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相哲
摘要: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創造出來的智慧的果實。但隨著體育全球化帶來的西方競技體育造成的影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已經慢慢的退出世界舞臺前列,如果中國傳統文化無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改革,很容易被西方的主流競技體育所淹沒。所以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及其發展價值的討論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鍵詞:中國傳統體育;體育文化;發展價值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是中國眾多民族文化共同形成的一種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文化,也是中國各個民族用于鍛煉、娛樂、養生等的活動集合[1]。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源地主要在黃河流域,在農業文化的發展進程中逐漸形成。它講究中國的傳統儒家文化尤其是“仁”的思想,包括了大量的東方哲學、道德、醫學、藝術等社會文化知識,以崇尚人的品質、性格等精神方面的價值觀為文化的主要方向[2]。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是伴隨著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源泉發展而來,中國的傳統文化本身就包羅萬象,具有生命、社會、自然等多方面發展的高深思想。
一、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意蘊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雖然受到了各種各樣民族文化的融合和發展,包括了多個民族的特有的社會價值和對民族發展的期望,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和思想都逐漸相互融合,進而慢慢形成了一種新的具有多個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和價值觀,其中包含了學者和專家們一致認同的各種層面的價值觀和文化特征。第一層是各個民族對傳統文化的思想已經突破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界限,形成了傳統體育文化的相互融合、互相促進并形成一個整體,因此便具有其獨特的傳統體育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在整個傳統體育文化來看,其體育文化的中心包含著多個民族的獨特的內涵和價值觀,這些內涵和價值觀經過逐漸的整合才形成整個傳統體育文化,這些民族的內涵和價值觀是傳統體育文化包含民族特征的重要特性。第二層主要是形式的層次,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所具備的組織形式、風俗習慣和各個民族內部的一些規則等的統一。中國傳統體育是一個非常龐大和繁瑣的系統,其中大量的體育項目原本是某個民族內部的風俗習慣或者某種組織的儀式或活動等等。第三層更具有深度的價值觀、思維方式、意識等轉化成為的具體傳統體育項目,也就是說現存的各種各樣的傳統體育文化的體育項目,本質上都是傳統體育文化精神轉化而成的。
上面所提到的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三個層面全能表現出各個民族的特色,這些特色不僅擴大本民族文化的傳播,也以內在涵養的方式來區別其他民族來保證自身的文化價值。首先,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神更注重于內在的涵養,與西方體育更看重“物質”方面的成果形成鮮明對比。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神力包含了中國古代諸子百家時期凝結出的道德思想,例如墨家的“兼愛”,儒家的“仁愛”等[3]。這些傳統思想精華的結合指導傳統體育文化產出以“和諧”、“整體”和“由外及內”為主要思想的一種價值觀。其次,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在價值已經具有其獨自的特點,形成了自己的內在精神和規則。而且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中的禮儀和娛樂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兩種觀念。這兩種價值觀都是屬于儒家學說所提出的“推崇”觀點,這在體育界上占有了獨特的地位,而且也相當于明確了體育的特點、涵養和表現。最后中國傳統體育與其他的體育進行結合時能夠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而且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我們不能與西方體育一樣引入“物質”方面的目標,但是我們可以在思想高度上把體育賦予“生命”,這是一種中國具有的獨特文化理念,這樣便可以使實踐者能夠到達“和”這一種境界。從整體上來看,人們的思想寄托不再傳統體育上,而是自身修養和和諧統一的關系上。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體育文化在世界上的體育界一直具有獨自的精神特色。第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形式具有多樣性,傳統的體育文化也是構成中華民族偉大文明的重要組成之一,中華文明中包含了很多概念,許多都能在傳統體育文化中找到身影。第二是內涵方面,傳統體育文化中所包含的諸子百家思想尤其是儒家的“仁愛”和道家的“道法自然”都是中國各個民族精神的表現[4]。第三,按照體育文化傳承來說,它是傳統體育文化走向世界的綠色通道,也是建設可持續發展體育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傳統體育文化中所包括的大量內涵,優秀的中華傳統思想,都是通往未來精神財富的驅動力。
二、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
目前,經濟全球化已經波及全世界,而體育全球化也正在蓬勃發展,而面對這種體育全球化發展趨勢,中國必須盡快將中國傳統體育的現代化發展步伐,這樣才能使中國的傳統體育能夠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使其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這樣才能使中國的傳統體育在完善的體育界中占有應有的地位。
(一)樹立新理念
想要發展傳統的體育文化,我們就需要按照現代化的體育思想作為向導,這樣我國傳統的體育發展才會跟世界先進的體育理念相結合。(1)需要將歷史和現實相連接,努力在大量的體育歷史文化中追求目標,尋找方向,判定其價值。(2)我們需要擁有大局觀,能夠將視野拓寬到整個世界,把東西方體育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對比,并且要在整個體育界找到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所在位置。既能夠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能夠跟世界體育文化相融合,又能在世界范圍內樹立中國傳統文化的新形勢、新內涵、新發展[4]。(3)若想要將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范圍增大,不僅需要研究文化的內涵和形式,還要研究文化擴展的新成分,這種新成分包括需要改變的觀念等,所以需要增加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制度研究和技術研究。
(二)理論與學科體系的建設
中國傳統體育的現代化教育的重點是理論與學科的建設,我們需要從各個學科的角度來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體育中所包含的特色文化和哲學理論按照步驟進行研究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根本內涵、價值觀和發展方向。
(三)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在中國發展道路上的作用是非常強大的,也存在必不可少的作用。目前我國的體育方面正在進行改革轉化,好多不完善的體育社團或者社會化的體育組織都沒有足夠強大的功能、制度和資源,進而無法獨自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進行深度剖析、研究和發揚光大,所以這些組織非常的需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包括資金、人員、管理等方面[5]。而且,發揚中國傳統體育文化也是國家相應部門及其高級管理者應當盡到的責任和義務,促進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需要社會上各種人員的大力支持,爭取將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推廣到全世界。
(四)納入全民健身體系
中國傳統體育的優勢一共以下幾點:(1)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起源是在中國的基層即人民群眾,其傳播也是依靠廣大的人民群眾,尤其是那些喜歡健身、運動或者養生的群眾,所以中國的傳統體育文化本身就已經能夠讓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并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喜愛和推崇,群眾基礎非常龐大。(2)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有著中國哲學和中國醫學的支持,運動項目中往往會從醫學的角度促進人們的身體健康,這對現代人們在繁忙工作后的休息和對強壯體魄的追求都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3)中國傳統體育中的很多項目并不是很依賴場地和器材,所以在現階段我國對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傳統體育更能發揮其優勢。(4)從對身體健康的益處方面來看,相比于現代體育我國的傳統體育還擁有者不少的優勢。所以,在我國大力倡導廣大人民群眾健身的情況下,傳統體育項目的建設、宣傳和教學便是目前體育教育課程中的一個關鍵。并且,中國傳統體育課程還需要加入到體育指導員培訓課程中去,避免體育指導員對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不熟悉而導致的一系列問題,這樣還能使體育指導員增強其專業技能,還能增加體育指導員對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意識的深度思考,進而了解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和價值,加強了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和發揚光大。
(五)納入教育體系
學校是一個教書育人的場所,教育是人類知識、文化等文明代代相傳的比較普遍的形式之一,所以增強校園內的中國傳統體育教育能夠很大的促進傳統體育的現代化發展進程,從戰略角度上來說這具有一定的意義。具體措施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將中國傳統體育項目進行劃分整理并將適當的體育項目加入到公共體育教學中去,并能夠在校園的范圍內開展中國傳統體育類的活動。另一方面是在高等體育院系中展開傳播,將中國傳統體育項目編織成課程加入到高校的正規課程當中去,尤其是民族地區更需要大力進行傳播并加強傳統體育的教學,讓學生能夠熟練掌握當地傳統體項目。這不但能夠加強中國傳統體育的傳播還能夠為中國傳統體育組織的領導者創造便利條件,以便使中國傳統體育的現代化發展加速前進。
(六)加強與世界體育文化的交流
在當今全球化趨勢大方向的引導下,體育全球化提供給我們更多與其他體育文化交流的機會,吸取我國歷史上閉關鎖國的教訓,當代我們需要敞開體育界的國門,使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待各種各樣的的體育文化,不斷地與它們進行溝通,并在溝通的過程中做出適當的選擇,最終使中國傳統體育文化能夠創造出新的成就,在全世界中樹立一個擁有強大的傳統體育文化的大國形象。
三、結語
中國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的一個分支,其發展狀況從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與否,所以當代我們在強調文化自信的同時,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刻不容緩。并且,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需要制定相應計劃,并腳踏實地的一步一步進行實施合適的方案,包括其中遇到的問題也必須要解決,最終實現一個能夠長久運行的傳統體育發展機制,不斷壯大中國傳統體育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洪珅,韓玉姬,梁勤超.論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生態適應[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8,30 (04):309-313.
[2]白晉湘.從傳統到現代——對中國民族民間體育文化發展的思考[J].體育科學,2018,38 (07):21-22.
[3]陳國華.文化強國背景下的中華體育精神弘揚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8.
[4]李永超,許偉,史高磊,曹治.中國哲學文化中的傳統體育養生觀[J].中華武術(研究),2018,7 (05):85-88.
[5]薛培.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價值與區域發展建設[J].遼寧體育科技,2017,39 (0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