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三
【摘 要】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不僅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更體現于教學中。高中化學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愛國主義素材,在實際的教學中加以滲透,以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并將這種情感付諸于實際行動。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基于高中化學教學,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了如下分析。
【關鍵詞】高中化學 愛國主義 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014
中學生肩負著祖國的未來,他們的成長和發展和國家的命運有著直接的關系?,F如今的高中生大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受到長輩的關愛。這種生活環境的影響,導致他們的集體觀念、國家觀念比較淡薄。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學刻不容緩。
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重要性
現在的高中生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響,甚至一些學生認為事事都是外國好,嚴重的缺乏民族自豪感,學習目標盲目,得過且過。如何在高中化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這是當今化學教學的重點所在。筆者認為,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化學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從愛家鄉做起,進而產生對祖國的濃厚情感。而教師也要言之有物,切勿一味的說教,要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高中化學教學中去。
二、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措施
(一)追溯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國是世界文化發展的源頭之一,但是原子、分子等化學基本理論的出現都是工業革命之后,這就導致學生出現了很大的誤區:化學這門學科的各項成果都是歐洲國家的驕傲,我國涉及的很少。實際上,我國在很早就已經出現了對化學的研究,并且對人類化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身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追根溯源,選取一些典型的實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魯科版《乙醇》這節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引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有關酒的詩句,先激起學生的興趣,本節內容說的是乙醇和酒有什么關系呢?這時教師可以引出凡酒類都含有乙醇,酒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一直存在著,我國的谷物糧食釀造的酒一直處于優勢地位,據考古學家證明:在近現代出圖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制品中,已經有了準用的酒器。通過這些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為人類發展做出的貢獻,進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借鑒化學家的愛國故事,讓“中國心”扎根于學生心中
愛國是每個人的優秀品質,每一個科學家在為人類做出貢獻的同時,也不忘自己對祖國深深的感恩。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的唐敖慶,在新中國成立伊始,他謝絕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導師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國,作為學識淵博的一代宗師,他潛心研究,勇攀科學高峰,在60年代初,我國在激光、催化等科學領域開展了大量的實驗研究,積累了許多資料,急需從理論上總結規律,化學鍵理論中的重要分支——配位場理論正是上述領域所需要的基礎理論,但是還不健全。唐敖慶就以這一科研課題為研究方向,帶領骨干成員,用了兩年的時間創造性的發展和完善了配位理論及其研究方法,并進一步的提出了新的方案,這為發展化學工業催化劑和受激光發射等科學技術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他的著名語句“我的事業在自己的祖國,我的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每當講解這些內容的時候,都能激發起學生的愛國情感,也為學生日后化學的學習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撐。
(三)立足環保,發展學生愛國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第一,培養防治環境污染,提升人們生活品質所需要的專業人才;第二,培養人民群眾保護環境的高尚品格,提升全民族的環境意識。所以,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當今的環境發展問題,不僅能夠豐富化學課堂,更便于學生的理解,進而讓學生自主的投入到環境保護中來。例如,在講解魯科版《自然界中的硫》這節內容的時候,讓學生了解硫在日常生活、生產中的應用,讓學生了解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不再純凈,深受硫的危害,之后再向學生介紹環境污染物大都是化學物質,在日后的學習會不斷地接觸,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對日后的環境保護教育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深化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認識,讓學生明白,為了還子孫后代一片藍天,一定要將環境保護付諸到實際生活中去,進而讓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大意義,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應有的社會責任感。
三、結束語
在高中化學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并促使學生積極的投身到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中去。尤其是高速發展的21世紀,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加強思想道德品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是歷史賦予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
參考文獻
[1]李格.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J].中學時代,2014,(20).
[2]李水蓮.如何在中學化學教學中貫穿愛國主義教育[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