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朋爽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小學教育開始引進多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多媒體教學也是比較常見的。本文通過介紹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探討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應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 多媒體 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06
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說不容易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入多媒體技術的方法進行教學,使原本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簡單明了,通俗易懂,而且圖文并茂,數學的問題能夠生動形象的展示出來。不僅能夠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容易理解,而且還能增加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效率。同時也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輔助手段,授課的主體還是教師,如果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在數學教學中如何正確認識和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使教學效率呈現最大化。
一、利用多媒體,巧妙引入新課
萬事開頭難,一堂課也是這樣的,如果教師能夠在引課的時候吸引學生,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當我們感覺單純憑借語言的描述很難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的時候,可以嘗試利用多媒體手段,帶領學生步入知識的海洋。例如,在《8、7、6加幾》一課中,我運用計算機設計出多媒體課(教學片斷):小紅和她的幾個好朋友約好到公園去玩,正準備上車時,售票阿姨擋住了去路,她說必須答對車門上的題目才能給他們開門。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愿意。此時我用課件出示口算題:學生口算出答案后,車門就開了。他們上了車后,司機大伯又笑瞇瞇的對他們講,對上我的口令車才能開。因為課件已設置配音效果,當學生齊答后,車子就開了。在上課的開始,復習了10、9加幾的口算和8、7、6的湊十法,鞏固舊知,為新課做好鋪墊。在教學設計上,我并沒有設計單純的口算題,而是利用了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對新事物有著天生的親切感。并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用他們喜愛的故事情節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通過聲情并茂的電教媒體對學生形成刺激,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心理需要,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動畫、聲音、色彩等來創設情境,渲染氣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以動態演示激趣
小學生更喜歡關注動態的事物,而非靜態的事物。就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而言,“黑板、粉筆、教具”為學生呈現出了靜態化的教學模式,知識的傳授按照“點、線、面”的基本規律發展著,學生要耗費大量的精力才能完成數學知識的學習,故根本談不上是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感興趣。等多媒體技術被應用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之后,教學模式不再是局限于“黑板、粉筆、教具”構成的簡單平面,而是開始向著課外,甚至是互聯網網絡延伸,學生的學習也就開始從“靜態”向“動態”轉變。從而多媒體將會呈現出形象、生動、真實的數學知識,進而再加上學生操作實踐訓練的持續進行,最終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在小學數學理論與實際的有效聯系,并且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才會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例如,在教“厘米、分米、米”這類概念性知識時,可將原本靜態的教學予以有效增強,使其開始變得動態起來。用多媒體設備來展示大量長短各異的直線線段,將特制的教學用直尺用于這些線段的測量,再輔助以關鍵部分高亮顯示和線段動態化移動的手段來促使學生去對測量方法進行學習,讓學生在不斷的出錯和修正錯誤中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最后做到能夠獨立去完成測量教學中的學習任務。此時,小學數學中的測量才會被學生輕松的掌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才會因此變得輕松愉快起來。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并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計算機輔助教學帶來教學手段的一次現代化的大變革。計算機能事先存儲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師在課堂上某些環節上時間的浪費,能為學生練習、思考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增加教學容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帶來課堂效益的提高。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的教學情境,編寫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習,讓學生輕松鞏固已學知識,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為教師及時提供學生評價和反饋信息的方法與途徑。如口算練習是絕大多數的數學課必備的組成部分,利用電腦中的隨機函數編寫算式,可以根據要求無限量地供應題目,并判斷輸入答案的正誤,還可以設定答題時間。超過答題時間,電腦自動告訴答案,讓學生與電腦比速度。如在形式上再略加修飾,不失為一種學生喜歡的數學電腦游戲。
四、運用多媒體演示,拓展思維深度,發展學生思維
運用計算機模擬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過程中,借助于觀察、比較、分析和綜合等思維手段,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例如教學《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拼成的圖形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兩等份,用紅綠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分成8個相等的小扇形,再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圓中“飛出來”排成兩列,再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依次分割成16、32、64等份,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等分的份數越多,圓面變換后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想象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能轉換成一個等面積的長方形的。這樣既推導出了圓的面積公式,又滲透了無限分割和無限求和的思想方法。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可以靈活利用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想燃起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必須了解新一代少年兒童的心理,將數學課和多媒體課件有機結合起來,做一名創造型的教師。教師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心靈世界,學會用“心”與學生作平等對話,將童心看到和想到的數學世界用多媒體表現出來,讓枯燥的數學變成一種學習樂趣。如此,數學作為一種美好的學習樂趣將伴隨著孩子,數學也將化為一種美好生活和工作場景永遠伴隨著孩子們。
參考文獻
[1]楊榮花.巧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數學課堂教學——談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