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益
【摘? ? 要】思想政治是一門社會科學,與其他的學科相比,更需要關注當前的社會生活。生活化思維強調政治教學要與生活密切關系,從教學理念、內容、模式等各個方面,都凸顯出生活化思維的特點。換而言之,就是注重政治教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有機滲透,旨在引導學生逐漸形成生活化思維來認識理解和應用政治學科的知識、理念。
【關鍵詞】初中政治? 生活化思維? 情景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24
政治素養是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機構成之一,缺少政治素養學生的綜合發展將會受到限制。現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對生活化教學重視度不足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充分意識到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踐行,促進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真正做到知識的學以致用,為學生今后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將政治教學生活化,將課本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掌握的知識面會變得更廣,實踐能力能得到更進一步地提高。
一、初中政治教學引入生活化思維的重要意義
首先,初中政治教學生活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現階段,信息技術發展的十分迅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免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不利于他們健康發展與成長。為此,初中政治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教學任務量相應提升。教師在生活化思維下開展政治教育活動,將政治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其更換的理解政治知識內容,提升實踐運用能力。其次,初中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關鍵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形成階段。政治教學的目標之一是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與高尚的道德品質。對于初中生在平常的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多個難題,教師應借助政治知識,將政治教學與其日常生活的結合,引導他們掌握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二、巧妙運用生活實例,導入思政課程內容
設問是最能激活學生思維的方式,它同樣應該貫穿于初中政治課堂的始末。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情景教學,簡單點講,就是將課本里面抽象的,概念化的東西具體到實際生活中去,把課本中的知識生動的引入到實際生活情景之中,在實際問題中找到想要的答案。這樣可以使政治課本上的有關理論知識更加容易被學生接受以及理解。生活化教學的初衷,是以日常生活為范本,引導學生深刻思考其中蘊藏的真理。而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否能夠將生活化教學有效融入初中政治課堂中,則需要考量學生的接受程度。相對而言,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化教學內容,更加容易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繼而提高其主觀能動性。那么在初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思政教師也要牢牢抓住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學習習慣,乃至生活細節,在其行為習慣的基礎之上,找到生活化教學素材的融合方式,才能真正運用化生活化教學的優勢。為此,需要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生活實例作為課堂教學資料與資源,在補充課堂教學信息的過程中,有效開發生活實例范式。例如以多媒體教學為引導方式,將故事或者影片作為融入生活教學情境的承載模型,引導學生在特殊的教學情境下,感受與體驗生活化教學的思想主旨。這樣做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主課程進行鋪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時事政治,深入理解政治理論
政治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并在多元化的社會背景下,對政治生活形成基本的認識。政治教材中會編入基本的政治理論內容,以培養學生基本的政治素養。但是在初中階段,學生參與政治生活的機會需很少,對于一些抽象的政治理論缺乏形象的理解,從而造成了學習困難。針對此,在生活化思維的指導下,教師應該結合時事政治、社會熱點等內容,為學生提供耳熟能詳的講解案例。如在分析“我國基本政治制度”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兩會”、“十九大”等熱詞為學生做出具體解釋;在分析“政府職能”的過程中,可以結合政府近年來在調控物價中的行政、法律、經濟等手段來分析不同職能的特點,以及宏觀調控在推動市場經濟進一步完善中的作用。
四、結合本土實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生活化思維在初中政治教學模式中的構建還體現在對本土文化的滲透上。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初中生在特定的地理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中對當地的文化生活形成了特定的理解。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與其在課堂上旁征博引,不如就從當地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經濟生活等方面出發,為學生提供具有明顯本土特色的生活素材,讓學生在耳熟能詳的案例中提高對政治知識的理解深度。如在北京地區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首都獨特的政治、文化功能為學生講解國家在政治、文化、經濟中的職能;對珠三角地區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引入獨居特色的嶺南文化、客家文化,為學生構建生動的教學情境等,而只有這樣才能讓政治課堂更加“接地氣”,讓課堂從刻板、僵化中走出來,逐漸融入現實生活。
五、創新教學方法,體現課堂教學趣味
前面在分析生活化思維的原則時我們已經對教學實踐的趣味性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在初中政治教學模式構建中,教師應該從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引導學生從趣味化的教學內容出發,理解生活素材中包含的教育價值,并在生動有趣的內容中,接受生活化教學模式。例如在滲透“競爭與合作”觀念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分組教學,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結合討論主題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分析,進而引導學生對小組內的合作以及小組間的競爭進行深入理解,從而實現思想層面的升華;再如在介紹“千姿百態的世界文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各國的標志性建筑,如中國的長城、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法國的埃菲爾鐵塔、埃及的金字塔等,引導學生理解不同文明對人類文明做出的貢獻,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各初中院校更應該認清當前社會發展特點,以創新的視角完善及優化政治學科的教學手段,將生活化思維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并有針對性的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進而培養其對日后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建民.情景教學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5).
[2]甘維青.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
[3]甘維青.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