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文靜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需要為學生設置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對幾種具體的小學數學趣味教學方法進行解析,來為大家揭示出一條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路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課堂教學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以知識的講授和學生的解題練習為主,使得學生難免會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進而喪失學習興趣。我們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教具演示的方法進行幾何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進行應用題教學,利用數學游戲的方法進行運算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的培養。以下就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分別進行介紹。
一、利用數學教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還處于兒童階段,在這個階段他們對一切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心。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我們充分利用數學教具進行幾何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通過快樂的學習過程有效收獲了知識。
具體在《多邊形的面積》單元教學來說,我們首先利用可拆卸組合的平行四邊形教具,讓學生體驗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繼而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學生首先拿取平行四邊形教具,之后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將平行四邊形教具拆解為一個直角三角形和一個直角梯形,再利用這兩個圖形進行拼接,組裝成一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我提示學生,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等于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讓學生理解了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之后我們讓學生利用兩個全等三角形的教具,拼接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除以2,即是這兩個三角形其中之一的面積,讓學生理解了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由來。我們還利用兩個全等梯形的教具,讓學生拼接為一個平行四邊形。根據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長等于一個梯形上底加下底的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兩個梯形的2倍的規律,幫助學生理解了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利用教具進行的幾何教學,使學生在快樂的動手實驗過程中收獲了知識,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喪失學習興趣的環節。為了提升應用題教學的質量,我們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進行應用題的動態演示,讓學生充滿了解題興趣,有效促進了應用題教學。
如例題:“某牧場分別放養了綿羊和黃牛兩種動物,綿羊的數量是黃牛數量的120%,綿羊比黃牛多24只,分別求該牧場綿羊和黃牛的具體數量。”多媒體視頻演示首先出現了一片牧場,隨著鏡頭的拉近牧場上出現了一群綿羊與一群黃牛,之后彈出條件“綿羊的數量是黃牛數量的120%”,之后分別對羊群和牛群予以特寫,再彈出條件:“綿羊比黃牛多24只”,最后提出問題。學生們通過觀看多媒體視頻,更加明確了綿羊與黃牛的數量關系,利用24÷(120%-100%)=120(只)的方法,首先求出黃牛的數量,之后用120+24=144(只)的方法,求出綿羊的數量。這樣利用多媒體教學演示應用題的步驟,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夠使學生明確數與數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對應用題教學產生促進作用。
三、利用數學游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我們特意為學生設置了有趣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快樂的游戲過程中有效發展了數學能力。數學游戲的開展適應了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他們在游戲過程中會自覺地對數學知識產生探究欲望,從而更加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
例如:我們在“分解質因數”數學游戲的開展過程中,讓兩名學生先手持100以內的質數卡片進行準備。游戲開始時,教師為學生寫出一個整數,讓兩名學生輪流打出自己手中的一張質數卡片,進行質因數的分解,直到將教師給出的數分解為質數為止。例如教師寫下“348”這個數字,一名學生首先打出手中的“2”,在348下邊寫下348÷2=174。另一名學生繼續打出手中的“2”,在后邊寫上174÷2=87。再由第一名學生打出手中的“3”,在后邊寫上87÷3=29。最后判定29為質數,一輪游戲則為終止。這樣的分解質因數游戲,不僅能讓兩名學生在相互配合的過程中進行分解質因數的練習,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100以內的質數,在趣味化游戲的過程中,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除了要教授學生基礎的數學知識以外,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生產生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將會更加有效地促進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使學生逐漸將數學研究發展為自己的愛好。我們利用教具演示、多媒體教學和數學游戲,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地發展,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進行更加主動的學習,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盧君萍.淺談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教育,2016,25(5):46.
[2]孫曼慧.提高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的幾個途徑[J].教育,2016,4(1):12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