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梅 李永先



摘要:針對突發事件分析微博用戶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因素,把握微博用戶搜尋行為規律,促進微博平臺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收集數據,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對假設模型進行檢驗和修正,構建面向突發事件的微博用戶信息搜尋行為影響因素模型,以期幫助管理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和輿論引導。
關鍵詞:突發事件;信息搜尋行為;微博;影響因素
引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7.72億,微博用戶使用率達到40.97%[1]。隨著微博影響力的增強,新聞媒體也將微博作為信息的首發平臺,尤其是在突發事件中,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通過微博第一時間獲取突發信息。微博可以傳遞突發事件的具體細節,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給用戶帶來無比真實的現場感。但是,由于微博用戶既是信息傳播的受眾者,同時也是原創信息的發布者,發布的信息往往不夠專業也不一定準確,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徼博用戶的信息搜尋行為。因此,針對突發事件信息研究微博用戶信息搜尋行為的影響因素,為微博平臺更好的信息傳播提供理論依據。
1、相關研究綜述
信息搜尋行為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其中對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成為熱點。AI—Somarraie[2]探討了人類在線信息尋求行為與五大人格特質之間的聯系,結果顯示,大多數信息搜尋任務中,高度認真負責的人表現最快,其次是外向度高和性格溫和的人。Kim研究發現,當他們尋求旅游相關信息時,自我表達,評論,參加社區論壇,信息尋求這四種動機影響大學生使用社交網站。Karonam在信息搜索行為年齡差異的建模中提到由于認知因素的變化導致搜索行為的個體差異;國內學者查先進、張晉朝[3]等發現信息質量和信源可信度正向影響用戶的認知反應和情感反應進而正向影響學術信息搜尋行為。朱妹蓓、鄧小昭[4]認為個人心理和個人實施成本因素是決定老年人網絡健康信息查尋行為的內部因素,而信息因素、社會因素是外部情境條件,分別影響著內部因素與查尋行為之間的關系強度。
2、假設模型的提出
基于上述國內外相關學者的研究,經過專家訪談提取23個影響因素并從用戶自身、外界環境、信息質量和政府服務4個維度劃分,提出影響因素假設模型,如表1所示。
3、影響因素模型的構建
3.1 問卷設計和數據收集
本研究針對突發事件信息的特點,設計微博用戶信息搜尋行為影響因素預調查問卷,通過專家、教授意見進行修改,形成正式問卷。問卷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的形式,通過網絡發放,共回收問卷40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327份,有效率為81%?;厩闆r如表2所示。從調查對象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使用微博的時間、使用微博的頻率等方面可見,本次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Cronbach 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整體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數為0.949,大于0.9,表明整體量表的信度很高,適合進行下一步的探索研究。
3.3 探索性因子分析
運用SPSS 24.0對樣本數據進行分析,該樣本的KMO檢驗值為0.946>嫄0.6,表明該量表適合進行因素分析。Bortlett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水平P=0.000<嫄0.01,達到了非常顯著水平,進一步驗證了量表數據適合進行因素分析。
3.3.1 主成分分析法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最大方差法提取因子,選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進行轉軸分析,共提取4個共同因素,其累積解釋變異量為65.741%,在社會科學領域中認為,提取的共同因素累積解釋變異量能達到60%以上就代表共同因素是可靠的[5]。
由旋轉后的因子矩陣(見表3)可以看出,分析結果與假設模型大致相符,只存在細微的差異。假設模型中外界環境維度下的情感分享和官方微博發布量兩個影響因素被載荷到用戶自身維度,成為旋轉后因子矩陣的第二個共同因素中的因素,可見這兩個因素對微博用戶的信息搜尋行為影響較大。另外,4個共同因素的信度均大于0.8,各共同因素的信度都達到了理想狀態,為了對假設模型進行修正,需要重新對4個共同因素命名。
3.3.2 模型修正
由因子載荷矩陣可以看出,載荷到共同因素2上的影響因素包含假設模型中用戶自身維度的所有因素和外界環境維度中情感分享和官方微博發布量兩個因素。其中用戶自身維度因素是用戶自身特征和信息素養方面,而用戶情感分享和官方微博發布量兩個因素都體現的是將突發信息分享給用戶。因此,將共同因素2重新命名為“用戶素養和分享”。
載荷到因子4上的影響因素與媒體環境有關,表明用戶在微博平臺上主要是通過轉發量和話題度獲取信息,無論是大眾微博、知名人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傳播著突發事件,因此,將共同因素4重新命名為“媒體環境”。
根據以上載荷矩陣,綜合考慮各公共因子之間的關系,對影響因素假設模型進行修正后構建信息搜尋行為影響因素模型,如圖1所示。
4、結論
社交媒體環境中,微博是用戶進行信息搜尋的重要媒介平臺,本文從信息質量、用戶素養和分享、政府服務、媒體環境4個方面,得出以下結論:
(1)信息質量是微博用戶搜尋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內容有用性、完整性、準確性和權威性的載荷因子最大,可見微博用戶從平臺獲取信息更看重信息內容的質量問題。同時,信息易理解性、客觀性、豐富性、及時性及呈現的方式也可以體現信息的表現形式對信息質量也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微博平臺應高度重視對突發事件發布信息質量的把關,規范發布內容的準確性,避免錯誤信息的誤導。
(2)用戶素養和分享對搜索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針對突發事件,用戶自身的應急意識、對事件的認知能力、性格特征及自身掌握的知識水平都是決定其進行信息搜尋的內在因素。用戶習慣和偏好及其他用戶分享是用戶進行信息搜尋的動機,只有用戶感興趣才會產生信息搜尋行為。同時,官方微博要提供準確的事件狀況,化解用戶困惑,遏制謠言的發酵,避免引起大面積的恐慌。
(3)政府服務因素有著不容小覷的輔助作用。突發事件發生后用戶不僅通過微博平臺關注事件的動態,而且密切關注政府對該事件的態度,政府針對該事件出臺的政策和解決方法決定用戶是否進一步的跟蹤了解。因此,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政府要快速做出響應,避免事件失控,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密切關注事件動態,擺明態度,妥善處理后續工作。
(4)媒體環境因素發揮巨大的作用。微博平臺是開放的,不僅有名人明星、政府微博更多的是大眾微博。因此,媒體要承擔起責任,運用自身的影響力傳播事件呼吁更多的用戶關注事件。
本文通過構建面向突發事件的微博用戶搜尋行為影響因素模型,幫助管理者了解社交媒體環境下用戶信息搜尋行為規律,更加深入的把握突發信息在微博平臺的動態運行機制,幫助政府和媒體有針對性的干預和引導突發信息,減少社會輿論的影響,推動微博平臺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和穩定。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20 18-03-25].http://www.cnmc.net.cn/hlwfzyj/
hlwxzbg/hlwtjbg/20 1803/t20 180305702 49.htm
[2] A1-Samarraie H,Eldenfria A,Dawoud H.The impact ofpersonality traits on user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J].lnformation Processing&Management, 2017,53(1):237-247。
[3]查先進,張晉朝,嚴亞蘭.微博環境下用戶學術信息搜尋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信息質量和信源可信度雙路徑視角[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03):71-86.
[4]朱姝蓓,鄧小昭.老年人網絡健康信息查尋行為影響因素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05):60-67+93.
[5]吳明隆.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