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家英
【摘? ? 要】趣味識字即將文字用趣味形式教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手段,旨在幫助小學生完成基本生活字體的認知和拼讀。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性較強,通過趣味識字方法輔助教學,能幫助我們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趣味識字? 教學措施?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18.132
語文是現有的小學學科教育中,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對于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表達、交流能力的發展都起到了關鍵作用。而趣味識字教學措施的運用就是為了輔助師生共同完成教學目標和對其他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教師對于教學措施的課堂教學運用要遵守科學、合理的原則,不僅要根據學生學習進度和特點,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善于選取合適的教學措施,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讓學生對學習過程充滿興趣和保持熱情高漲。
一、教師要意識到趣味識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教師在平時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經常會創造出一些適合學生的課堂學習情境,便于學生更好的進入到語文的學習中。而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做得最好的地方就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能讓一個學生對課堂充滿興趣,那他的課就成功了一半。趣味識字,是根據象形文字的特點和涵義,對文字進行解釋的過程中使其充滿趣味,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一種教學措施。比如,教師在進行關于木、林、森三個字的教學時,就應該聯系他們的象形特點,利用樹木的圖片完成趣味拼造,木字的卡片上就應該有一棵樹的形象,然后上方或者下方寫“木”字,在字體的上方進行“mu”的拼音拼讀,林和森字的卡片上改變形象為兩棵樹、三棵樹和背后很多樹。在直觀的圖片展示中,學生對于這幾個字之間的聯系體會得更深,對于木、林、森字的記憶自然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教師借鑒成功的趣味識字教學案例和總結失敗的案例
古語有言:“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教師在通過實踐探索趣味識字教學措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時,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是借鑒他人經驗就比較容易了。而且還可以有助于我們歸納出不同教學對象,比如處于前運算階段和具體運算的小學生,不同教學體現方式對教學效果的影響規律,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節省我們的教學實驗次數和時間,進而轉向正確的教學實踐中去。當然,教師也應當關注不同教學方法和趣味識字教學措施能不能相輔相成的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比如,小組合作學習、游戲教學法和趣味識字的結合對教學效果就是正向的。在一年級學習生字的課堂上,教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然后分配不同的趣味識字卡片,在準備時間過后進入比賽環節,看看哪個組回答正確的卡片最多。當然,這樣一堂課的教學過程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準備教學設計,對各個教學環節都十分熟悉,對教學時間的把控力等等,但毫無疑問,這樣的課堂可以稱得上是好的教學。
三、教師應當注意趣味識字的負面影響
教師在針對趣味識字這一教學措施進行運用研究分析時,也應當要注意和觀察到它的易錯性和負面性。教學方法就好比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工具,就算工具已然熟練于心,但是教師仍然需要警惕工具的反噬性。趣味識字的易錯性在于它本來就是針對象形文字的造字特點來進行趣味設計的,所以如果遇到個別基礎漢字不是或者不具備象形特點的時候就較難展開教學。它的負面性在于小學生的認知方面和意識影響,即上方舉例的“木”字在一棵樹的圖片上小學生是認得出來的,但是放進其他情境學生的認知就較為模糊甚至錯誤;意識方面的影響在于因為在這樣的教學中小朋友一直或者只意識到象形部分,而對漢字的本體不求甚解,就有可能造成他們對漢字的涵義造成誤解。比如,在孩子們趣味識字中,“土”的解釋是下面有泥土上面有兩片葉子的幼苗,也是根據象形做的趣味延伸,有可能孩子們就會以為上面長了這種類似幼苗的才叫泥土,其他都不是。這樣的認知對于以后孩子們進入形式運算或者具體運算階段時概念的領會是有阻礙的,不利于他們對于名詞概念的理解和意義建構。
四、教師可以借助科技進步發展課堂教學中的趣味識字
從古至今,教育和教學用品都是隨著科技進步而進步的。比如,幾千年前,我們用的是竹簡和刻刀,一千多年前,我們用的是筆墨紙硯,十幾年前我們用的黑板粉筆和板刷,現在我們用上了電子白板、翻頁智能筆、平板等等,這就是在教學工具方面最為直觀的改變,這種改變是科技進步帶來的。從教育角度來講,我們從最初的沒有普及教育到小眾教育再到義務教育,都是在不斷進步。所以現今的教師應該學會與時俱進,學會用科技來輔助或者更新趣味識字這一教學措施,比如,趣味漢字由簡單的卡片到防水并且防劃花的塑料卡片再到觸摸就可以發音的電子卡片,單從卡片,就完成了從單一的視覺沖擊到視聽感官的刺激的巨大飛躍。趣味識字環節從以前的教師一對多個學生的對話到現在學生與平板或者交互性教學APP的對話,從以前的毫無閑暇到現在的人力得到更好的管理,其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解放了人力,讓教師資源可以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研究運用方面,還提高了發音的準確率。
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更重視教材課本上所謂的重難點,比如生字詞,更在意學生對于生字詞的拼讀和認讀,還由此產生了聽寫。隨著社會進步,教育也在進步,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教學的更高要求,它更加注重兒童的心理和學生的學習意識、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比如,小學生明顯更青睞于趣味性濃厚的課堂,我們教師就應該分析探索趣味識字的運用,以滿足學生對于學習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最終任務之一完成日常字詞的拼讀和記憶辨認,這就規定了教師要教給學生的固定漢字數量。而趣味識字與其他教學手段的綜合運用,很明顯其教學效果是1+1>2的,但是是否有某一教學手段與趣味識字相沖突使教學效率更低,也是不可預料的,需要我們更進一步地研究和分析。
五、結束語
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即怎樣才能讓學生認識更多的漢字和更好的記憶。辨認漢字應該是小學語文教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不把學生的基礎打好打牢固了,之后的學習就會如同空中樓閣一般脆弱。趣味識字的運用,需要我們不僅要搞清楚它的定義、特點、優缺,還有它的使用方法、使用喜惡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項。教師如果掌握了這一教學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還可以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課外拓展方面能力的培養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