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星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大力發展正逐步邊緣化銀行中介功能,傳統商業銀行面臨中間業務被替代、客戶流失和業務萎縮等一系列挑戰。由于互聯網金融自身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缺陷以及商業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的特殊位置,目前互聯網金融尚無法完全取代商業銀行。本文重點討論在這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的特殊時期商業銀行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沖擊;發展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新的融資形式,是傳統金融業和互聯網相融合的產物。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有著明顯的區別,其區別不僅僅體現在二者的金融業務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參與者將互聯網“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髓通過互聯網工具融入到傳統的金融業務之中,從而使傳統金融業務實現更高的透明度、更強的操作性和更好的協作性。理論上任何涉及到廣義金融的互聯網應用,都應屬于互聯網金融的范疇,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在線理財產品的銷售等模式。互聯網金融是受互聯網技術、精神的影響,從傳統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中介到無中介之間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組織形式。
二、我國網絡銀行存在的問題
隨著企業規模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在企業管理實踐中,一般分為資源與能力兩大部分實施運作。資源管理基本要素包括物料與資產管理、資金財務計劃與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等,能力管理基本要素包括資源供應管理、生產制造管理、技術與研究開發管理、服務管理和營銷管理等。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的許多知名企業正處于這一階段之中,它們面臨著現實的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升華和升級的問題。
(一)網絡交易安全問題亟待完善
1.網絡銀行的電子安全技術
網絡銀行對于整個銀行系統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巨大作用。出現任何細小的差錯都可能導致銀行系統的不穩定甚至崩潰,這在企業形象和客戶便利上都會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在網絡銀行發展的過程中,應注重在軟硬件上的不斷升級,以滿足客戶多樣化和高層次的需求。此外,網絡銀行在處理業務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大量經濟信息在網上的傳遞,而資金在網上的劃撥流動對于相關信息的真實性、保密性和完整性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z.保密性問題
傳統銀行辦理業務大多需要驗證身份證件,而辦理相同的業務網絡銀行所需要的只是驗證用戶名或密碼,因此,如果密碼丟失后果將非常嚴重。造成用戶名與密碼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網絡銀行的數據丟失。二是客戶由于自身的原因丟失。因此,網絡銀行在加強客戶身份認證,保護其信息方面仍然任重道遠。雖然現已建立了第三方的安全認證機構,但其適用性不強我國大多數網絡銀行的產生是因為實體銀行為加強其金融競爭力。由于各家銀行缺乏信息的相互溝通,建立的網絡信息系統很難實現大范圍的信息共享,不能形成統一高效的網絡銀行體系。目前,絕大多數銀行在運行客戶端時,都采用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的數字證書來對客戶的信息和交易過程加以保密。但是,這種運行模式也給消費者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消費者上哪家銀行都需要先安裝該銀行的安全證書。與此同時也給銀行增添了信用風險。從規范的角度來看,只有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建立統一權威的認證中心,才能使網絡銀行更加便利的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之中。
(二)雖然現已建立了第三方的安全認證機構,但其適用性不強
我國大多數網絡銀行的產生是因為實體銀行為加強其金融競爭力。由于各家銀行缺乏信息的相互溝通,建立的網絡信息系統很難實現大范圍的信息共享,不能形成統一高效的網絡銀行體系。
(三)基本法制環境的先天不足
網絡銀行的發展在我國固有法律中有很多空白點。我國目前實行的《網絡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合同法》等金融立法處在“分層管理”的階段,阻礙了網絡銀行的進一步發展,在實踐中的作用不大。同時基于互聯網的金融業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在網絡上生成電子合同,通常很難確定合同的簽約地和履行地,因此難以確定其管轄權。
三、解決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發展的策略
(一)戰略上樹立新理念
在互聯網金融格局下,傳統銀行要建立與互聯網金融模式相吻合的以客戶和服務為重點的新的經營理念。樹立市場第一敢于競爭的營銷理念;樹立防范風險的同時提高效率的管理理念。
(二)模式上構建新體制
構建新體制重點在兩個方面,一是服務模式,通過互聯網通訊技術的運用,創造出嶄新的服務模式。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改善服務所指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狹義的服務態度的改善,而是在目前的網點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創立與互聯網金融相適應的新的網絡平臺服務模式。二是產品模式,傳統商業銀行應著力于研發更適合于互聯網金融的,更加開放的金融產品,以滿足不同類別的客戶的多種需要。
(三)經營上建立新形態
互聯網金融格局下經營新形態主要是利用現代互聯網通訊技術,創立新的了解客戶和服務客戶的方法,在已經持有的客戶數據中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根據客戶的個人偏好,在特定的時間為客戶進行特定的服務,實現一對一的精準營銷。優化互聯網金融企業和客戶之間的互動方式,以此加強對客戶的吸引力和客戶本身的向心力。
(四)管理上創用新方法
隨著戰略、模式以及經營上的改革,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方法也“呼之欲出”o新的管理方法應該以促進業務發展為目的,以客戶為中心,具有靈活、高效的特征。借助現有互聯網平臺,拓展銀行業務近年來的迅猛發展使得各家銀行在電子銀行的建設和運營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網絡銀行,手機銀行都得到普遍推廣和運用。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趨勢下,傳統商業銀行應該發揮自己的固有優勢,鞏固現有業務并開拓新業務。一是要立足重點客戶,力求做到更加專業。二是更加關注一般客戶,提高對于一般客戶的工作效率。三是對客戶進行分類,使其服務更加貼心。
四、結論
互聯網金融的大力發展,對傳統商業銀行業務造成不小的沖擊,在互聯網行業之中,目前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企業從非金融領域向金融領域不斷滲透,如現在不斷興起的第三方支付和各種貸款融資平臺,都對銀行的傳統業務帶來一定的影響。但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銀行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沖擊,同時也是商業銀行創新和轉型的契機。由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傳統銀行也不曾涉獵的領域,因此其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沖擊及其創新精神也使得商業銀行開始重新思考對自身的發展模式。面對壓力和沖擊銀行一定也不會墨守成規,在保持自身優勢的前提下,不斷加大改革和創新的力度,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娟娟.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現代金融,2013(4):14-16.
[2]謝子門.當今步入互聯網金融時代的進一步思考[J].中國商貿,2013(13):50-52.
(身份證號:53012519850903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