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摘? ? 要】多文本閱讀,更為寫作技術提供范本。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易于使課堂落到實處。語文教師要在課內精讀中,做好仿寫引領;在課外閱讀時,做好讀后感寫作指導;讓多文本閱讀成為學生寫作之源泉。
【關鍵詞】多文本? 讀寫結合? 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031
我們在教學實際中,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不愛讀書,讀書少,閱讀效率較低,沒有學會系統的閱讀方法,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欠缺,學不會課文,考不好語文;還有的學生平時也愛閱讀,有思想,有見解,可是無法把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通過書面形式表達出來,寫作興趣不高,寫作方法欠缺,缺乏表達能力,自然也考不出好成績。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和寫作能力勢在必行,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多種形式,使讀寫之間相互溝通,讀寫相長。
多文本理念下的閱讀與寫作結合提供了這種可能,利用多文本閱讀特點,綜合同一議題的多個文本,聯通課內課外的閱讀材料,擴大學生閱讀的更有利于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知識、掌握規律、進而內化為能力。同時,讀寫結合,發掘積累課內外寫作的素材,涵泳品味,厚積薄發,為學生提供表達形式、寫作方法的范例。更有利于學生探索共性、發現規律,學習其寫作方法,借鑒其寫作技巧,真正能夠熟練運用議題所提出來的寫作方法進行習作,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從課堂到課外
1.課內的整合。提高學生的讀與寫的能力,課堂永遠是主陣地,課本是優秀的范本。所以在教學時抓住課文中的典型片段,品味經典段落,進行讀與寫的雙向訓練,先通覽課本,篩選標題內容、主旨、情感、語言、手法有特色的文章,按訓練專題進行分類,形成系統的多文本閱讀主題,然后分類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訓練。比如“談談標題”這一閱讀專題??梢哉邕x課本中標題各有特色的文章,進行專項訓練。如《爸爸的花兒落了》《羚羊木雕》:充當線索;《走一步,再走一步》: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變色龍》:用比喻生動形象,具有極強的諷刺性;《藤野先生》:表明寫作對象;《智取生辰綱》:關聯主要情節等。學生可以整合這些課本上的資源,初步感知。以一帶多,既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閱讀力和思考力。又可以“百川歸?!?,培養學生的歸納力和整合力,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課外的延伸。多文本的閱讀要求學生海量閱讀,擴大閱讀面,所以必須選擇更多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鞏固課內所學,指導他們尋找閱讀和寫作的規律,構建知識體系,最終內化為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還以“談談標題”為例,我篩選了文章席慕蓉的《白色山茶花》、劉益善的《田野上的白發》、契訶夫的《母親的來信》。七大類共二十八文章,材料來源有名家名作、熱門作者作品及歷年各省市中考題。把這些材料印發給學生,學生依據文本內容,依據自己對于標題的理解進行整合,具體分析每篇文章標題的作用,寫到材料后面,特別要提醒學生多角度分析,因為好的標題優點可不止一個。寫作的訓練,選取了三篇無標題的文章提供給學生,要求學生擬標題,雙向訓練,同時要求學生依據這個題目重新立意選材,并寫出簡單的提綱,強化對標題的理解,擴寬學生的寫作思維和寫作空間。這樣,從課內到課外對學生進行讀與寫的綜合訓練。
二、從教學到自學
1.教師的示范。在每單元的課文中我會選出兩篇課文,進行常規的教學指導,指導學生從內容、主旨、寫法和語言四個角度去解讀課文,重點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什么,怎樣學,為學生提供參考和示范。精心設計問題,使學生很快把握文章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寫法和語言上的特點,對課文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掌握了閱讀的方法。同時選擇精彩的片段讓學生賞析,分析寫法和特色,幫助學生了解和學習文章的獨到之處,為寫作提供借鑒。
2.學生的自學。搜集和本單元相關的多篇課外閱讀材料,連同本單元的其他文章,形成一個專題,打印出來,發給學生進行自學。明確總的要求,讓學生根據實際需要,自己設計自學目標,自行選擇學習方式。如知識能力層次低的學生可以把重點放在字詞和語句的學習上,進行有效的積累;素質較高的可以側重于主題的深刻挖掘或知識能力的遷移方面,避免在已經掌握的知識上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充當小老師的角色,給學生講解課文中的某個知識點。學生固然沒有教師講得精彩,但他做過一次小老師,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就會提高,鉆研課文也會比別的同學更深入,學會思考、探究、總結。
三、從理論到實踐
1.教師的理念。進行多文本的讀寫結合訓練,我的初衷就是構建一種大容量、多元化、高效率的語文閱讀寫作的教學體系,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學會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同時保持和激發學生收集寫作素材的敏感和熱情,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語文知識,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改變學生學不會課文,寫不好作文,考不好語文的情況,全面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所以我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嘗試為學生拓寬語文實踐的空間,聯通語文與生活。
2.學生的實踐。在多文本理念的指導下,我嘗試為學生拓寬語文實踐的空間,聯通語文與生活。開展語文多樣化的語文實踐活動。結合課內外閱讀展示閱讀成果,如我們本學期開展的以“親情”為主題的一系列語文實踐活動。首先篩選表現親情的同類文章,美文集萃,小組自己編書,如《親情樹下》等,并進行評比;召開“親情在我心”朗誦會,小組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誦活動,制作《朝花夕拾》《駱駝祥子》讀書卡,聯系自己的思想實際,摘錄喜歡的詞語,寫下欣賞的語句,發現讀懂的新知,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悟……多讀善讀,激發學生閱讀的熱情,提升了閱讀能力。寫作方面同步開展征文活動,親情主題《父母和我》的作文競賽,《嚴父和慈父,哪個更利于孩子的成長》的辯論賽,寫辯詞,找論點論據,學寫簡單議論文;組建了文學社團,編寫班級小報……在競賽互助交流中,互相分享、借鑒寫作方法和技巧,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寫作能力。
多文本的閱讀寫作還有很多的方法,我將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發現,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敬請各位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文本閱讀教學的根本要求和做法[J].李小平.學語文.2016(02).
[2]例談文本閱讀目標的生成[J].趙瑩瑩.語文教學之友.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