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尼次仁
摘 要:學困生通常意義上是指學習困難的學生,也可泛指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學困生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因素,在諸多的學者研究下,多認為學困生是由于學習能力形成的。為了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應在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困境,提高學習的能力。由此而言,本文從學生、教師、家庭三方面因素對學困生的形成深入挖掘,詳細分析,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從教學內容、情感交流、個體差異三個方面針對學困生提出轉化策略,以期為諸多教育工作者提出有益的思考。
關鍵詞:高中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近些年來,由于新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和教學理念的不斷發展,對學困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當然不同的研究者對學困生的看法也是不同的。一般說來,學困生是指不是由于先天或者生理因素造成的智力障礙,但學習成績、紀律意識等方面與一般學生相比較為落后的學生群體。這些學生,智力正常但成績落后,生理功能正常紀律意識低下,如此等等。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經常把學困生與差生、調皮學生相同對待。實則不然,學困生與差生、調皮學生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其成因有很多因素。
一、高中學困生成因分析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說,學困生的成因有很大一部分的責任是由于教師導致的。傳統教學中,精英教育長期占據課堂,對于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則重點關注,將諸多心血傾注其中。但對于學生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關注較少。說到根本,還是教學方法不當,同一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卻不關注、不喜歡。另外,有些教師照本宣科,一味灌輸,忽視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環節。這些都對學生心理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長期以往,學生便會失去學習興趣,進而厭學、不遵守學校班級規定。
其次,學生的角度來說,學困生的成因從根本上的責任是學生自身因素。長期的教師經驗,在跟學困生打交道的過程中,將學生自身因素對學困生成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由于學生接受能力等方面原因,學生個體存在一定的差異,不同個性的學生對事物的興趣是不同的,興趣越低學習效率就越低,成績就較差;其二學習方法不科學,學生學習方法科學與否很大程度決定了學習成績的好壞,在高中學習中,學生學習方法多沿襲初中,很多學生無法適應高中學習,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成績;其三學生性格因素,性格的形成一方面來自遺傳另一方面受到家庭、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但不管什么因素,學生性格是不同的,不同的性格讓學生對校規校紀的理解不同,但是校規校紀卻不會因不同性格而改變,對于那些活潑好動、不喜約束的學生來說,他們不會遵守校規校紀。
最后,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學困生的形成家庭影響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經歷高中學習之前,學生自小在家里成長,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學生豐富的經歷多來自家庭。對于高中生來說,心智相對成熟,但是人生觀、世界觀還尚在形成階段,家庭對學生的影響仍然很大。在經過多年的教學中,多數學困生家庭一般都有一定的共性,即家長過分忙碌,對學生關心較少,陪伴實踐較短。長此以往,學生的心理就會因無法感受到關心,而性格變得冷漠,叛逆之心也顯著起來。體現在學習上,則學習不積極,不主動,視校規校紀于無物,認為世界萬物只有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二、高中學困生轉化策略
首先,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新時代的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看待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學生性格差異導致的,不能因為一些學生活潑好動、成績落后就歧視他們。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視每一個學生都是好學生,不能以成績為劃分標準,教師也應該言傳身教,以自身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將教師自身的價值實現與學生的成績提升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其次,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爭正確的學習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自身提高的重要因素。對于教師而言,學生愿意學、樂意學遠遠比教育學生學有效的多。因此,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自內心的愿意學習。其實,要讓學生愿意學,喜歡學,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魅力,豐富自身的學識,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創設趣味課堂。另外,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是促進學困生轉換的重要前提,教師應該把自己作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導師,尊重學生的個性,要想要學生尊重教師,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
最后,教師和學生的平等交流溝通,做好學困生的學習壓力疏導工作。當前,我國考試模式還不夠完善,應試模式仍是當前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高中生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高考,高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壓力非常大。作為高中教師,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等情況。高中階段,家長往往處于事業打拼的關鍵階段,為了以后的美好生活,對學生心理的關注較少,對心理變化缺乏感知,而朋輩多處于同一年齡段,對學生自身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高中階段的學生,內心世界是非常敏感而且不愿意將自己的內心坦露給他人,往往選擇獨自承受,久而久之,學生內心越來越孤僻,甚至產生自卑傾向。作為經驗豐富的高中老師來說,在關注學生學習的同時,敏感的觀察學生內心的變化,做好心理壓力疏導工作,這對高中學困生來說起著關鍵的作用。
高中學困生一直都存在,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堅持學生之間的平等,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想方設法的幫助學困生走出困境,以便其能夠更好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地理實踐活動中學生元認知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D].單秀紅.南京師范大學.2011
[2]“最近發展區”理論及其在西方的發展[J].戚瑞豐.學前教育研究.2003(05)
[3]初中學困生轉化的行動研究[D].閆瑜.山西師范大學.2014
[4]影響高中生學業不良的主要因素調查及轉化策略的研究[D].李雅.華東師范大學.2008
[5]高中生物學學困生成因分析及轉化策略的探索[D].杜靜梅.東北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