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
【摘? ? 要】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學”,也就是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教學,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教學素材,所以,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教學觀念提倡將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觀念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將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帶領學生進入生活課堂。
【關鍵詞】小學語文? 生活化? 教學方式? 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4.188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通常都是在教室里,教師通過對教材中的知識講述來傳授知識,教學有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種教學方法長期以來被學校和教師所沿用,雖具備很多的教學用處,但也同樣有很多局限。隨著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現代化教育推出了生活化教學這一理念,將課本中的知識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通過帶領學生走進生活,用眼睛去觀察,用身體去實踐,從而學到更多具有實際意義的語文知識。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知識大汲取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于周圍的事物以及教師將要教給他們的東西帶有很大的好奇心,所以,在此階段,想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師采用更加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方法。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能夠接受的教學方式一定要足夠具體和形象,要足夠的直觀,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恰巧能夠達到這種效果,本文根據目前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現狀,對如何采用生活化教學做出了如下探討。
一、課堂教學方式生活化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從大致來看教學內容都十分的淺顯,大多都是學生在生活中會常接觸到的,或者會經常使用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是一個帶領小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新世界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教小學生拼音和識字,培養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也正是由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內容十分的貼近我們的生活,教師在教學時不能老是用常規的教學方法,為了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也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比如,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天生活潑好動,但思維沒有受到約束,十分的大膽和跳躍,在這個時期,教師要營造好的環境發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好習慣。因此,在上課時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大膽互動,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鼓勵小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激發語文學習的興趣,也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大多語文知識都是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聯系的,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盡量使語文教學更加生動有趣,為此,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無論是作為課前引導還是為了讓小學生能夠親身體驗都能達到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效果。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秋天》一文,為了提前奠定本堂課程的情感基調,教師可以設計有關于秋天這個季節的課前導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于秋天的視頻短片,并提問學生視頻中播放的時間與哪個季節符合,小學生會積極的回答“秋天”,此刻,教師再順利的引出《秋天》這一文的教學。另外,教師在正式教學時,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融入文章本身,教師可以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利用多媒體為小學生展現文中的情景。比如在講到:“藍天下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鋪了一地金子。”這一段內容時,教師可以播放有關于農民豐收稻子的圖片,將這種秋收的景象展現在學生眼前,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加深印象。
三、采用生活觀察法教學
教學源自于生活,課本上的教學內容究其根本都是來自生活中的經驗,所以,為了培養小學生對知識的敏感度,養成在生活中隨時隨地學習的好習慣。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生所學到的很多知識都是通過教師口頭講述所得到的,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進行實踐,對知識的理解就顯得十分的片面,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另辟蹊徑,創新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到生活中進行實地觀察。比如,我們在講解《詠鵝》這篇古詩時,其教學內容寫到“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蹦敲创藭r,由于很多小學生沒有見過鵝,所以并不理解詩中所說的“曲項”,“紅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生活,實際觀察鵝的外觀和生活動態,在帶領小學生觀察鵝的同時再輔以教師的講述,一定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課后作業布置貼近生活
課后作業的布置幾乎是每個教師在講完新課后都會做的工作,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僅僅讓學生回家對知識死記硬背的話,很多學生會覺得沒有意思,也就很難達到課后作業預期的效果。這個時候,教師不防別出心裁,布置一些有意思的課后作業,比如,讓學生在家里自己種一棵樹,每天澆水施肥,通過對自己種下的樹苗的觀察,來替小樹寫下成長日記。又或者在上日記這部分課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在生活中的觀察,記錄下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有趣的事物,比如用筆記錄下自己在家中與父母相處的點滴,又比如通過觀察人物的外貌和個性來描寫自己的爸爸媽媽等等。通過自身親自實踐的方式,更能讓小學生體會到課后作業的樂趣,既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又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能夠切實提高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
五、家庭和學校共同教學
家庭和學校一樣,都要承擔教學的責任,所以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加強溝通和交流,一起探討教學的方式。教師從家長那里獲得每個學生的特點,而家長配合教師的教學方法,共同幫助小學生學習語文。為此,家長在生活中也要刻意引導孩子,比如帶孩子去逛街的時候,可以有意地引導孩子去觀察,通過商家招牌,教孩子認字。又如孩子去動物園時,見到的每一種動物,家長都要向孩子普及這種動物的知識,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去影響孩子,家長與教師的配合能夠使語文生活化教學達到最好的效果。
六、結束語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幫助學生語文知識啟蒙和打基礎的時期,這個時候語文知識的學習會影響今后的發展,所以,為了幫助小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小學語文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夠使語文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知識的來源,通過切身體會和動手實踐,有助于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促進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有效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