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平
摘要:隨著國家不斷發展,國家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近年來要求各地的高校加強學科建設,為我國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發現目前的高校體育管理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在長期的教學中對正常的工作有著較大的影響,本文對在高校體育管理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個人的看法,努力為我國的體育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高校;體育管理;問題及對策
對于高校的改革不斷深化,高校要想進一步的發展需要認真的做好管理工作,體育做為最受關注的學科,做好管理的改革,是解決高校各項管理的墊腳石,只有在科學規范的管理條件下,才能提升學科的教學質量,學生也才能更好的培養體育精神,進一步發揚體育文化。
一、體育管理中的問題
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體育管理對于體育教學有著重要意義,但是由于教學條件和教學水平的影響,使得體育教學部分環節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導致與教育目標有所差異。例如在課上的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關聯不大,學生對于進行體育鍛煉沒有熱情,體育課上的教學內容無法引起學生的關注,這些都對體育教學有著巨大的影響。做好體育管理,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促進體育的建設和發展。
(一)體育管理部門體制不科學
在當前的高校管理體制中,多數采用學院,年級,教研室這三個層次進行管理,這些部門的管理使用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一級一級的進行監督管理,這種管理體系分工明確,但是對于信息傳遞的效率大大降低,教師的優秀策劃無法得到最終的審核,進而造成教學工作的影響,體育教師上課積極性不高,對于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也大都一致,新的教學模式不敢上報,上報之后審核速度過慢,這十分不利于高校的發展建設,因此需要減少體育管理系統層級設立,鼓勵一線教師大膽嘗試,進一步提升體育教學能力。
(二)體育學科不夠重視
由于在長期的應試教育中,體育學科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往往被其他學科所占用,因此在高校的體育教育領域,體育課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往往是一門隨意的課堂,加強對于體育管理可以使得大學生全面認識和了解體育,增強人們對于體育的熱愛,推動體育文化建設,幫助大學生明確人生目標,踏實前進。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肥胖的現象時有出現,大學生的總體身體素質逐年下降,高校為了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學生在校期間正常的學習生活,也在一些時候對于學生逃避體育鍛煉的行為進行了某種程度的縱容和妥協。
二、體育管理問題的對策
高校的體育管理在長期的發展中沒有做好改革與建設,因而在國家轉型升級中遇到了重重障礙,要想促進我國高校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做好問題的解決。首先作為教師,需要提前做好體育課前準備工作,做好學生興趣調查,在課堂上爭取多采用小游戲的教學方式,無論在哪個年齡段,玩是每個人的天性,所以在課堂上把游戲加入到課堂的教學中會極大的提高學生對于授課內容的興趣,學生也將更加有激情參與到其中,這樣通過教學方式的改革,促進體育教學的積極發展。學生作為日后社會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必須要高,同時體育課程的開展對教育影響很大,不僅是對素質能力的提升,更是對體力、智力的綜合培養。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對學生體育課程的合理設置,更好的適應學生發展。據了解,大部分體育老師同傳統文化課老師一樣,在給學生上課時,主要集中在講,很少給同學們自主探索的機會,課堂靈動性和創新性極度缺乏。在后期改革后,雖然體育老師在方法上注重培養學生發揮主動性能力,給學生充足時間去自我探索,但是卻沒有針對性,缺少達到專業鍛煉的教學效果。
在學生層次需要轉變其學習態度,在以往的應試教育體系下,體育被很多人所忽視,很多學生對于體育的觀念是不正確的,認為體育不重要,對于體育課也十分的不重視,在課堂上經常開小差、逃課等。這些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對于學習體育的觀念不夠正確,用消極的態度對待體育的學習。所以在體育課堂的改革時期需要將學生的觀念糾正過來,學生在正確觀念引導下,才能有學習體育的精神支柱,很多學生都不關注體育的重要性,在體育課上總是被動接受。對于實用性體育了解的也不夠全面,認為體育課無非就是在繁忙的學習后放松心情。也有同學認為實用性體育對工作并沒有多大作用,自己平時注意鍛煉身體就可以達到提高身體素質的效果。總而言之,學生對體育課的認識還很片面,對總體缺乏有效認知。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去了解各個專業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和能力,了解實用性體育對自身的幫助,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
三、結束語
高校體育管理需要不斷地進行自我改革,只有在不斷的革新下,才能使得我國的體育發展跟上社會的發展腳步,我國的體育事業才能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榮,馬維平.對高校體育管理理念變化的認識和對策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7,7 (34):103+105.
[2]胡悅.探討當前高校體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 (05):140-141.
[3]陳剛.高校體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青少年體育,2016 (09):69-70+63.
(通訊作者:荀長月 長江大學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