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松
摘 要:在教學中,生命教育理念已經得到了慢慢滲透,生命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視。本文就生命教育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問題進行研究,探討生命教育理念的實施情況,并提出實施生命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生命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學
生命教育理念和傳統的教學理念最大的差異就在于生命教育理念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本質,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生命教育理念意義及教學現狀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教育是為人民服務的,也就是說,教育的主體是人。因此,教育中最重要的是生命。只有當生命存在時,教育才有價值。一旦生命一去不復返,無論教育多么好,都將毫無意義。因此,生命教育在教育中的應用是生命完整性的首要問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除了新鮮的肉體和精神之外,還展示了生命的完整性。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考慮身體的承受能力,還要考慮到兒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只有整合雙方的教學計劃,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潛能。此外,還應注意生命的主體性。教育的對象是人。只有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才能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只有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學生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創造性地利用自己的生活潛能。最后,生命教育的理念也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感影響人的性格發展。學生的情緒變化可能會引起一些意外事故。在生命教育中,教師應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引導他們的情感發展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在正常的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會體驗家庭和友誼,感受生命的偉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生命教育理念教學面臨較大的困難和阻礙。第一,教材內容在知識方面比較突出,對人文學科的重視不夠。語文教材內容過于抽象,有些內容與現實脫節,致使生命教育缺乏源頭。學生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自我價值是一種自然的生命體。第二,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必須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語文本身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但當前的教育強調素質教育,這是很難做到的。目前的小課堂大多采用集體教學的形式。由于班級比例過大,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這使得實施生命教育理念很難。另一方面,雖然語言是人們思想的解放的本質,提升人的生命價值,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但由于目前的情況,人們更急于看到教育的結果,對學生自身的思想感情、性格意志及道德品質等等所起的作用。
二、生命教育理念實施策略
(1)尊重學生的觀點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摒棄傳統教學的束縛,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最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具有一定的思辨精神。例如,在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材中,有《揠苗助長》和《守株待兔》這兩篇寓言故事,經驗豐富的老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談論這兩個寓言,沒有必要按照所有標準的答案來教學計劃。其次,在教育過程中滲透生命的意義。寫作是學生表達情感、宣泄情感的一種方式,教師通過學生的作品來體驗學生的價值觀。如:二年級《稱贊》一文,老師可以安排相應的作業,在完成的教材中,讓學生表揚,表揚可以被朋友和家人包圍,也贊揚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通過這種實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活。最后,教師要結合課文,在閱讀中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激發學生的生命意識。例如:《黃山奇石》在二年級課本上,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有讀課文的感覺,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美妙,引導學生通過這些美麗的詞語,探索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了解生命的熱愛、學生的生命意識。
(2)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正如我們一直強調的那樣,當教育制度淪為重復和統一的工具時,這將是教育的悲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于他人的個性特征。正是因為這種個體差異,生活世界才如此美麗。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獨特體驗,尊重每一個人的獨特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的重點是不要復制同樣的榮譽,而學生具有簡單的推理精神。比如,教師在《司馬光砸缸》的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發散思維,來評價司馬光的行為,而不是看司馬光的機制和勇敢的一面。
(3)尊重學生的成果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產生一些學習的“附加產品”。這些珍貴的“附加產品”是學生努力學習的成果,是學生生命成長的寶貴財富。教師對待這些學習結果時要格外小心。對于那些可以被推薦給全班同學的學生,應該向全班推薦他們學習和欣賞。應向全校推薦,以供全校師生欣賞。有一些有才華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成績非常突出,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等平臺進行更廣泛的交流和推廣。通過這種更廣泛的交流和推廣,學生的視野將變得更加廣闊,不僅在他們自己的過去狹窄的世界里。例如,班上有個學生,從小就喜歡讀各種偵探小說。他們忍不住要寫鋼筆。在同一類型的寫作多年之后,學生的寫作能力越來越高。學生們寫得更佩服。從長遠來看,學生開始為他的寫作水平而自豪。這時,老師把學生的作業發給了一些專業論壇,讓學生們不去想是網友對他工作的批評。這時,學生們會產生強烈的困惑,不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好是壞。在這一點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的實時,使他們能夠理解,他們的作品相當不錯,但他們并不像他們以前認為的那樣完美。通過老師的耐心指導,學生學會正確地看待自己,既不驕傲,也不氣餒,堅定不移地繼續他們的愛好。
三、結束語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形式應是 多種多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于創新,讓學生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等得到良好的發揮,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認識到生命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黃蓉.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03):77.
[2]楊彩霞.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06):22.
[3]侯鳳.略論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考試周刊,2015(55):46.
[4]王斌,羅寶華.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分析[J].亞太教育,2015(29):118.
[5]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0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