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陽利
摘 要:實踐證明,“學講方式”能夠客觀地反映出學生的課堂狀態。為此,教師要對“學講”課堂進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基于此,從“找問題”出發,對“學講課堂”進行了反思,并對有關問題提出了改進舉措。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講課堂;優化措施
時下,“學講方式”給我們指明了課改的方向。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讓我們少走了很多彎路,從而可以讓我們潛心于教學實踐。從近幾年的教學成果來看,我們的確取得了很多方面的突破。但是,如果我們對曾經的課改之路做一個理性的反思,會發現,我們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筆者認為,在對學生主動性的激發、小組合作和探究方面,我們做得還不夠,或者說,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下面,筆者就著重結合這幾點談談自己的一些認識。
一、情境的創設要靈活,利于調動學生情緒
要讓學生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學習過程,離不開一定情境的引發。這里,我們之所以強調“情境”在課堂中的作用,主要是基于其創設起來是非常靈活的。但凡像數學游戲,像多媒體演示等都可以作為我們方式上的選擇。所以,在創設上,我們有很多可選的手段。比如,教學“小小商店”,我們就可以創設一個“模擬購物”的場景。這樣,就將生活的元素植入課堂之中。事實上,課堂只有回到生活之中,也才能讓我們感受到其應有的價值和魅力之所在。
教學實踐證明,在課堂導入環節,創設情境,其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明顯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毫不夸張地說,它能夠給整個課堂做下一個好的情緒上的鋪墊。教學“百分數的意義和讀寫”,我是這樣導入的:我們年級上周進行了三場籃球賽,請你對這三場的投籃情況進行統計。這樣的設計,就是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設計問題,調動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思考。這就很好地調動了他們的學習情緒。
事實上,課堂中我們創設情境,可以在課堂教學的任何一個環節進行。就是在課堂進行至尾聲階段,亦可根據實際情況創設情境。教學“10的加減法”,在鞏固深化環節,筆者就設置了一個“對口令”的教學情境。在這個時候設置情境,時間可能不夠用,但是只要處理得當,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從課堂學生的反應來看,多數學生參與活動時興趣盎然。從他們身上,筆者絲毫沒有發現他們表現出苦和累的情形來。
二、探究的開展要充分,利于展現活動魅力
在“學講方式”的有關理論中,有一點對筆者觸動很大。這一點就是課堂無論你如何去安排,都要做到“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教學實踐中,如何去真正落實這一點呢?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將這一點落到實處,除了營造良好的氛圍外,關鍵就看我們能不能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探究時空。
在教學“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這一知識點時,筆者就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讓學生展開探究:首先,筆者啟發學生借助于對相關知識的已有認知,按照一定的次序進行列舉。接著,引導學生探究2、5和3的倍數的特征:引導學生利用“百數表”進行“圈、比、想、議”等活動,主動進行相應的歸納。這樣的探究活動的設計,側重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思考和交流。通過探究,學生就可以在掌握基本思考方法的同時,感受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再如,教學“求兩個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在進行例2教學時,筆者對例1的教學進行分析,找到了兩個例子之間的銜接點,這也就是說,例2的有關結論可以從例1中推理得到。于是,教學時,筆者大膽放手,采用小組合作和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這樣,就可以引導他們自己進行推理和概括,使他們學會有序地獨立思考問題。同時,在探究活動中,筆者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說明,說明時要做到條理清析。這樣的教學思路也體現了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尊重。特別是,這樣做還可以讓學生在探究的同時,感受到這種學習活動的魅力之所在。所以,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多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間。
三、合作的方式要強化,利于促進學生發展
教學過程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過程?一般地,大家都是這樣認為的:課堂過程主要體現在學生的學習層面以及以何種姿態去開展活動的層面上。這種認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這種認識亦有其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這種認識只強調學生的學習認知層面的提高,而忽視了其他。比方說,對于學生而言,學習過程也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此,我們要在學習活動的過程中強化合作學習。
教學“0的加減法”,為幫助學生突破發現和體會有關0的加減法的特性和規律這一難點,筆者積極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這樣的設計,就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鼓勵他們進行開放式的探索。從教學效果來看,這樣的處理,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去分析問題,并做到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同時,在這種互相交流的學習活動中,可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很顯然,這對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來說,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領悟力,就要切實踐行好“學講”課堂。為此,我們要根據“學講”的主要環節,設計和開展教學。特別是,一定要強化上文所談到的三個方面。當然,對于教學活動,我們要秉持一個原則,這就是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己的見解、自己的東西。
參考文獻:
[1]韓義診.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模式:學案導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
[2]陳自鵬.教師成長:邊學邊悟是訣竅[J].師資建設,2017(10):5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