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
摘要:舞蹈是藝術的表達形式之一,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對于弘揚社會主義“真善美”具有積極意義,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幫助群眾建立正確的審美觀,為此在高校教育中普遍開設舞蹈專業。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教育重點都放在舞蹈專業基礎培訓之上,而對于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培養卻顯得較為薄弱,本文就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開展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高校;舞蹈專業;舞蹈表現力
一直以來,舞蹈的美,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追逐的夢想,越來越多的人欣賞舞蹈,并因舞蹈而感動。[1]舞蹈之所以充滿著無盡的魅力,主要得益于舞蹈表演者可以在舞蹈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個性,給他人帶來直接的震撼效果,為此很多藝術專業學生對舞蹈專業學習充滿興趣,在舞蹈學習中,以實踐為主,理論為輔,學生可以始終保持在“親歷親為”的狀態。盡管舞蹈教學充滿魅力,可是并不能因為其具備較強的吸引力就忽視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舞蹈表演中最為重要的表現力培養并沒有引起高校的普遍重視,導致舞蹈表演缺乏感染力,為此高校應該把舞蹈表現力作為重點內容列入舞蹈教學中。
一、舞蹈教學中影響舞蹈表現力的因素
長期以來,對影響舞蹈表現力的因素分析認為,主要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兩大方面。先天因素即優良的形體條件、節奏把握和表演能力即所謂的天賦。而后天因素主要有家庭影響、興趣愛好、教育環境、師資力量的影響等方面。[2]
先天因素也被成為舞蹈者的天賦,天賦并不是在教學中就可以培養出發的,它是一種來自個體內部的先天性優勢,這種優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舞蹈知識,完成各類較為復雜的舞蹈動作,通常在教學中,只需要教師的“點撥”就會知曉其關鍵內涵,具有較強的悟性,同時他們的身體條件比一般學生更加柔軟,可以輕松的完成各類復雜性的舞蹈動作,在硬件和軟件方面都具有天生的優越性。對于這類學生,教師要重點培養,激發其體內的潛能,教授他們更多的舞蹈知識和技能。
比起先天因素,后天因素才是舞蹈教師應該引起重視的教學因素,因為擁有良好先天因素的舞蹈專業學生畢竟是學生中的少數,而大部分的學生都需要在后天的不斷學習中掌握舞蹈知識和技巧,盡管大多數舞蹈專業學生在舞蹈學習時并不如先天因素出色的學生學習速度快,學習效率高,但是只要通過自己的勤奮,還是可以拉近與那些先天因素優秀學生之間的距離,甚至會實現“后發制人”、“大器晚成”的現象,成為舞蹈系統內的“明日之星”。
二、舞蹈表演的現實意義
我國現代舞締造者金星曾說:“藝術應該通過什么來感染人呢?是通過內心的情感以舞蹈動作為載體來詮釋現實生活的。”由此可見,舞蹈表演的現實意義就在向觀眾表達某種情感,實現情感上的共鳴。為了實現這種現實意義,舞蹈專業學生就要在舞蹈學習和表演中融入個人情感,在舞蹈中融入自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故事來感染他人,達到共鳴的效果。
三、提高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具體策略
(一)提高舞蹈教師自身專業素質
舞蹈教師是學生舞蹈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必須具備豐富的舞蹈專業知識和扎實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師提高舞蹈專業知識的渠道較為多樣,可以通過網絡,及時了解到舞蹈教學的最新動態;可以在對校本課程的開發中,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高自身的專業基礎知識;還可以多聽專家學生的報告,在報告中學習到最為先進的舞蹈專業基礎知識。舞蹈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于舞蹈教學來說同樣重要,它關系到教師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理念順利的應用與社會實踐的之中,是教師實現良好的課堂教學的基礎。
(二)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
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對舞蹈而言,音樂就像是一名無形的指揮者,告訴舞蹈表演者在音樂的什么位置,如何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從提高高校舞蹈教學能力的同時,就要積極的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只有充分的了解音樂,學生才會在舞蹈表演過程中,避免出現忘記動作技能所帶來的不良教學反應。
(三)培養舞蹈專業學生的藝術想象力
黑格爾說過:“最杰出的藝術本能就是想象力”。因此對于任何一門藝術而言,都是離不開想象的。[3]前文提到舞蹈表演的現實意義,除此以外舞蹈專業教學還包含著舞蹈專業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可以讓抽象的知識內容,憑借自己的大腦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加深自己對于舞蹈本身的理解,同樣也加深了對音樂的理解。當學生掌握藝術想象空間,就會將原有的舞蹈知識內容具體化和形象化,加深自己對于舞蹈專業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舞蹈表現力方面會融入自己的態度、觀點和情感,真情演繹舞蹈內容,這樣就增加了舞蹈專業學生對于舞蹈內容的理解和認知,就會在表演中結合自己的特點和風格,提高舞蹈的表現力。
(四)改革教育方法
高校舞蹈教師開展教學時,要積極的扭轉原有的傳統教育思想,建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目標,充分的重視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舞蹈教師要改變以往把自己視為教育的核心理念,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啟迪者,不能任何事情都可以幫助學生完成,更不能在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某些問題時仍然不管不問,要盡最大可能把課堂教學“還給學生”,讓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各類問題進行回答,并鼓勵學生把自己的個性融入到舞蹈學習中,全面提高學生的舞蹈學習效率。
(五)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在舞蹈教學中,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通過調查那我們發現一些學生在表演時總是緊張出錯,很難達到舞蹈表演的根本意志。為此舞蹈教師還要循序漸進的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緩解學生由于過度緊張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構建模擬演播室,讓學生在模擬演播室多次反復鍛煉,在多次鍛煉之后,逐步的化解緊張情緒,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四、總結
在高校舞蹈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具有積極作用,它可以給觀眾呈現出更為形象和具體的舞蹈,讓觀眾從中受益,為此教師要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增強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改革教育方法、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等,構建科學系統的舞蹈表現力教育結構,增強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參考文獻:
[1]余艷.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探討[J].藝術科技,2016,29 (03):199.
[2]李卓.淺談如何提升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吉林教育,2013 (34):6.
[3]朱秋濤.談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J].音樂時空,2014 (1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