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靜 楊勝利 李曉東 可秀梅 宋欣
摘要:本文分析了北票市氣象部門農業服務的現狀,根據農業氣象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農業氣象專業人才,提高預報服務水平、服務產品精細化、完善氣象公共服務手段,拓寬信息服務渠道、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工作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氣象服務;現狀;對策建議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對農服務是氣象工作的重中之重[1],氣象條件是影響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政府都意識到了農業氣象服務的重要性,提升農業氣象服務質量,勢在必行。
一、北票市農業氣象服務現狀
(一)預報預測水平有待于提高
目前災害性天氣的準確率不高,不能滿足社會對氣象日益增長的需求。受氣象理論研究水平的制約,氣象部門對一些災害性天氣的發展和移動規律的認識還不夠深入,預報內容和形式與農民所需要的氣象產品有一定差距,現有預測預報能力不能滿足人們對氣象信息準確化、精細化的需要。
(二)農業氣象服務需要多元化
農業氣象的單一化服務形式與我國當前農業發展需求不符,不能有效的滿足我國農業發展的需要[2]。北票市農業氣象服務內容涵蓋天氣、氣候、農業氣象、人工影響天氣和氣象災害等業務產品。目前,北票地區居民已深切感知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的重大影響,對各類氣象信息也越來越認可,信息的獲得主要以電視、廣播為主,鄉鎮大喇叭信息播報方式也正逐漸被鄉鎮百姓所喜愛。同時,居民對專業氣象服務工作需求也越來越多,希望除通過世界氣象日、防災減災日、全國科普日等大型科普活動中,了解應對氣候變化和氣象防災減災的科普知識外,也能設一些街頭科普專欄,方便居民多了解一些氣象科普知識。
(三)氣象預測預報的專業性不強
由于基層臺站農氣專業人員較少,任務重,常常是一人身兼多職,沒有專業的農業氣象服務人員,有時不能及時深入到田間地頭,了解農作物生長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對農業氣象服務相關知識的掌握不是很全面。
二、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發展對策建議
(一)培養農業氣象專業人才,提高預報服務水平
加強農業氣象服務人員學習培訓,加強專業知識學習,不斷提高農業氣象服務人員業務水平,能夠結合不同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及需求狀況對農作物災害影響情況進行判斷,合理指導農民進行生產。努力提高氣象預測預報水平,特別是對寒潮、大風、強降水、冰雹等重大災害天氣過程的預測預報水平和決策服務能力,積極做好今后的農業氣象服務工作。
(二)服務產品精細化
由于農業新技術的運用,不僅從時間上,而且從空間上也要求預報要素盡量精細,要求降雨落區、量級等都要準確,不僅需要提供預報,而且需要進行分析,并提供具體的防范措施。氣象部門要加強天氣預報、預警和氣候預測服務,加強干旱等農業氣象災害監測,加強農業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研究等系列服務工作。完善現代農業氣象指標體系,建立健全面向農業生產全過程、多時效、定量化的農業氣象監測分析,建立種糧大戶服務聯系制度,形成覆蓋糧食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農業氣象服務,切實保障糧食安全,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
(三)完善氣象公共服務手段,拓寬信息服務渠道
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氣象災害預警手機短信發布工作己得到全面推進,實現了預警手機短信100%覆蓋各級政府及各部門應急負責人和全體氣象信息員。但由于農村人口居住比較分散,甚至比較偏僻,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渠道仍然較少。很多農民獲取氣象信息的唯一渠道仍然是電視機,氣象信息的傳遞渠道與農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氣象科普宜傳需要更廣泛的開展,需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增強公眾抗御各類氣象災害的信心,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救、互救能力。農民希望能夠通過氣象大喇叭、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電視等了解到更多氣象災害防御知識、惠農政策等,需要建立完善農村氣象信息發布體系,提高氣象信息覆蓋率,使廣大農民最方便地獲得氣象服務信息。
(四)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氣象服務工作
進一步發揮氣象在承保、查勘、定損、防災防損中的重要作用,深化北票地區氣象、保險兩部門在三農服務等多方面的合作,通過人員共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多方面開展氣象信息服務站、農業保險服務站共建工作。通過加強應對惡劣天氣和不利氣象條件的應急聯動,加強農村氣象災害監測能力建設,建立氣象信息共享平臺,加強農業氣象災害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積極開展針對保險行業的人工影響天氣防災減災工作。
參考文獻:
[1]武孟祥,李明輝,田瑞波,等.闡述農業氣象服務現狀及發展趨勢[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21):106-106.
[2]徐玲玲,宋敏.農業氣象的現狀和發展的重要性[J].農業與技術,2016,36(1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