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開蓉
【摘 要】數學學科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學科,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而數學的學習過程也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過程。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的課堂教學時,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自主思考能力,思維擴散等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形式和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寓教于樂,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培養思維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 思維能力 有效培養 民主教學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75
一、積極改變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
適當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作用,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與適當的培養方法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因此,我們要在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采取合適的教學方法,例如,在課堂上留下適當的空白讓學生去填補,或者是將適當的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地去討論解決,這樣都能夠將學生的思維活躍性調動起來,讓他們順著教師的思路去完善我們的課堂,這樣學生的思維在我們設定的空間之中慢慢地得到了提高,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我們可以擴大這個空間的范圍,讓學生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充分地培養。
二、實施民主教學,建立平等師生關系
在課堂中實施民主教學,就是在師生關系平等和諧的基礎上,通過不同見解之間的討論、爭鳴,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民主教學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成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在數學課堂民主教學實施過程中,通過營造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教師通過有效引導,使學生“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會學”,激發學生的創造興趣和學習激情,有利于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獨立思考。民主教學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也要注重“因材施教”,即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和揚長教學,有利于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個性,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和靈活性。
三、小組合作,發散思維
我們常常說,一個人有一種思想,兩個人就有兩種思想,一群人之間就能夠爆發出無窮無盡的思想。各行各業的人們都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意義,對于學習中的學生來講,合作學習更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而且,學生之間的合作對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更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之間年齡相仿、興趣相近,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和生活的方向。因此,我們在普通高級中學數學課程中倡導創新性思維的時候,我們必須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可能性進行相互之間的交流、合作和學習。數學課程本身就是一項需要學生身心充分參與的課程,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是需要與身邊的同學互動的。與此同時,數學課程也是一項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課程。我們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總之,小組合作是鞏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課堂組織方式,教師一定要運用自身的教學智慧,不斷鼓勵和激發學生的潛力,最終實現學生的數學創新性思維的培養。
四、興趣教學,激發學生求知欲
增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是培養學生思維的最好方式。教師要認真設計好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哪怕是一個簡單的導入,也要從如何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入手;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激發積極思維的情境,教學語言要力求飽滿生動,教學環節要適當創設誘人懸念,使學生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思維,積極思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并讓學生真實地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要積極倡導求異思維活動的開展,鼓勵學生要善于從不同的側面去看待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品質。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創設寬松民主的氛圍,根據教學內容營造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鼓勵,多表揚,少用慎用指責,禁用懲罰,積極有效的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發展;教學前要精心設計每節課,備課時要優化課堂設計;對于較難的問題或難以理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分散教學難點,減緩坡度,逐步進行;要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段,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尋求新的教學模式,突出教學重點,強化思維訓練,變換思維模式,啟發學生內在的思維動力,使學生易于接受,鼓勵創新,讓學生從思維中獲取快樂。
五、綜合運用數學方法,培養思維靈活性
教師的教法常常影響到學生的學法。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思維靈活性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富有新意的學法指導能及時為學生注入靈活思維的活力。
“導入出新”——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教學導入可以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以“創設情境”、“敘述故事”、“利用矛盾”、“設置懸念”、“引用名句”、“巧用道具”等新穎多變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及早進入積極思維狀態。
“錯解剖析”——提供給學生解題過程,但其中有錯誤的地方。讓學生反串角色,扮演教師批改作業。換一個角度來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尋找錯誤產生的原因,以求更好地加深對知識的掌握。
“例題變式”——從例題入手,變換條件尋求結論的不同之處;變換結論尋求條件的不同之處;變換提出問題的背景,尋求多題一解;變換問題的思考角度,尋求一題多解;以變來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
“編制試卷”——列出考查知識點、考查重點、試題類型,讓學生自己編制一份測驗試卷并給出解答。使學生站在老師的角度體驗出題心理,更好地掌握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途徑有很多,一定要先樹立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意識,將這一思想貫穿于高中數學教學的始末,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獨特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樊紅英.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青海教育,2012,(12):43.
[2]丁永剛.高中數學思維靈活性的培養[J].上海中學數學,2015,(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