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石磊 李煒怡
摘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信息技術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大數據、云平臺、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名詞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新技術被應用到了各個行業和領域,我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信息時代,檔案工作的信息化也逐漸受到重視。
目前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管理系統已經日益完善,但是檔案業務板塊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本文主要研究的檔案工作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可以促進我國檔案信息化的發展,為檔案技術的革新和制度的改革打下基礎。
關鍵詞:信息化;檔案工作;人才培養
一、研究背景
(一)時代背景
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主席在報告中講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針時,提出要堅持新發展理念,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人才和團隊。從報告中可以看出國家引導創新發展和鼓勵推動信息化的決心,檔案事業在新時期的發展也應該跟隨國家的腳步,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人才,助力檔案工作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
(二)行業背景
目前我國企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工作仍然是手工收集和記錄為主體,信息化程度很低,原有的檔案管理設備和制度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辦公自動化和企業信息管理系統發展迅速,很多業務借助科技的力量顛覆了原有的工作模式,檔案業務也同樣面臨著科技創新的挑戰,如何把握時代的趨勢,實現檔案工作的突破性創新是學術界的研究熱點,目前檔案管理軟件還未形成統一的模式和標準,急需檔案相關的人才進行開發和探索。
二、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并不是單指在校期間的培養,在檔案工作中的人才培養同樣重要。通過在學術數據庫中進行檢索,目前檔案學界的研究均是集中于檔案專業的高等教育培養,很少涉及到后續檔案工作中的人才培養,例如繼續教育、部門培養、自我提高這些方面。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全黨要善于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的時代要求下,檔案工作的創新型人才培養便凸顯了其緊迫性和必要程度。
檔案的信息化程度未來會緊跟時代和科技的發展而逐漸提高。目前我國檔案信息化程度低,發展緩慢,一方面是國家尚未給與足夠的重視,另一方面是專業創新型人才稀缺。新技術終究會顛覆傳統的檔案業務工作模式,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檔案從業者會面臨從業務主干到技術主干的轉換,我們國家為何不抓住機遇引領檔案信息化的發展呢,本文主要研究的檔案工作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模式可以促進我國檔案信息化的發展,為今年檔案技術革新和制度改革打下基礎。
三、國內外相關研究學術動態
目前辦公自動化和信息管理系統已經日益完善,但是檔案業務板塊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低,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信息時代給檔案工作帶來了機遇,缺乏專業技能的人員同時也面臨智能化的危機,智能化和大數據的應用必然會減少以前人工的重復勞動,提高檔案的工作效率,淡化了人的作用,另一方面對檔案從業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與時俱進的培養相關人才便成為一個有待解決的棘手問題。
在文化傳承、經濟發展和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外對檔案人才培養的思路和特點有所不同。通過分析和比較國內外檔案界對這一研究的共識和差異,可以促進我們理性的梳理和總結目前我國檔案工作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實踐和指導意義。
首先,共同點在于國內外專家均認識到了信息化和數字化在檔案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已經開設了相關課程。從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等歐美國家檔案學教育情況看,信息化、特色化是目前外國檔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理念。我國在檔案學課程設置中也加入了大數據、知識管理、數據庫等課程。不同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國外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國更注重學術能力的培養。2、美國和歐洲等國檔案學專業教育以研究生教育為起點,相比我國以大中專院校為培養主體的教育層次更高。
2017年在中文文獻數據庫中以“檔案工作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關鍵詞進行主題檢索,僅僅得到69條檢索結果,通過篩選有15篇相關論文。通過閱讀這些文獻發現,目前我國對于“檔案工作人才培養”方面的研究存在兩方面的不足。一方面是相關研究文獻數量有限,缺乏深入其本質的研究,沒有引起學界的重視。另一方面是有關文獻中運用的理論研究方法和提出的措施有所局限。通過現有數據庫進行檢索,只發現少量國外在檔案工作中人才培養的相關研究。
綜上可以看出,對信息化背景下的檔案工作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很有必要性,對于其它學術相關領域也有很強的借鑒作用。
四、創新點和難點
在近些年的檔案相關研究中涉及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的很少,這方面的研究現在屬于有待深入研究的領域,而目前檔案信息化需求強烈,急建立到方便、快捷、權威的檔案新局面,創新型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是很有價值和現實意義的。
最近幾年,在“檔案工作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方面,相關的著作和論文較少,而過去的研究由于時代和技術的發展加上政策的變化等因素的限制,對目前的研究來說不具有參考性,所以要想對目前人才培養進行深入研究,首先要做的就是實地調查和研究目前檔案工作人才培養的現狀,然后才能根據現有的政策和理論提出新模式的建設,這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來保證研究的真實性和全面性,同時需要深入學習其它相關的學科,將其理論引用到該領域研究之中。
五、現階段人才培養模式不足與前景
身為高校檔案工作者,本團隊在日常工作以及與其他高校在交流合作中發現目前檔案的信息化還是依托于專業軟件公司提供服務,目前的檔案工作者的計算機技術方面,尤其是軟件編程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是短板,這就造成現階段我們檔案工作的核心工作發展乏力,像檔案整理和歸類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發展緩慢,目前是被動的等待新技術的應用,而不是進行開拓式的創新。
目前檔案學界也進行了一些努力,例如人民大學建立了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在未來,隨著文字識別技術的成熟和電子政務平臺的升級,我們檔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校和單位的培養無疑是兩個重要的方面,本文認為一個系統化的計算機專業教育對于檔案人才的培養是不可或缺的。對現階段的檔案的信息化進程做詳細而深入的統計和總結,以及對電子政務發展的現狀進行了解是制定檔案人才培養細則的重要前提條件,值得后續進行更為細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