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毓
【摘 要】“新三板”企業并購作為市場的資本運作方式,對“新三板”市場的發展與完善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在對“新三板”概念及企業現狀描述的基礎上,通過對2013—2017年5年的“新三板”并購數據進行分析,總結出“新三板”企業并購在交易規模、活躍度、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給出相應對策,以期為“新三板”市場企業并購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三板”;企業并購;支付方式
【中圖分類號】F271;F832.5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4-0062-02
1 “新三板”企業現狀
自“新三板”設立以來,在該市場上掛牌的企業數量明顯增加,市場不斷擴大。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統計,截至2017年,“新三板”市場共有掛牌企業11 630家,總股本達6 756.73億股,總市值為49 404.56億元,相比2016年的10 163家掛牌企業,全年新增掛牌企業1 467家,同比增長14.4%。“新三板”市場為中小企業采取股權融資模式募集資金提供了平臺。隨著我國不斷推出舉措,對“新三板”市場予以充分的支持,使得該市場取得良好發展,成為多層次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時,“新三板”企業數量的增加,為企業并購提供有力支撐,但受制于中小企業資產規模、盈利能力、融資方式等方面的不足,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企業為主流并購模式。
2 “新三板”企業并購的問題分析
2.1 企業并購交易規模有限,活躍度不高
由于“新三板”企業并購機會成本較低,并且其并購重組制度趨于完善,引入做市商制度后,上市公司為實現產業擴張或優化產業鏈,有意并購擁有核心技術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在近5年的“新三版”并購浪潮中,收購次數呈現上升趨勢。這表明“新三板”市場的流動性有所增強,但目前交易規模和活躍程度仍然有限。根據WIND數據庫統計,2016年是“新三板”的并購元年,并購完成達到109起,并購交易金額達317.71億元。2017年上市公司完成向“新三板”公司并購達到98起,數量略有下降,并購金額達476.41億元,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但增速開始放緩。
根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統計,2017“新三板”市場日成交金額不足2億元,與深滬兩市成交額動輒萬億元相比,不可并論。此外,在整體換手率指標上,2017年“新三板”企業僅有13.47%,相比于2016年的20.74%,下降了約35%。而在這其中,交易活躍度極高的部分掛牌企業單日換手率可達200%,同時也存在相當一部分掛牌企業從掛牌之后從未參與過交易的現象,由此可以發現,“新三板”企業并購市場流動性仍然欠佳,制約了其融資和資源配置功能的發揮。
2.2 企業并購支付方式單一
企業并購的支付方式,作為并購過程中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涉及內容眾多。而關于支付方式的選擇,也直接決定企業并購能否順利完成,能否實現良好的并購績效。針對2017年完成的98起企業并購的方式進行分析發現,主要是現金支付方式,占比高達47%。“現金+股權”的支付方式也越來越受到上市公司和掛牌公司的歡迎,占比達到43.4%。現金支付方式直接簡單,但并購企業需在一定時間內籌集大量現金,金額較大的交易很可能對公司現金流造成壓力,甚至影響其他業務的有效開展。股權收購的方式有利于上市公司與標的公司的整合與發展,而采取“現金+股權”的支付方式,既可以緩解上市公司資金緊張,也可防止被并購企業的股權發生稀釋或轉移,因此更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2.3 企業并購后績效不理想
基于“新三板”在線研究中心數據進行分析,被并購企業的盈利能力、核心技術、估值水平等是上市公司收購掛牌企業時注重的重要指標。然而,2017年被并購的“新三板”掛牌企業中,有31家掛牌企業的平均毛利率處在30%~60%,占比達到55%,也就是說并購后績效并不理想,大部分不升反降(如圖1所示)。究其原因,一是掛牌企業規模和活躍程度參差不齊。二是“新三板”市場融資功能依然有限,非上市公眾公司不能公開發行股票,因此掛牌企業主要依靠“定向增資”進行直接融資。三是各項制度依然趨于完善,尤其是做市商制度。此外,對投資者的基本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場需求。
3 “新三板”企業并購的對策建議
3.1 擴大交易規模,增強流動性
“新三板”市場應繼續增加掛牌企業的數量,只有形成規模效應,注入更強的流動性,才可以吸引更多投資者。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擴大“新三板”覆蓋范圍。建議由中關村園區逐步擴張至具備條件的全國所有高新技術園區,按區域、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區域性的“新三板”市場,選擇更多有合理估值空間、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及財務穩健的企業,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
(2)完善電子集合競價和做市商制度。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發展,建議將協議轉讓制度和電子集合競價制度有機結合。一方面可防止交易雙方操縱市場交易價格,另一方面可提升交易效率。繼續完善做市商制度,從準入、監管、退出等多方面加強對做市商的管理,強化做市信息的披露機制,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3)適當降低投資者準入門檻。降低投資者投資門檻,持續做好投資者管理,這是提高“新三板”掛牌公司交易活躍度和滿足投資者投資需求的有效方法。
3.2 選擇合理的并購支付方式
據前文分析,目前“新三板”企業并購支付方式主要采取現金支付和“股權+現金”的支付形式,不同支付方式各有利弊。針對并購方,其主要考慮以下因素:?譹?訛自有資金、現金流、債務水平等;?譺?訛股東及管理層的持股比例、股價估值等;?譻?訛被并購方的規模、行業集中度等。
而被并購方,其首要考慮的因素如下:?譹?訛被并購企業股東及管理層的訴求;?譺?訛并購方支付價格、支付方式;?譻?訛并購方股價等。
除此以外,資本市場、并購市場的成熟程度也會直接影響并購支付方式。因此,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是并購活動中交易雙方博弈的結果,筆者主張具有互補的企業通過并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力。
3.3 提高并購質量,注重績效水平
為提高并購質量,提升績效水平,“新三板”企業并購應注重全流程管理,從并購對象的選擇,到標的企業的評價,以及收購實施過程到并購后企業的整合,都要加強管理。
(1)在選擇并購標的的過程中,要立足于企業本身的發展規劃。在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企業時,選擇股權集中還是分散的企業,應依據具體需求和產業整合需求,避免盲目性。
(2)優質的標的企業應具有合理的估值空間,需要擁有良好的經營能力、穩定的營業利潤及高科技含量的技術。上市公司應根據不同的并購目的確定并購方式,進行產業布局和發展規劃后選擇并購方式。
(3)并購后,并購雙方應求同存異,需要充分融合企業文化,以發揮并購效益。盡快調整標的公司,使之與公司的管理理念達到統一,將并購的協同效應、互補效應充分發揮,促進企業的長久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王珂朦.我國新三板市場流動性欠缺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商業會計,2017(14):67-70.
[2]熊三爐.我國新三板現狀分析及發展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2(21):34-37.
[3]吳中超,靳靜.我國新三板市場發展現狀、趨勢與監管[J].現代經濟探討,2017(1):49-54.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