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冬喆
摘 要:工匠精神作為高職人才教育的核心宗旨,在工匠精神培養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不斷扎實推進的背景下,不僅要加大工匠精神內涵的傳承,更要與職業教育培養機制有機融合,最大限度地展現職業教育的風范與特色。為此高職教育要緊緊把握時代發展脈搏,嚴格篩選企業導師。文章基于現代學徒制為視角,重點探究高職工匠精神培養的突破與出路,以供參考。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高職;工匠精神;培養
一、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是一種新型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它以培養學生崗位能力為根本原則,調動企業主動參與職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它將傳統的師傅帶徒弟與現代的教師教學生的學校教育相結合,強調企業和學校都是培養主體的人才培養制度。現代學徒制強調提供給學生真正的學習工作情境,具體運行中招生即招工,讓學生的學習與工作無縫對接。
二、何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現代學徒制的精髓,是一種職業精神價值取向和信仰,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其核心是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盡善盡美的客戶意識,精益求精的過程制造,持續不斷的創新精神。要讓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中扎根,關鍵是推進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貫穿于教育教學改革全過程。
三、現代學徒制下高職教育工匠精神的培養方式
1.更新教育理念,建立工匠精神培育價值引導機制
第一,高職院校要樹立科學的育人理念,以人為本、以德樹人。這是優越于技術要求的層面。在高職院校推行現代學徒制過程中,價值導向要超教育功利和企業利益,要打破崗位需求局限,避免完全以企業利益為本的“就業導向”,培養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思想素質過硬的、有較高職業素養和職場技能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第二,院校要引導學生樹立“技能立世”“能力立信”的信念。高校自身及其教育者要引導學生形成尊重勞動這個創造價值的源泉、清除職業貴賤分層歧視、正視工匠群體價值需求,以此激勵工匠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和主體意識的培養。
2.加強專兼結合師資隊伍建設
校企雙方要深度合作,不能被現有的教師編制和制度束縛,探索設立校企教師、師傅流動編制和崗位,設立兼職教師、技師崗位,大力開展校企之間人員聘用,雙向掛職鍛煉、橫向聯合技術研發和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的力度。校企合作企業要選拔優秀高技術人才和工匠擔任師傅,明確師傅的崗位責任和薪酬待遇。對師傅的教學任務進行考核,按照考核發放帶徒崗位津貼,學校要將校內指導教師的企業專業實踐和技術咨詢服務納入教師考核當中,作為專業技術職務及管理崗位聘用的重要依據。
3.在現代學徒制中探索“繼承,借鑒”的開放式工匠精神
現在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新一輪以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改變著現代生產生活方式。傳統工作崗位逐漸減少,大量從事簡單操作的傳統工人將而臨轉崗和失業。我們要在現代學徒制中探索“繼承,借鑒”的開放式工匠精神,培養一支具有高素質的技能大軍。
4.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實施方案的制定實施
學校必須通過企業、行業、院校調研,了解企業人才需求現狀及未來幾年內人才需求規劃。通過行業專家委員會、校企合作委員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組建“雙師隊伍”。通過對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模式、質量評價體系、師資隊伍建設、保障機制等關鍵要素的改革,以適應“現代學徒制”方案實施的要求。在“現代學徒制”實施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認識什么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價值所在、如何在工作中培養工匠精神。
總之,隨著職業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其肩負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日益凸顯,在現代學徒制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改革不僅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而且是時代工匠精神培育的核心依托和保障。當然,現代學徒制工作培養和推廣工匠精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為此要解放思想,加大理念和內涵革新,注重精髓和外延的融合,最終完成高職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和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紅荃,蘇 維.基于現代學徒制的當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教論壇,2016(16):27-32.
[2]成 軍.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價值判斷、困境及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