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鵬
【摘 要】傳統資源型城市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形態,推動了地區城市化發展的步伐。在城市發展中,豐富的資源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力量。但是,由于近年來城市內部產業單一、空間結構局限等負面原因使傳統的產業資源逐漸衰退。為了改變當前負面的現狀,在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有必要依靠產業升級、循環經濟等科學的角度進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化產業;創新;模式
【中圖分類號】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7-0272-02
1 文化產業創新相關概念
1.1 文化產業創新主體
文化產業創新的主體應該在創新活動中發揮主要的社會組織角色。文化產業創新主體包含多個層次,如企業、政府、高校及各科研機構。在文化的投資和決策中,文化企業占據主導作用。政府在文化產業創新中起著重要作用,對企業的創新發展有著主導作用。企業文化創新中,各地高校和科研所為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識供給,為各產業創新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有助于企業更好地發展。文化產業主體中的中介機構對企業創新也十分必要,在各主體之間提供必要的溝通作用及提供各類服務的創新。
文化產業想要良性發展,不能單純地依靠企業自身,應該與各高校、政府及中介機構形成互動關系,構建新的網絡創新框架。在新的網絡中,環境的創新和改變對文化產業主體有著重要的作用,能夠給予其必要的支持。在網絡框架中,文化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等眾多主體是網絡的必要的節點,文化、人才、技術等創新元素在網絡環境中流動。
1.2 文化產業創新特征
1.2.1 全球經濟飛速發展,推進文化產業轉型升級
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科技的進步促使諸多科技型企業不得不進行產業升級并且逐步加大對科技的投入。此外,由于國家將文化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使傳統文化企業在轉型中更加注重對知識、創新、審美等元素的挖掘。文化型企業由傳統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對W元素為支撐的科技、創意、現代服務、高端制造等產業的構建中。通過對W產業文化的研究,促進文化企業快速轉型,進而為國家構建更高層級的文化理念提供價值基礎。因此,文化創意產業在產業轉型及國家經濟結構優化過程中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1.2.2 新科技不斷涌現,助推文化產業創新發展
一方面,新興的科技型產業促使傳統文化產業不斷地借助高科技手段進行創新,促使傳統的報紙、廣播、圖書等行業縱向發展,創新出新的媒體商業平臺,使數字化技術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的中堅力量,以數字為載體的消費模式出現。另一方面,在文化創意、信息產業的不斷融合中,文化產業領域得到擴寬。
2 文化產業創新意義
創新是城市文化發展和企業轉型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社會文化發展和社會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在整個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是文化意義。文化產業的繁榮能夠提升城市精神,提高公民文化素質,增加文化的多樣性及提高消費者對藝術娛樂的期待值。其次是社會意義。文化產業能夠變革城市經濟增長模式,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增加人們之間的情感認同。再次是經濟意義。文化產業是一種新型的低碳環保經濟形態,對城市結構優化十分重要。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中,能夠給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促進城市發展。
3 文化產業創新條件
3.1 內部動力
(1)文化創新。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必要手段,如何迅速改變傳統文化資源優勢,是文化企業急需思考的問題。地方經濟只有將地區文化資源轉換成特定的文化優勢,才能使其發揮真正的價值和影響力。否則,即便這個地區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也不能實現其經濟價值。城市發展中,文化和經濟一直處于融合、相互作用之中,各地區都有獨特的歷史風貌,地區的發展只有將文化和經濟有效地融合,才有助于形成城市特有的經濟活動特質,進而促進文化產業成為該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當前社會,文化創新還沒能夠成為文化產業的主導因素。模仿創新已經成為很多城市發展的主要手段,例如在城市規劃、建設中對文化產業園區的設計通常仿照其他城市,比如建立動漫基地、主題公園等,缺乏城市特有的文化特征。地區想要實現文化產業的創新,必須和當地文化、產品、產業形成良好的對接,把文化作為經濟的重要投入因素,提高地方文化的經濟價值,通過文化和經濟的互助,實現經濟良性發展。
(2)技術創新。在后工業時代,文化產業依靠技術進行發展,科技創新是其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了實現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需要發揮文化和科技的促進作用。文化產業的內涵需要依靠技術創新,通過科技的投入,使企業形成新的文化產業形式,擴寬其文化產業領域。將科技企業引入文化企業領域,是其創新發展的必要途徑。科學技術豐富了文化的內涵的同時也提高了文化產品的實用價值。
(3)人力資本。文化產業創新的本質也是人的創造力的體現,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需要不斷地創新。文化產業中,不同行業的人員構成了其人才體系,包括如作家、藝術家、演員等諸多人才。這些人才的共同特征就是從事具有創造性的、創意性的活動。文化產業人才還包括金融、法律、營銷等知識密集型人才的儲備,他們將通過其自有的知識含量借助科技手段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3.2 外部環境
(1)政策創新。21世紀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充分考慮文化產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第一,政府在制定政策時需要確保文化產業充分發展。第二,對具有發展潛力的文化行業,政府應該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第三,文化產業在發展中應該采取何種營銷策略是企業自身應該考慮的問題,政府應該給文化企業提供更多交流的機會以促進其發展。文化產業的良好運行需要有產業協會、社會網絡等具有影響力的外力幫助及需要政府提供基礎性的設施進行發展。
(2)市場網絡創新。文化產業對城市GDP的增長有重要作用,文化產品和服務是經濟增長的先鋒,其能夠為文化消費提供必要的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市場,市場是由供求關系相互作用的社會網絡,因此市場競爭是文化產業不可規避的現象。當市場競爭阻止了文化產業享受如技術、信息等資源時,就需要文化產業進行適當的改善和調整。通過新型的市場網絡機制構建使市場中的生產要素、環境條件實現空間的重組,最終獲得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文化產業應該考慮的問題。目前,文化產業面臨的商業環境快速變化,如何持續地增加利益收入是文化企業關注的重點。在未來環境中,伴隨著消費者多樣的消費需求,文化產業應該改變其商業模式,充分考慮符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文化產業本身包含的影視出版、藝術等產業類型應該擴寬其產品的研發、制作、營銷和銷售的產業鏈,進而促進文化企業持續盈利。
(4)創新機制。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創新因素制約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本文從兩個方面研究文化產業的創新機制,通過內部動力和外部環境因素進行論證。內部動力因素是指文化產業的創新主體,如文化、技術、人才、要素的創新。外部環境因素指文化產業創新體系,如文化資本、產業政策、商業模式等創新能力。
4 文化產業創新模式
(1)資源推動型。企業想要符合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振興要求,應該加大文化產業的資源整合力度。文化是具有傳承特性的。文化創意特征使各地區特有的文化擁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優勢,能夠推動該地區文化產業進行結構優化,提升其文化品牌影響力。
(2)科技推動型。科技創新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產業進行轉型和結構優化的重要動力。科技能夠使文化產業充分開發和利用及形成特定的關聯產業,從而構建特色文化體系。
(3)產業融合型。第一,產業內不同行業的分離發展階段。這時期產業的界限明確,通過設置各式壁壘和產業特性滿足消費者需求。第二,打破產業間的界限,逐漸走向融合的過程。在不同產業中具有相似特征和技術特征的產業變得相互融合,產生更加豐富的社會產品,從而帶來經濟效益。第三,產業之間相互融合的階段,各產業不再獨立發展。通過合作的模式提供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
(4)政府推動型。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起著主導作用。政府的干預能夠減少文化主體創新過程中外界的干擾因素,推動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在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中,政府應該對其提供必要的創新發展動力。文化產業行業資本中無形的資本占據重要作用。比如,迪士尼樂園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合作中,通過股權投資與合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迪士尼樂園完成了融資,進而通過主題樂園形式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增長。
參 考 文 獻
[1]甄燁.文化創意企業融資創新模式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7.
[2]鄧向陽,荊亞萍.中國文化產業新業態創新模式及其發展策略[J].中國出版,2015(16):78-81.
[3]王偉偉.加快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2.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