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輝
【摘 要】法治意識的培養應該從青少年抓起,高中階段的學生即將成年,因此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對他們進行法治教育,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很有必要,讓他們認識到遵紀守法的重要性。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途徑,將法治教學滲透其中,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接觸法律知識,培養法治觀念。然而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關于法治教育方面的內容還是有所不足,因此很有必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調整。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思想政治 高中 法治意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7.098
法治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發自內心的認可、崇尚、遵守和服從。堅持法治教育從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序列、列入中小學教學大綱,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然而目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法治意識的滲透內容較少等,改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很有幫助。
一、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重要性
一是個人層面。高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發展的重要時期,通過思想政治教材對他們進行法治教育,既可以讓他們知法、懂法,還能夠端正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讓他們意識到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這可以減少青少年犯罪,防止他們因一時沖動而做出一些危害自己、危害他人、危害社會的事情,防止他們誤入歧途。二是社會層面。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有利于社會的和諧穩定。對高中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對他們進行法治教育,可以讓他們遵守法律,不進行違法犯罪活動。青少年犯罪是當前非常嚴重的問題,只有通過在教學中不斷滲透法治意識,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觀念,才能減少青少年犯罪事件,對于社會的穩定和諧十分重要。
二、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和學生對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法律知識不重視
高中生在思想政治學習中,更加注重的是高考重點考核的內容,而對于課本中的相關法律知識則是不重視的。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分為經濟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哲學等幾部分,每本教材、每個章節都包含與專題內容相關的法律知識,但是這些法律知識卻是以教學參考、結語的形式表現出的,因此根本無法吸引教師的注意力。教師日常教學的重點依然是與高考考察的內容,法律知識不受重視,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高考考察中,沒有關于法律的題目,如果涉及到或許就會被教師和學生重視。最后,由于高中學習較為緊張,時間短、任務重,教師也是盡可能的幫助學生梳理考點,對于與老師不相關的內容,則是一律被忽略掉。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法律知識較少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有一些法律知識,但是這些法律知識卻是以教學參考的形式存在,而且比較少,淺嘗輒止似的出現在教材中,無法起到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作用。教師幾乎沒有進行法律培訓過,因此很多教師在遇到這些相關法律知識的時候,也沒有辦法給學生解釋的十分清楚,而且這些相關法律都比較難理解,尤其是經濟法的相關知識,教師講解不清楚、學生不能理解,這就容易給法治意識的培養帶來很大的難度。最后就是憲法等相關重要的法律知識出現的很少,起不到進行法治教育的效果,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影響。
三、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滲透法治意識的措施
(一)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法治教學的重視度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滲透法治意識,首先就應該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法治教學的重視度,讓他們意識到進行法治教育、培養法治意識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夠讓他們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法治教育中。第一點,就是要在章節結束后,對章節涉及的相關法律進行一節課的專門講解,讓學生認識和理解這些法律的具體內涵,有利于學生的法治教育。第二點,就是要對教師進行基礎的法律培訓,只有提高教師自身的法律素養,才能在日常的法律教育中給學生進行講解。第三點,學校應該每學期進行一次專題講座,邀請相關的法律專家對學生進行法律知識普及,讓他們懂法,提高法治意識。第四點,教師可以對課本中的相關法律知識進行一次考試,提高學生對法治教育的重視度,這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法治意識[1]。
(二)改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適應法治教育
通過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進行改良來適應法治教育。從兩個方面對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進行改良,第一個方面是增加憲法等相關重要法律的知識,只有增加法律知識,才能讓學生更多的了解法律,有利于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第二個方面,就是法律知識的呈現形式,過去的思想政治教材多是把這些法律條文當作教學參考,現在將法律知識作為知識點,呈現在課本中,這樣可以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法律知識的重視度,還能夠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經過對教材在這兩個方面的改良后,教材能夠更好的適應法治教育,有利于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2]。
(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很多法律知識都是照搬法律條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理解,這不利于學生的法治教育,因此為了達到法治教育的目的,就需要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這些法律知識。通過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來對學生進行法治教育,也就是利用具體的法律實例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或者是電視上的一些具體實例,來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利用這些素材來讓學生了解某些法律條文,對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很有幫助。例如在學習稅收法律時,可以舉一些公司逃稅的例子,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違法的危害性[3]。
通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來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十分有必要,從個人層面可以讓學生遵法守法,從社會層面上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通過提高教師和學生對法治教學的重視度、改良高中思想政治教材,適應法治教育、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等措施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郭愛萍.高中政治教材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探索[J].高考,2017(30):117.
[2]沈瑩.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7(19):137-138.
[3]黃麗英.挖掘真題內涵培養法治意識——浙江省思想政治選考卷法律試題的教學啟示[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25):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