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軼偉
城鄉學校發展的不平衡,市區學校溝通的不平衡,校內教師發展的不平衡,已經阻礙了語文學科的均衡發展。在特級教師沈燁萍的主持下,本真語文工作室通過構建初中語文教師發展共同體,開展系列學習和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引領、示范和輻射作用,促進校際間的教學和研究交流,達到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目的,更快更廣更深地促進教師成長,帶動全市教師素質的整體提升,從而推進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運行機制
工作室注重每個成員的內在成長,積極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搭建相關平臺,探求多種培養途徑,開發各個成員的發展潛質,明確成員分工與職責,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高工作室成員的整體水平,確保培養成員與成果輻射齊頭并進。
通過開展讀書交流、教學反思、教育敘事、專題研究等系列活動,各成員在學習中研究課題,在研究中交流成果,在交流中輻射示范。
(一)開展專業讀寫,促進成員專業發展
專業閱讀是教師的學術根基,對工作室能否持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自成立以來,工作室為每個成員制訂了系統的閱讀計劃,推薦、購買閱讀書目,定期交流閱讀心得并在網站或微信群里及時進行共享,讓專業閱讀成為生活習慣。
專業寫作是成員教學思維的書面表達,是思想火花的綻放。工作室要求各成員立足課堂、學生開展教學研究,認真積累教學過程中的心得與經驗,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二)開展課堂實踐,促進成員學用結合
“本真語文”在教學上堅持“簡約、靈動”風格,使課堂成為師生智慧與能力共存共生的舞臺。自成立以來,工作室始終盯緊課堂,通過研課、評課、議課等形式交流彼此教學理念,在分享經驗和智慧的同時也鍛煉了教師的能力,使工作室成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得到持續進展。
(三)開展沙龍活動,促進成員思想碰撞
工作室每兩周安排一次沙龍,通過主題研討、問題論辯等形式實現成員共享互助,一同成長。確定好主題后,全體成員充分準備,暢談觀點,思想碰撞,精華頻現,成員們熱情高漲,交流內容更廣,每次沙龍都在意猶未盡中結束。沙龍結束后,主持人將資料進行整理,形成珍貴的學術資源發表或放在網站上共享。
(四)開展課題研究,促進成員素養提升
教研與教學緊密相連才有助于提升教學質量,語文教研能力是工作室學習力的有力體現。通過課題研究,工作室學術研討氛圍變得更加濃厚,研討規格變得更高,各成員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思考課題,不斷豐富著自己的學科素養,也切實提升著個人的教科研能力。
二、發展策略
通過統一思路,細化目標,布置任務,開展活動,工作室對成員進行及時和必要的引領與點撥。成員明確自身發展目標,既要通過讀書與聽課來做好自我專業素養的發展與提升,又要通過實踐與交流來發揮示范輻射與共同發展作用。
(一)觀摩學習,開拓成員教學眼界
為使成員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接受先進的教育理念,工作室堅持讓成員“走出去”,到全國各地參與學術交流、聽課教研等活動。每次外出學習后,每個成員及時進行書面反思、群里分享和沙龍研討,使學習成果真正得到內化,個人的教學素養真正得到提升。
(二)示范輻射,引領學科共同發展
工作室通過開設講座、送教下鄉、“同課異構”研討等多種方式,開展十多次市級教研活動,很好地實現工作室的示范引領作用。工作室成員先后向全市語文骨干教師、鄉村語文骨干教師培訓班成員和市內外語文老師進行了多方面展示,起到很好的領航作用。
(三)宣傳導向,發揮全面輻射作用
工作室成員定期在名師工作室網站上傳教學設計及教案、課件、教學反思、讀書心得等各類資源,通過資源的匯總與共享,讓工作室成果向周邊輻射,惠及更多的語文教師。這項舉措不僅擴大了工作室的影響力,也為本地區的初中語文教育事業作出有實際意義的貢獻。
三、評價體系
為保證名師工作室的高效運行,工作室對成員的閱讀活動、研究活動、活動參與情況、成果輻射情況等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對成員的管理、考核,目標的制訂,工作方法的選擇,工作格局的形成等方面都形成了相應的評價機制。在領銜人的引領下,根據工作室成員的培養規劃,各成員觸類旁通,在教學工作、專業發展、名市貢獻、學生輔導等方面全面開花,獲譽甚多。
通過切實地評價機制,工作室的整體學歷層次有了很大提升,工作室優秀教師的數量和層次有了很大提升,工作室成員積極參與的新教育APP平臺建設也深受好評,工作室成員輔導學生作品的數量和獲獎級別也有了很大提升。在領銜人沈燁萍的示范引領下,名師工作室成為一個學習共同體,各成員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形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想事做的良好競爭氛圍,有力地促進了名師工作室的健康發展,對基層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也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本真語文”工作室能聚焦課堂,務實求真,充分發揮示范、引領、輻射、激勵、打造、展示等功能,為本市廣大語文教師的素養提升搭建了相互學習和提高的發展平臺和機會,對本市的初中語文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輻射作用,充分體現了名師工作室在本地區初中語文教師發展工作中的擔當。
注:本文系江蘇省“十三五”規劃立項課題“初中課堂學程生態化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E—c/2016/19)。
①作者系“本真語文”工作室成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