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新 沈曙紅 田玉風 殷翠 姜向瓊

摘要:本文對宜昌三所公辦高職院校教師進行調查,自制問卷,采取個別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以個別訪談實地為主,以問卷調查為輔。問卷分別采取紙質問卷、word文檔投放到部門調查、問卷星生成微信APP的網上調查三種形式。對三所高職院校教師從常見病、多發病、一年來主要發生的疾病以及近三年來的手術情況進行調查。對惡性事件,比如惡性腫瘤去世,自殺,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疾病的調查采取個別訪談為主的方式。調查結果主要反映教師職業性質帶來的共性問題。結果顯示,與教師職業相關的多發病與常見病主要是脊椎病、肩周炎、胃病和精神類疾病。不同的是高血壓與糖尿病的報告比例比較少。
關鍵詞:多發病與常見病;問卷調查;訪談;疾病譜;發展趨勢
對于高職院校的教師來說,他們所患疾病是否具有一些共性特征,如果有,這些特征是怎樣的。在高職院校教師的共性疾病中,常見病與多發病有哪些,造成高職院校教師病故的主要是哪些疾病。哪些疾病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教師的身心健康?如果對這些進行調查,可以有效地對教師進行預警。
就以上疑問,課題組在宜昌三所公辦高職院校中對教師進行調研。
一、調查目的
根據教師的職業性質與工作內容進行假設,需要總結出哪些疾病是教師職業的多發病與常見病。調查導致教師在近三年來主要因疾病去世的人數,并了解是哪些疾病導致死亡。按照“疾病分類與代碼”國家標準GB/T 14396-2016版,從大的病種來看,按照順位對疾病譜進行排序。
二、調查方法
調查對象為三所高職院校教師。采取訪談法對因病去世的人數及病因進行調查,因為涉及教師的隱私,也涉及到學校的聲譽,對具體的人員歸屬只能采取某高校的方式處理。訪談對象是分管教學的主要領導和部分與課題組熟悉的教師。對三峽電力職院采取紙質問卷的方式實地調查,發放紙質問卷56份,回收56份,有效問卷56份。對三峽旅游職院采取Word文檔投放到教務處管轄的QQ群進行填寫,回收33份,有效問卷33份。對三峽職院采取問卷星生成微信二維碼的形式投入到該校招生群里,采取自由隨機的方式作答。因為采取自愿的方式,獲得數據真實性強。回收問卷41份。共有效問卷130份。
三、調查結論
(一)綜合所有問卷共計130份進行分析,從大的分類看,教師疾病譜綜合顯示,教師的慢性病有著比較明顯的職業特征,與問卷預設的相吻合。按照順位,共報告20種疾病。排序前十位的疾病分別是:變形性背部疾病,49例,占比37.69%;呼吸系統疾病,35例,占比26.92%;消化系統疾病,30例,占比23.08%;循環系統疾病29例,占比22.31%;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疾病27例,占比20.77%;皮膚和皮下組織疾病15例,占比11.54%;泌尿生殖系統疾病9例,占比6.92%;精神和行為障礙7例,占比538%;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3例,占比231%;腫瘤(健在者)2例,占比1.54%。需要說明的是,2015-2016年,某高職院校有兩位教師均因原發性肝癌去世,沒有計入。
(二)教師發病的新趨勢。脊椎病高居榜首之外,胃病與心理疾病也呈現高發態勢。胃病26例。2015-2016年在對教師進行訪談的時候,惡性腫瘤死亡2例,抑郁癥自殺1例,精神分裂癥長期不能上班1例。至今仍靠藥物維持上班的抑郁癥教師患者5例,共計7例。因為涉及學校的名譽與隱私,所以只能作為綜合數據反映出來,不能歸入到具體的學校之中。而獲得心理疾病的方法是訪談話。訪談的對象中,領導與教師提供的數據絕然不同,顯然有諸多考量。腫瘤手術健在2例。心理問題成為高職院校教師的高發病。確實應當引起有關管理者的高度關注。腫瘤與抑郁癥給教師個人、家庭以及學校帶來極大的影響。
(三)三校對比,多發病與常見病具有高度的相似度。從回收問卷分析,三所高職院校教師疾病譜對比來看,脊椎病、胃病、高血壓、肩周炎、咽喉炎、肺部疾病、感冒等成為困擾教師最大的疾病。具體順位以及詳細數據見表1三校教師多發病與常見病對比表。
四、有價值的信息
對高職院校教師影響最大的是惡性腫瘤,從2015年以來,共有2位中老年男性教師因罹患惡性腫瘤去世,另有兩位教師做了手術,一位是甲狀腺癌,一位是纖維素瘤,均為女性。其次,心理疾病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這與教師的壓力有關系。調查表明,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工作量上有不低于每周16節課的硬性指標,對論文有不低于2篇論文的要求,有學生工作量等要求。第三,胃病成為高發疾病合情合理。從中醫的觀點看,胃病與情緒有著緊密的關系,中醫認為肝郁乘脾。其實也是與壓力有關。給高職院校教師減壓成為人性化管理的迫切要求。
與教師職業相關的職業疾病,雖然不能列入職業病目錄,但是由于三所高職院校教師的對比中發現共性特征,脊椎病、肩周炎、胃病、肺部疾病成為高發病不是偶然。這與板書書寫、長期伏案低頭工作、精神壓力大、情緒緊張有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