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達智
【摘 要】財務管理是一門講究實踐性的學科,也是重視理論基礎知識的應用性學科。為了實現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培養具備現代復合型、應用型的人才戰略發展目標,文章針對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建立,全面分析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工作的選擇和實施內容。
【關鍵詞】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內容選擇;實施方案
【中圖分類號】F2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7-0290-02
0 引言
通過多年來對我國政策和方針的研究,財務管理專業在工程管理學科建設的基礎上,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財務管理相關知識,還要重視對個人知識結構優化及實踐能力培養等。現階段,我國高校根據新課程改革開始重視本科院校的教學質量,許多高等院校已經建立自己的實驗教學基地或示范中心,將高校的內涵、文化建設與專業成果進行全面展示,在教育基地開展學生創業創新活動。通過這種有力的手段,我國財務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在實踐教學方面取得了一定進步和拓展。
通過對近年來的實踐教學進行分析發現,高校在進行財務專業人才培訓中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十分必要。高校首先應該具備一個統籌建設規劃目標的指引,其次應該重視各個專業教師的教學觀念改革,從而使財務專業學生能夠通過校方和教師的共同培養,在遇到相關專業問題時能夠找到科學、合理的解決措施,增強自身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從而為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基礎。
1 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內容的基本概念
高校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通常是將課程中的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從而使實踐與理論能相互有效補充,構建綜合實踐能力的整體培養目標,其中各個環節的實踐操作是重點部分。
財務管理課程是典型的為市場經濟而生的課程,隨著經濟科技不斷發展逐漸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財務管理實踐教學中,有關人才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培養十分重要,讓學生初期階段就樹立“按規矩辦事”的觀念。
2 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實踐教學現狀
2.1 財務管理實踐教學體系建立
縱觀我國現階段的教育體系,多數以財經類為主的高校設置有財務管理專業實踐課,但課程數量較少,通常只有ERP模擬實訓、會計實驗課等幾種,能夠給學生提供專業實踐教學的課程遠遠不夠。
2.2 高校教師的教學方法理論與實踐操作分析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通常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面授占據整個課堂的主要部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較快掌握課堂內容,但課程結束后連貫的、全面的系統內容建設條件不夠,對老師教授的內容難以準確應用。由于高校學生的課后復習環節通常是在臨近期末考試階段,導致學生在理解知識點與財務管理實踐解析方面存在脫離問題。學生的基礎知識停留在表面,未來就業則不能適應不同崗位的需求。
2.3 高校教師實踐操作能力教學狀況
現階段,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通常是以研究生應屆畢業生為主的青年教師,從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來看,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足夠,但由于沒有參加崗位工作或培訓,所以在財務管理實踐中存在很多不足。青年財務管理專業教師的整體實踐水平較低,部分教師對財務管理實踐操作的重要程度認識不足,學生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如果遇到問題,教師不能及時進行指正和引導。
2.4 高校學生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
財務管理專業對資料和數據材料的信息保密程度要求較高,校企合作中,企業往往不愿意過多選用大學實習生。那么,在校學生只能利用校內的基礎條件,通過教師的努力提供實習基地。大多數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不選擇開展實踐活動,從而不能有效進行實習或鍛煉,達不到高校教師的預期發展目標。部分學生即便到學校推薦的企業實習,也只能從事最簡單的記賬、整理報表工作,未能參與財務預算、分析、決策等具有實際意義的操作,導致學生缺乏實訓經驗和實操能力。
3 財務管理實踐教學理論體系的構建
3.1 整體性
開展財務管理實踐教學要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內容選擇與師資力量、實訓基地結合,保證實踐教學理論體系建立具備完整性。高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高素質、綜合型專業人才,整體性原則必然要結合高校自身實際認知特點進行,進而更好地確定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教師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從根本上改善傳統理論教學模式。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設置課程內容和基本流程,需要考慮其在財務管理中的關聯性和基本特征,按照循序漸進的基本方法,為學生構建一個系統、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3.2 實踐性
財務管理理論實踐教學應該重視實踐性。實踐性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和學生實訓操作過程。教師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專業實踐操作,并將崗位的基本職能與教學相融合。教師實踐和示范過程十分必要,這是學生觀察和操作的基本參照。校內實訓基地工作環境的建設與營造,需要校方盡可能地征求企業意見,以保證學生在特定的職業氛圍實訓,樹立個人的職業意識,并完成實踐教學的基本目標。
3.3 前瞻性
高校進行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應遵循培訓的前瞻性原則,現階段社會發展迅速,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種高速發展的形勢之下,財務管理工作要想不被淘汰必然重視人才培養的新目標順應市場新需求。高校應具備長期發展的眼光,按照一定的原則和規律,及時更新實踐教學課程的內容、模式等。高校應加強與企業合作,或者通過講座或培訓的形式讓企業優秀人才給學生打開眼界。
3.4 全面性
財務管理實踐理論體系建立的全面性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理論體系的基本功能要全面。要求學生在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上重視實踐操作能力的訓練,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從而使實踐教學體系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二是實踐教學理論體系的內容要全面。財務管理實踐理論體系一般包含詳細的子體系,從設計、資源、管理、評價和目標等諸多方面體現出來,而且每一個子體系都是財務管理教學理論體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構建和選擇理論體系時應考慮子體系之前的作用和關系。
4 分層級實踐教學目標體系,構建模塊化的實踐教學內容
4.1 分層級實踐教學目標體系
(1)總目標。構建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框架應綜合將學生的專業、創新、實踐等能力,拓展學生財務管理的知識面,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教學具備專業的技術和基本的職業道德。這些較為全面、系統的培養目標,就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總目標。
(2)分目標。將總的培養目標分解成不同的分目標,逐項完成分目標以保證總目標順利實現。高校和教師應重視每個分目標的完成情況,完成分目標中包含的基本內容。學生通過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提升理論知識應用、操作能力、職業道德、合作互助等。專業技能則按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完成,只有科學合理地制定培養目標,才能有效指導學生參與實踐學習。
4.2 模塊化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
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內容的模塊分化主要從基礎實驗、實習、畢業設計等模塊表現。基礎實驗模塊是將財務教學理論和實踐技能操作分成幾個實驗項目,并通過強化學生的會計基礎提供開展實踐的基本條件;實習模塊就是學生完成實習、專業調查等實踐操作;畢業設計模塊就是臨近實習結束或本科畢業的學生開展論文撰寫,從而提升學生的學術水平。
5 結語
本文通過全面分析,找出現階段我國高校開展財務管理實踐的薄弱環節,論證高校建設與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從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角度出發,強調每一個教學實踐環節的科學性、合理性。教師應改進傳統教育模式,通過優秀課件、教案、教材、實例等,指導學生參加財務管理實訓工作,從而提升學生的財務管理綜合能力,并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提供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
參 考 文 獻
[1]姚艷.淺析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實施與評估體系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4(10):252-253.
[2]杜勇,劉龍峰,陳建英.基于任務驅動型的財務管理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商業會計,2015(22):110-112.
[3]趙振寬.職業導向的地方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探索——以酒店業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24):137-139.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