平總書記于共產黨創設95周年的大會中表明:共產黨人應堅定初心、不斷前行。這也就表明共產黨人需堅定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四個自信。同時,其還著重表明,“文化自信是更為基礎、寬泛且深厚的自信”,可以對民眾的精神思想產生直接作用,且對民眾的行為模式構成深遠影響。由此可見,文化自信給道路、理論、制度自信奠定了堅實的精神、智慧及道義基礎。要知道,道路、理論、制度的涵義解釋均應經由文化表述。
文化和民眾生活密切關聯,其屬于內化為精神、外化為行為的內在動力。文化的內核、外延會經由多元化影響民眾的思想和行為,由本質上來講,文化自信即給社會的發展給予向心力,創設契合全社會發展所需的核心價值。并且,文化自信存在深刻且強大的影響力,其所表明的是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思維、行為方式的認同及國家社會的歸屬,僅有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并增強文化自信,方可對華夏民族與全社會的向心力予以強化,從而促使社會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2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表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從文化遺產層面看,包括有重要傳承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規范文化層面看,包括傳統節日、習俗、中華傳統美德、隆禮重法等;從認識層面看,包括漢字漢語、古代文學、書畫藝術、中國古代思想文化、中國優秀傳統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等等。博大精深、淵源流長的優秀文化在今天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價值,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也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2.1 締造了人類文明史的文化瑰寶
我國傳統文化能視為世界文化史中的瑰寶,其文明開化較早、程度較高,是人類歷史長河中僅有的傳承到當前還未消失的文化,其從最初成形之時便具有了一定的人文精神。具體而言,中華文明發起之時還沒有文字記載,僅能借助后世著名文獻中貌似離奇古怪的神話傳說解釋,我國遠古傳說便是原始社會古代居民經由推理、想象對自然現象進行的主觀釋義,盡管此類神話傳說光怪陸離、變化多端,但是依舊沒有與實際生活分離,經由此類神話傳說可發現“人”的影子,對人類、生命的感懷,其是連接較多神話傳說的邏輯主線。縱觀我國五千多年文明發展史,盡管有過朝代更迭、時代變遷等考驗,但實際上中華文化卻包羅萬象、求同存異,一次又一次的促使文化互融,產生了無數個文化輝煌,開創了人類文明史中的奇跡,這足以促使中華兒女倍感自豪與自信。
2.2 凝聚了華夏民族更深層的精神追求與價值取向
文化對人的形塑是無形且深刻長遠的,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國人思維、行為模式具備重要影響,凝聚了華夏兒女更深層的精神追求、價值取向。較多學術專家都試圖通過通俗易懂的詞匯闡述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由多個維度入手對其論述,由此也就表明優秀傳統文化淵博貫通、微妙精深、包羅萬象,難以由一個維度將其釋義。并且,這一難以讀透的優秀傳統文化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國人的世界、人身、價值觀,積聚了華夏兒女更高深的意志、品格與追求,逐步變為了文化自信最高深的精神標志。
2.3 在世界舞臺中的作用愈加顯著
現階段,在世界舞臺中的中國文化“元素”眾多,其世界效應愈加顯著,是華夏兒女驕傲、自信的根本。譬如,全球各國均有學習漢語,對相應文化具有較大興趣,國外已有較多高效開始設定專門的中國文化研究所。不僅如此,我國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倫理道德、價值觀也開始在全球各國盛行,愈來愈多的學術專家都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對人類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學者湯因曾指出:今后最具資格且有望給人類社會締造新文明的即中國,中國文化會引領世界。這也在一定層面表明,優秀傳統文化于世界舞臺中的效用愈加鮮明,受到了各國學者的關注。
3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增強文化自信的現實路徑
優秀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五千多年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文化瑰寶,它的傳承對我國發展極為重要,此章節提出了優秀傳統文化與增強文化自信的策略。
3.1 創設健全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
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眾多、淵博貫通,其的傳承離不開科學、有效的教育設計,創設健全、完備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極為重要。首先,囊括各大教育階段。依照傳統文化難易度,選取契合各學段學生的文化內容與其日常學習結合,構建產生各大學段合理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體系,并努力探尋傳統文化的終身教育觀念,創設學校、社會教育一體的傳統文化教育機制,借助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增強文化自信;其次,師資隊伍的構建。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教師應享有極強的專業素養,可較好釋義傳統文化內涵,明確其精髓。學校需鼓舞專業素養較好的并對傳統文化有較高興致的人參與傳統文化教學,以改善教學質量;最后,教材課程體系設置。傳統文化教育需努力探尋教材與課程上的創新,促使傳統文化課程與教材有效發揮效用,促使學習者更好地學習,讓其更深刻地領略優秀傳統文化的美麗,并引以為豪。
3.2 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傳播途徑
該項工作的實施可從如下幾點實施:其一,勇于創新、敢于寫意。有關傳統文化的創新寫意,不應墨守成規,需努力探尋全新的表述方式,促使民眾可對傳統文化具有全新的認識及較好興致。這里需注意的一點即“創新”不代表“扭曲”,應經由具備較強現代氣息的體現方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進行展現;其二,大力運用現代傳播方式。網絡是當代民眾獲知信息與知識的核心途徑,將其為支撐的手機通訊容于日常生產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力量,再加上報刊雜志等多元化媒體組成現今信息發布平臺,借助此平臺對優秀傳統文化加以傳播,能夠促使與民眾日常生活關聯,從而使得受眾更好的認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并發現其世界意義,從而增強文化自信。
3.3 努力探尋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載體
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關鍵在于探尋現實著力點,明確其與現代社會的接洽點,不但需注重把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結合,也應高度關注其傳播、普及,進一步提升其社會涵蓋、影響面,且需有效應對時代問題,由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入手,締造新文化。具體而言,探尋優秀傳統文化的新載體要從多方入手,如社會生活方面,努力踏尋傳統社會衣食住行、傳統風俗等層面的文化底蘊,把此類元素與現代社會生活結合,構建產生傳統底蘊、現代氣息兼具的新生活模式;道德教育層面,進一步挖掘、整合傳統道德文化資源,譬如我國古代設定的家訓家規、村規民約、禮儀文化推崇的某些價值觀念對現代家庭、農村、社會等方面的道德建樹依舊具備重要作用,傳統社會推崇的“修身為本”的人身、價值觀仍舊可以較好的為現代道德教育提供支撐;政治文明層面,我國傳統政治倫理注重“勤政愛民”、“以民為本”等價值觀,曾有較多勤政執法、秉公辦事的杰出人物,此類思想文化資源能夠適用到現代從政人員的道德修養上。概言之,怎樣促使優秀傳統文化與實際生活關聯,并非置于理論引導與頂層設計方面,才是其傳承的關鍵,僅有明確這一點方可為文化自信的增強給予支撐。
4 結 語
概括而言,文化不但是一個民族和國家不斷前行、發展的內部驅動力,還是個人內心無窮盡的力量。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存在智慧的寬廣、靈性的妙用與無可比擬的獨特魅力。將優秀傳統文化有效傳承能夠有效增強華夏民族與我國人民的內心力量,并可強化國家的文化自信,從而達成建設文化強國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