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
摘 要: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加重要。本文以江蘇省揚州市部分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利用企業財務報表提供的數據資料,分析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現狀,揭示了導致中小企業科技創新不足的原因,提出了推動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對策、措施,期望對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直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中小企業 科技創新 思考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0(b)-180-03
1 科技創新對中小企業的意義
1.1 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經濟增長、增加政府財政收入、解決城鄉就業、推動創新創業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以江蘇省揚州市為例,2016年底全市中小企業數(含個體工商戶)超過30萬戶,占全市企業總數約99%以上,創造了70%以上的經濟總量,吸納了80%的就業人口,提供了60%以上的稅收。但面對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小企業也面臨著諸多矛盾疊加、經營風險隱患增多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現實,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如何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是“十三五”期間各級政府都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
1.2 科技創新對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意義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則要以創新來引領。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鼓勵高校、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逐步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實質上仍然要依靠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而科技創新則成為中小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并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是通過科技創新可以促使中小企業研發出高質量的新產品,為企業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二是通過科技創新可以幫助中小企業融入區域或全球性生產經營網絡,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三是通過科技創新可以賦予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而促進中小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的目標。
2 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現狀分析—— 基于揚州市的實際
科技創新的關鍵取決于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力度,而衡量技術研發方面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標是一個地區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和一個企業用于技術研發的資金投入。就具體企業而言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是“無形資產”項目占用的資金數。以揚州市為例,統計資料表明,全市全社會研發經費2016年占GDP的比重在1%左右,與廣東等發達省份的4%相比,差距很大。
另外,對揚州市314戶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了分析,314戶中小企業2015年度的財務年報中,有“無形資產”的企業數為55戶,僅占企業總數的17.5%。55戶企業中無形資產凈值在100萬元以內的有25戶,在100萬元以上的有30戶。在314戶企業中隨機抽取的30家企業的財務報表進行了詳細分析:30個企業分布在15個行業大類中的9個行業,包括制造、能源供應、建筑、房地產、商貿流通、交通運輸、信息技術服務、科研技術服務和文體娛樂等行業。30個企業中注冊資本在500萬元以上的有6家,500萬元(含500萬元)到100萬元的有7家,100萬元(含100萬元)到50萬元的有6家,50萬元(含50萬元)到10萬元的有11家。30個企業中只有6個企業在“無形資產”方面有一定的資金投入,其中:5個企業的無形資產凈值在30萬元到85萬元之間,有1個企業為1450萬元(該企業的注冊資金為8000萬元)。從上述的數據中不難看出,目前中小企業在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方面投入遠遠不能滿足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國民經濟發展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要求。
3 影響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原因分析
3.1 中小企業管理模式僵化,所有者科技創新理念缺失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中絕大多數沒有能夠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規定構建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仍采用比較僵化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將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集中于所有者(老板)一個人身上,在管理上也沒有完全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兩權高度統一。
因此,企業所有者更多地相信多年形成的管理經驗,缺少科學、系統的現代管理理論及管理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從而導致了他們科技創新理念的缺失,沒有認識到企業科技創新水平低下對企業效益所帶來的影響,缺乏戰略眼光,更多地關注企業的眼前利益。再加上科技創新可能產生不成功的風險,從而使中小企業所有者對科技創新產生恐懼心理。因此,導致中小企業所有者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在新技術引進或新技術研發方面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財力,降低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發展明顯乏力。
3.2 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普遍不足
由于中小企業所有者科技創新理念的缺失,導致了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普遍不足。前面提到,抽樣的30戶企業中在技術研發方面有投入的只有6戶,僅占抽樣企業的20%。而從抽樣的30戶企業資產負債表分析,許多企業持有大量的貨幣資金,充分表明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投入不足不是因為資金的制約,而是因為企業的所有者缺乏戰略目標,不能從戰略的高度來認真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所以在企業新產品研發、技術更新、技術創新等方面就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資金和財力。
3.3 各級政府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管理缺位
近年來,在機構改革過程中各級政府撤銷了原來專門服務于中小企業的中小企業局,將其職能轉入政府經濟與信息化委員會,委員會所屬的與中小企業相關的職能部門主要職責是,落實國家和省級關于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負責中小企業發展扶持資金的分配和使用監管;協同研究提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的政策措施;推進建立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指導中小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等。但在實際工作中,更多是滿足于政策和文件的轉發、扶持資金的分配和創新基金的申報等方面,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政策宣傳、創新的融資工具使用推廣、科技創新方面的典型示范、有效發揮各類服務平臺的作用、協調整合社會資源支持中小企業力度等工作落實不到位,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明顯不足。
3.4 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對創新的金融產品依存度較低
隨著現代互聯網技術使用范圍的日漸廣泛,創新的金融產品逐漸增多,我國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促進了各類金融機構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互聯網金融逐漸融入我國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機構中專門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互聯網金融產品和創新的金融工具越來越多,為中小企業提供的資金供給量大幅度增加。通過對抽樣的30戶中小企業財務資料分析發現,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對創新的金融產品的依存度仍然較低。一是由于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中小企業很難以較低的資金成本取得科技創新所需要的資金;二是由于許多中小企業的所有者對財務風險預防能力明顯不足,從而產生了融資恐懼心理,使得他們不愿意為科技創新投入一定的資金;三是由于中小企業所有者和財務人員對創新的金融工具和金融產品接受程度偏低,促使得他們寧愿通過風險很大的民間借貸方式進行融資,不愿從正規金融機構進行融資,制約了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力度。
4 推動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對策思考
4.1 加強宣傳引導,轉變中小企業所有者科技創新的理念
中小企業“兩權”集中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中小企業發展之初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導致了企業所有者缺乏戰略發展的思維。隨著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這種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因此,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的作用,增強中小企業所有者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轉變科技創新的理念。一是通過政策宣講、平臺服務、典型案例示范等方式,不斷增強中小企業所有者對科技創新投入的信心,讓他們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對企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二是依據現代公司制的要求,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不斷優化中小企業的治理結構,構建多元化的中小企業產權結構;三是根據市場需求,科學進行決策,加大中小企業在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引進、專利申報并推廣等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斷增強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4.2 加強對中小企業人才的培育,增強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企業的科技創新最關鍵的是“人”的因素。因此,提高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水平根本的是要加強對人才的培育。一是政府中小企業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搭建的中小企業服務平臺的作用,加強對中小企業負責人的培訓,用現代管理理論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用科技創新成功的企業案例引導他們轉變科技創新理念,增強企業負責人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二是中小企業應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創新的制度與激勵機制,如股權激勵制度、薪酬調節制度和職位提升制度等吸引并留住創新人才。同時,加強企業文化的建設,積極培育勇于科技創新、樂于科技創新的創新人才,不斷調動他們開展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三是多渠道、多途徑加強對企業員工進行新技術培訓,組建企業科技創新的團隊,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
4.3 充分發揮中小企業主管部門的作用,促進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
2014年,APEC第21次中小企業部長會議的主題是“創新與可持續發展”,會議發表了《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南京宣言》,宣言提出了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若干建議。在此背景下,政府應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應充分發揮各級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對國家有關促進、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應及時發布、宣傳,并認真組織政策的落實。同時,積極組建中小企業行業協會,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創新引領作用,借助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功能,帶動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創新;二是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財政資金的“杠桿撬動”效應,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三是應充分利用好政府搭建的各類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平臺等,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咨詢、信息發布、人才培訓、技術服務、新產品展示、專利申請、創新示范、融資擔保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促進中小企業加強科技創新。
4.4 轉變融資觀念,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
解決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的資金投入,關鍵在于轉變企業所有者融資觀念,多渠道籌集資金,降低資金成本和財務風險,提升中小企業所有者對科技創新投入的信心指數。一是認真篩選并指導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申報各級政府專門設立的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及其他基金項目,用好用足國家財政扶持資金;二是對符合上市條件的中小企業,應認真組織并積極引導、鼓勵和支持他們在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通過證券市場籌集權益性資本;三是通過行業協會舉辦培訓班,加強對企業負責人和財務人員融資知識方面的培訓,充分利用創新的金融產品和互聯網金融工具,為中小企業的科技創新提供資金保障;四是地方性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信貸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貸款支持力度;五是對于科技創新能力較弱、資金比較緊張的中小企業,應加強與龍頭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填補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短板。
5 結語
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2014—2015)》藍皮書中指出,在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面臨很多挑戰,中小企業也無法避免。所以,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科技創新成為“十三五”期間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各級政府應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促進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因地制宜構建完善的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推進中小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同時,各中小企業應積極加強企業制度建設,構建引進人才、培養人才和留住人才機制,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方面的資金投入,增強中小企業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主動加強科技創新。通過內、外結合,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推動國民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中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寧學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6(10上).
[2] 鄭偉.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出路[J].中小企業金融,2016(10).
[3] 江鴻,賀俊.“十三五”期間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政策思路與措施[J].學習與探索,2015(9).
[4] 劉靜.“新常態”背景下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研究[J].江蘇商論,2014(33).
[5] 楊煦.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建議[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6] 尹航.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J].人民論壇,2011(12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