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芳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進取心的重要因素。在英語學習中,一旦他們主動地參與到英語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人,就會對英語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表現出很強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心理特征,充分發揮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的主動性,賦予英語教學以活力和生命力,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的魅力和效率。
【關鍵詞】高中英語 主動性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09.108
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英語教學的目的不僅是使學生掌握語言本身,同時通過語言教學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表達情感、認識社會的能力,培養學生內在美的氣質,給予學生文化熏陶。如果我們的教學只停留在字、詞、句的基本語言知識訓練上,學生就不能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體現不出英語學科的特點。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運用正確的指導方法,把教學的“舞臺”讓給學生,促使學生主動把握英語學習,增加英語知識的吸收,提高英語學習的技能,以此來達到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并最終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發揮學生主動性的意義
母語環境下基礎階段的英語學習,本質上是一系列記憶性操作活動和再現式認知活動,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長期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沿襲教師中心制,教學中學生被迫多于主動,教師灌輸多于啟發,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再加上英語語言符號本身的機械性成分較多,容易引起學生注意力分散,反應速度減慢,記憶力下降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的豐富,尤其是高中學生,渴望在課堂學習中獲得較大的信息量,得到精神上的滿足。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由單一認知型課堂轉向情知互動型的綜合課堂,使之符合學生積極能動的認知過程,是英語學科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有助于學生降低心理疲倦程度,維持較高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通過創設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設置形象化的學習內容,發揮學生情感、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在快樂、積極、向上的環境中培養各種英語語言能力,幫助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用較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主動性學習的基本特征是,強調教學不僅只是研究教師如何去教,更重要的是研究學生如何主動地去學。要求教師要學會把課堂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自己的力量去主動作用于教師所教的東西,充分挖掘學生自己的潛能。要想使英語教學卓有成效,就必須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具體講,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權。在許多方面被限制得過死,從而影響了其積極性的發揮,制約了特長的發揮,影響了能力的成長與創造性的發育和成長。
主動學習的本質特征是把個體的地位、潛能、利益、發展等置于核心地位,發揚人的主體性。現在,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對人才培養的高要求,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在高強度的教學中,學生很難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這就對我們的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學生創造一個主動學習的“搖籃”。
二、改變教學觀念
要把“舞臺”讓給學生,首先要改變師生的教學觀念。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并以考試為最終目的,從而喪失了把握英語學習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要開發其潛在能力,就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語言作為各類信息的載體,充斥著大量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就是說,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豐富各種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現行SEFC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語篇內容,其中包涵了歷史、地理、文化、風俗、風土人情及人際關系等。總之,要使學生明確他們面臨的是更加開放、發達的未來社會,他們必須用未來的人材標準指導自己的學習。最后,要讓學生意識到改變被動吸收的學習狀態才能最終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應該讓學生明白,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道理。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用事實來說服學生。
三、授學生以“漁”
實踐證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更多地依賴于學生的“學”而不是教師的“教”。因此,教師要在指導學生如何學、如何獲得知識方面下工夫,使學生學得輕松、學得自信、學有成效。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其中包括要求學生堅持每天朗讀課文或其他材料;強調課前預習,預習內容包括獨立查閱詞典及查找課文有關的內容。如學Disney Land一課時,要求學生的預習要有具體的內容,并要教會學生如何有效地預習,善于發現問題;課后復習,總結歸納,加深印象;根據遺忘曲線定期復習,及時復習。其次要鼓勵學生發問,問題不論難易,都應盡量由學生討論,教師耐心啟發、提示后解答;鼓勵學生看課外書,學會獲取信息,激發求知欲;幫助學生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不斷改進,使學生逐漸養成為追求知識而自覺學習的習慣。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充分展現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成就感”是學生學習中最持久的驅動力。教師應努力成就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從而加強學生的自信心。“教”是為了不教,授學生以“漁”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師注意總結、積累,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有步驟地訓練,定會令學生受益匪淺。
總之,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老師是關鍵因素。真誠的關愛表現于老師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相信學生有發展潛能的意愿,有創造性與成就感。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尊重與關愛應體現在講話時的語調、面部表情及各種場合上。如果老師在課堂上不求全責備,對每個學生都抱著熱情、信任的態度,并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到這種關愛,那么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就會得到激發。真誠的關愛,還體現在能夠真正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贊賞地接受學生的思想和情感,善于察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需要、困難及情緒的變化,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參考文獻
[1]苗秋實.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主動意識的培養[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5(0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