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妹 牟薈霖 張文遠
摘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電子商務戰略已從城市轉向農村,制定“精確扶貧,的戰略方法催生了一種新的扶貧方式-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創新模式,通過賦予貧困地區權力,開辟了扶貧的新途徑,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實現過渡扶貧的有效途徑。調查安徽省臨泉縣電子商務扶貧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方案。
關鍵詞:臨泉縣;互聯網+;電商扶貧;經濟改革
一、電商扶貧含義
電子商務扶貧是利用電子商務促進貧困家庭擺脫貧困,促進地方產業發展。具體形式是通過動員政府,電子商務,生產經營實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改善貧困地區的相關基礎設施。建立互聯網+電子商務的概念和體系,幫助提高貧困地區農民和生產經營者的電子商務能力。促進當地農產品和特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和品牌推廣,促進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推動就業和創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從而加快扶貧步伐。
二、臨泉縣電商扶貧必要性
(一)客觀形勢的要求
為了實現跨越式發展,臨泉縣必須通過電子商務。臨泉縣在經濟改革和發展時期錯過了工業化的穿梭巴士。另外,當前時代是“互聯網+”時代,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變化和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如果你錯過了這個機會,你將被進一步邊緣化。
(二)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的需要
“農民電子商務希望將更多的山區嬰兒放在互聯網上”意義是拓寬農民的收入渠道,關鍵是要解決農副產品的銷售問題。電商扶貧作為當今新起的全新扶貧方式,融合了時代技術的優越性,不僅是扶貧方式的創新,更是為貧困地區如何快速發展,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解決方案。臨泉縣傳統的扶貧方式效果甚微,只有結合起互聯網,引進電子商務運作模式,才能迅速崛起。
(三)電商的增值效益
一方面通過進行電商扶持、培訓農戶,以及后期的構建當地產業鏈,形成市場效應,從授予魚到建設漁業,有助于解決農民的扶貧問題。另一方面電商的發展和它本身的平臺、資源優勢可以促進臨泉縣當地的公路、交通、物流各方面的建設,它將為整個貧困地區的發展帶來巨大利益。
(四)更新換代的作用
在臨泉縣的產業得到支持后,小而完整的產業逐漸成為一個強大的產業,使該地區的其他產業和農民的收入得到幾個支柱產業的支持。先富帶動后富的效應使得當地經濟發展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臨泉縣電商扶貧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設施薄弱
一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后。近年來,臨泉縣認真落實“四好農村路”,但由于鄉村多為3.5M標準的路面寬度,難以滿足農村的物流需求,破壞了物流的快捷性和覆蓋廣泛性。二是網絡基礎設施不完善。為支撐電商發展,臨泉縣推進高速寬帶網絡發展,完善網絡設施,提高網絡覆蓋面。雖然在臨泉縣32個鄉鎮(街道)己基本實現光纖、4G、寬帶的全覆蓋,但仍暴露出網絡覆蓋率低且不均勻,網絡信號不穩定,網速較慢,服務網點少等缺陷。三是倉儲物流基礎設施水平低。臨泉縣雖然提出建設大型食品倉儲物流中心,但目前現有的倉儲物流基礎設施遠遠無法滿足運輸、流轉、匯集需求。以農產品為例,物流中所需的物流園、冷鏈物流、倉儲功能區等處于初級階段,不利于農產品走出去。
(二)電商與扶貧對接弱
作為農業大縣但臨泉縣針對農產品的電商扶貧工作成效低。一是未能重視電商在扶貧中起到的顯著作用,政策落實不夠,資金運作陷入困境,導致對接弱。二是農戶參與度低,大多數農戶仍走發展的老道路,接受新事物程度低,不愿意積極參與電商創業之中。第三是農業資源的分散,導致高成本和低資源利用。
(三)產品競爭力弱
臨泉縣的電子商務主要以農產品為主,但產品競爭力弱,附加值低。首先,缺乏品牌,大多數農產品缺乏包裝設計和初級產品的文化品牌培育。二是創新度低,同質化嚴重,并且缺乏統一的管理,大多采取低價競爭。第三,產品標準化和質量安全體系不健全,消費者信任度低。
(四)缺乏龍頭電商引導
經過幾年的發展,臨泉縣涌現出大批電商,但大多采取單打獨斗模式,彼此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合作。且無龍頭電商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引導,很難跟隨新時代的步伐,在電商扶貧浪潮中處于劣勢。
(五)電商人才匱乏
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綜合人才的培養。電商應掌握信息技術應用知識和營銷管理技能。但臨泉縣缺乏針對此類人才的培訓,現有的從業人員整體技術水平低。而每年對外輸出大量的青年勞動力,更加凸顯了難以吸引人才入縣,也難以留住人才的困境。
四、電商扶貧的主要路徑
(一)整合農業資源實現整體打造輸出
臨泉縣散戶過多,成熟的產業群體較少,且對于個體農業戶而言,農業生產技術不足,個體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限制發展。因此要想實現電商扶貧,資源的整合是一大突破口。我們可以選擇一個適合的平臺作為橋梁,比如利用臨泉縣的農業專業技術協會,把它視做一個整合的中間工具,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集體傳播知識,并根據目標市場,科學建立生產方案。同時讓電商服務商與協會合作,節約成本直接掌握零散的農業戶的生產信息,實現整合散戶資源,共享科學技術。
(二)完善服務體系,完善相關平臺建設,招聘人才
現存在的專業合作社,出現了行政職能的缺失。沒有給予充分的技術支持和業務培訓,所提供的信息也不完善、不完全,在對開拓市場。加上領頭作用的先進企業主要以規模小,數量多的形式存在,輻射帶動力也不強,和農戶之間也沒有真正的建立起利益聯結的關系。所以我們應該加快培育新型經營組織,鼓勵個體戶和家庭農業戶以及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聯合建立社會服務化的公司或經營機構。電商組織和各聯盟機構之間還可以成立交流協會,實現合作共贏。
另一方面應該鼓勵本地的電子商務服務商,積極的和當地的相關產業結合。電商平臺選擇上適當即可,我們真正的目的是搭建本地的網商和服務供應商。電子商務體系的運營商和擅長客服外包,頁面設計,網店美工裝修等方面的人才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地方。我們也認識到大部分從業人員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教育水平不高,所以我們應積極的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推動從業人員的再培訓。政府在待遇上,可以推出相關政策,進行福利補貼,吸引人才,走進農村,解決貧困問題。
(三)發展特色產業,重視品牌的培育和提升
作為國家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和畜牧養殖重地,臨泉縣有大量優質的農牧產品,除此之外,臨泉縣還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姜尚故里、雜技之鄉、紅色足跡、中原牧場“四張名片”。因此結合縣情,我們要延長產業鏈,增加文化附加值,更加注重和培育具有地方個性特征的品牌。把握當代消費者的綠色健康心理,打造具有“綠色獨特文化”的產品。并注重產品標準化和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利用數字技術實現產品的追蹤溯源,為品牌的培育奠定堅實的基礎。除了注重農產品的培育外,還應該發展文化產業。臨泉縣的雜技、魔術和馬術團隊等表演享譽各地,可以推出與之相關的周邊產品,開發具有當地風情的商品。
(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政府在道路建設上應該綜合考慮物流、人流需求,而不是統一道路寬度標準,并且加強道路維護工程,防止有路等同于無路現象的發生。同時加強網絡基礎建設,增加服務網點,提供高速且穩定的網速,增強農村用戶的使用感。政府部門還應該增添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負責單位,與時俱進,與物流企業積極合作。完善相關物流硬件設施的建設,建立集運輸、流轉、匯集、儲存等一體的基礎設施,規范電商物流服務點,結合現實需求增設物流服務點。
(五)嚴格行政考察,改善金融制度
各大農村政府為了追求業績,紛紛投身于電商熱潮之中,但由于沒有科學的計劃和安排,導致了政府政策落實不到位,工作成果欠缺。所以面對政府行政工作,我們應該加強考核制度,確保農民真正受益,拒絕盲目不科學的措施,將政策具體的落實到農村地區。
面對解決農民融資困難問題,要積極推進金融服務,創新金融體系。鼓勵農業銀行,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等其他金融融資機構入駐鄉村,加大對農戶生產的信貸以及宜傳。同時我們可以對抵押擔保和貸款流程方式進行創新,降低貸款門檻,啟動困難群體沉睡資產;利用和電子商務相結合進行新型貸款,申請人直接通過網絡進行貸款。在合法的情況下,鼓勵和吸引企業、民間組織、個人等各種形式的投資,以此來確保該項目建設時的資金需求。
參考文獻:
[1]黃戰功.光山縣農村電商扶貧問題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7(05).
[2]林廣毅.農村電商扶貧的作用機理及脫貧促進機制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3]李逢春,唐端.農產品電商為精準扶貧探路[J].國家治理,2015.
[4]張巖,王小志.農村貧困地區實施電商扶貧的模式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