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鄭栗戈
【摘 要】信息技術課與其他小學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愿望。”小學信息技術的學習應從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通過直觀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活動和探究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操作技巧 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9.188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在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1世紀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人才,因此在小學階段設置信息技術課程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愛好,不僅讓他們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一些基本的技術和能力。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該受到教師的重視,但是在當前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不高,教學模式和教學方式單一、課堂氛圍沉悶枯燥等等。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要積極對小學信息技術進行改革,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驅動教學,自主探索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體驗成功。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如在教學第九課《認識“畫圖”》,運用電腦展示學生的電腦繪畫作品,配上音樂。使學生感覺到電腦繪畫真漂亮,電腦真神奇,產生一種強烈想了解、學習電腦畫畫的愿望。而后,我層層構建任務。“畫圖”的啟動,我要求學生用以前學習的知識去試,“畫圖”的工具的初識,我也是要學生先去試。“鉛筆”工具的使用,如何使用?讓學生去探索鉛筆的使用方法。自己心中一幅漂亮的圖畫,有興趣,你也可以用鉛筆或其他工具畫一畫……學生圍繞著自己的任務去學習,去探索。教師在學生中只是給以引導和幫助。
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地搜索有關信息、并有選擇地利用這些信息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二、構建信息化模式發展信息能力
1.懸念設疑,激發學習動機。小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好勝,注意力不能持久,意志薄弱,很大程度上就是憑借“興趣”來支配學習。在信息技術課上,這種興趣往往表現在玩網絡游戲、QQ聊天或者網頁操作等,而對一些理論性知識和枯燥的技能操練卻不愿認真地學習。因此,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帶和懸念,讓學生自己去推測和預計可能的結論,通過問題的解決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
2.競賽游戲,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學生共同參與,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游戲具有無意注意的特性,我們教師就應利用這種特性,將枯燥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煩瑣的“計算機軟件”和游戲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課堂氣氛輕松而有趣,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教師并要及時的為學生提供個性、多樣化的評價措施,以適合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游戲結束時,評出勝負,表揚先進,指出不足并提出如何改正等意見和措施。
3.課程整合,推動雙重價值。信息技術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因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將學到的信息技術技能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學習中,推動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領域的整合,實現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與學習工具的雙重價值。
三、結語
總之,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們一方面要不斷更新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另一方面要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盡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能體現出價值,為實現優化、高效的課堂教學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商學臣.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信息教研周刊》,2013年第18期.
[2]林大鋒.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爭艷春更濃――信息技術課堂中的差異化教學策略[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1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