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國家綜合水平不斷提升,各級黨政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在新時期的作用愈發重要,為此國家針對黨政干部開展了一系列的能力培訓,并且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效果。但在實際的黨政能力培訓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對此培訓人員應及時針對黨政干部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培訓理念、創新培訓內容、改進培訓方式、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提高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效果。
[關鍵詞]黨政干部;能力培訓;主要問題;有效對策
[作者簡介]葉全勝(1975-),男,廣東曲江人,漢族,韶關市曲江區委黨校培訓處,信息技術講師,畢業于廣東教育學院,本科,從事信息技術、教育管理和黨政干部培訓等工作。
[中圖分類號] D26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8)06-0047-02
黨政干部能力是黨政干部從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能夠使得黨政干部在工作過程中嚴格按照相關規程中的具體要求進行操作,遵循以人為本的基本管理原則。為了提高黨政干部的能力,加強能力培訓工作非常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培養黨政干部自身艱苦奮斗、殫精竭慮、鞠躬盡瘁的優良品質及作風,進而為推動我國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奠定良好基礎,從而有效將我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此,結合實際情況對當前黨政干部能力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期為今后的相關工作提供寶貴經驗。
一、黨政干部能力培訓概述
相關培訓人員在開展培訓工作的過程中應充分理解干部能力培訓的真正涵義,同時要能夠對“能力”與“干部能力”的涵義進行正確區分。能力一般是指某人為做好某項工作從而必須具備的綜合能力,包括個人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等,而干部能力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概念,指的是干部所必須具有的知識架構、處理問題與解決矛盾的技能以及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體系等。在正確區分了能力與干部能力的概念后,在進行干部能力培訓的過程中應使得培訓過程具備一定的組織性與系統性,將提高干部能力作為主要的培訓目標,讓受訓干部可以從培訓中得到一定的收獲,包括與實踐相關的知識架構、技能、價值觀等素質要素,進而將這些知識素養合理的應用至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從而有效加強黨政干部的工作效率。
二、加強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必要性
當前黨政干部能力建設工作較缺乏創新性、系統性與穩定性,與預期的培訓效果存在的差距比較大。而加強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在新時期環境下,加強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是加強黨政干部自身能力建設的要求,同時也是全面推進組織工作建設的需要。(2)只有積極參與到能力培訓工作中去,黨政人員才能在工作能力、知識文化、理想信念、個人素質等方面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從而提升黨政干部的整體素質,發揚好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使其在工作崗位中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3)加強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能夠促使黨政干部正視自身工作的重要性,靈活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與決策方法高效完成組織任務,更好地迎接新時期的任務與挑戰。
三、當前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準備上
根據調查顯示,目前多數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重點在于認知培訓,注重對知識的教育,而對于干部能力提升的目標缺乏一定的重視。在多次舉行的相關會議以及發布的書面文字中,都曾多次就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做出了一定說明,然而在現實工作的過程中相關培訓機構并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所下發的相關文件執行培訓任務。
主管部門缺乏對干部培訓重要性的認知,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由于缺乏正確的干部培訓認識,使得培訓機構在開展相關培訓的過程中無法明確相關工作的具體要求,存在考核過程不規范、考核效果不理想的消極現象。
除此之外,培訓機構在培訓準備的過程中缺乏培訓需求的調研深度。培訓機構在進行需求調研時,沒有主動結合干部的成長需要以及干部所在單位工作的實際情況,并且干部自身缺乏主動提出培訓需求的意識等。在缺乏對于培訓工作的重視程度、沒有進行嚴格要求的情境下,干部能力需求的調研情況缺乏規范性與科學性,如何更好地使中央的要求得到真正的落實,需要進一步研究。雖然各級培訓機構已開展了如電話訪問、網絡調查、座談會、交流會等多種不同形式的需求調研,但與預期的調研質量之間仍有較大差距,多種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二)在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內容上
目前黨政干部能力工作的培訓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針對性并且培訓目的也較為模糊。干部的能力培訓工作重點就在于對干部的某種能力培訓,但在實際的培訓中卻往往出現培養的能力指向不明確的問題,因此培訓工作的課程設計有待進一步完善;除此之外,培訓工作的內容存在培訓力度較輕、投入較少、課程淺顯、邏輯性不足等問題,均需得到進一步的解決。
(三)在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形式、方式方法上
目前的黨政干部培訓工作方式方法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具體問題表現在各級培訓機構中,培訓方式仍然是培訓方對干部的單向講授,在此講授模式下,沒有充分發揮學員的主動學習作用,不注重培訓的反饋情況,抑制了接受培訓人員的學習積極性,黨政干部能力培訓的效果將大打折扣。除培訓方式枯燥之外,培訓方法也較為古板。在培訓工作中,對于多種形式的情景模擬以及現場教學等現代培訓方式方法的應用能力比較欠缺,不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不能充分吸引學員的學習興趣,不能達到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預期效果,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當前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重視能力需求調研
在培訓計劃的制定上,制定按需培訓制度,務必通過需求調研制定培訓計劃,將需求調研作為培訓計劃制定的前提。采取能力需求調研,能夠使培訓機構清楚地了解黨中央及政府對干部培訓的具體要求,為干部培訓設計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確保干部接受必需的能力培訓。其次,作為了解干部能力培訓需求最直接的方法之一,要使菜單選學成為進行需求調研的重要手段。要讓干訓機構為送培部門和干部個人提供能力培訓項目或能力培訓專題菜單,并根據干部選學情況組建培訓班次。另外,課程布局上要能夠突出能力教學的主線。通過加強政治理論培訓、強化黨的路線方針教育、加強國家法律法規培訓等途徑,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思維和能力。最后,要通過成立能力培訓項目與專題開發項目組強化能力培訓項目和能力培訓專題,組織理論教師與實際工作部門專家圍繞能力培訓需求共同研究與開發,同時對相關的黨政干部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培訓設計,使理論知識講授、技能訓練、價值觀培訓、專業培訓等環節均可以作為干部培訓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以提升能力為目標,改進培訓內容
提升能力是培訓的最終目標,培訓的方式方法直接影響到干部能力的提升與否,改進培訓內容是確保培訓目的的實現、提高干部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培訓內容:
(1)加強對黨政干部政治思想水平的理論培訓,加強干部政治水平及思維能力,提升干部總體素質水平。(2)加強對干部能力水平的培訓,專業技能與通用技能的加強可以讓干部更好地發揮作用,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3)加強黨的核心建設培訓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培訓,確保干部的廉潔執政,預防貪污腐敗現象的發生。
(三)創新以能力為中心的培訓方式方法
創新培訓方式方法重點在于推進研究式教學,即是一種在學習過程中研究問題、在研究問題中促進學習、提高能力的高效教學方式,包括案例教學、課題研究、專題研討、學員論壇等方法。推進研究式教學有利于改變培訓過程中干部的被動學習狀態,加強其主動學習能力,是提高學員研究性學習能力的關鍵。除此之外,要積極發展包括掛職鍛煉、實地調研、親身實習等在內的實踐性教學。理論的作用是為了指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要在培訓工作中緊密聯系實際,積極響應國家大政方針,努力配合政府改革與發展的良性需要,切實提高黨政干部為黨和人民處理問題的能力效率。
(四)健全干部能力培訓評估與激勵機制
建立干部能力需求溝通會商制度是健全干部能力培訓評估與激勵機制的重要途徑之一。在進行干部能力培訓計劃的設計時,要定時進行各類需求分析主體的會商,使得設計出的培訓計劃與黨政干部的實際需要更加契合。干部能力培訓考核評估體系的完善與發展也是健全干部能力培訓評估與激勵機制的必不可少的步驟。要能夠結合不同黨政干部的工作需要,分別研究各類干部、各種崗位的能力勝任模型,分類進行培訓大綱的制定,并建立分級與分類相結合的干部能力培訓考核指標體系。最后是建立培訓與使用相結合的機制。可以將干部參加培訓以及干部在校的學習培訓考核情況作為培養干部、發現干部與考察識別干部的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進行干部的選拔任用,成為真正激發干部培訓的內生動力。
健全干部能力培訓的保障機制也是保證干部能力培訓有序、有效地進行的必要環節。部分干部能力培訓已經脫離了傳統的單向課堂講授模式,逐步拓展到課堂互動研討、情景模擬、現場體驗、技能實訓等多種新時期教學手段,這些培訓形式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機制進行改革,并需要一定的現代教學設備的支持,以促進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有效開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國家對于黨政干部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當前黨政干部培訓工作中出現的某些不足,培訓機構應結合當前黨政干部能力的實際情況以及黨政干部的工作需求、成長需求、個人訴求等來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通過改進培訓內容、完善培訓流程、健全培訓機制以強化培訓效果,切實保障黨政干部能力培訓工作的高效運行,進而有效提高黨政干部的工作能力,為促進我國社會的和諧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黃國芬.黨政干部培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教育界,2015(10):6+9.
[2]黃開勇.高校黨政干部培訓工作機制創新探究[J].教育與職業,2014(15):50-51.
[3]黃小華,吳青云.高職院校黨政干部素質建設對策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2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