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梅
【摘要】語文教育不應停留于語言教學層面,更應該向文化傳承轉變。作為中職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側重于增強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對于培養人文精神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而重視程度不足的原因,與中職語文教學制度及教育現狀存在著密切聯系。以中職語文教育為切入點,分析中職語文教育培養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就提出具體的教學措施進行深入探究,旨在為相關語文教師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提高語文教育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語文 人文精神 有效性
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在社會經濟穩健發展的大背景下,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水平已取得一定進步及發展,社會對于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標準。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滿足日趨嚴格的語文教學要求,中職院校語文教學工作重心逐步向培養人文精神轉變。同時,作為具有特殊性的精神現象,人文不止是萬物尺度及人類智慧精神的主要載體,更是人類特有的且與人類歷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人文精神指普遍性人類自我關懷,以尊重人類價值維護人類尊嚴關心人類命運為主要體現,為肯定及塑造全面發展理想人格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然而,多數學生屬于獨生子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人文意識。鑒于此,本文針對中職語文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職語文教學培養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作為中職教育體系中最為重要的人文社會學科,語文教學能大大提高學生文化素質水平及綜合素質水平,占據較高的教學地位。從中職院校語文學科角度來看,中職語文教學中所蘊含人性化理念與人文精神間不謀具有內在有機聯系。由此可見,培養人文精神是中職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同時,從學科發展進程角度來看,中職語文教學培養人文精神不止能提高教學有效性,更受語文科目人文特點的影響采取人性化培養措施客觀上為構建人文教育平臺及載體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而通過語文教學傳遞人文理念培養人文精神,是目前我國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及發展趨勢。
從學科角度來看,語文學科以“以人為本”為重要內容及核心主題,與現代教學中提倡“人本理念呢”相接近,均以人文精神為基礎創新視角,而優化中職語文教學模式提出有效教學路徑對于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培養綜合性人才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然而,從現階段我國中職語文教學水平來看,大部分中職院校對于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呈現人文精神培養缺失局面,存在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及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亟待解決。缺少高素質人才或教學理念過于落后作為制約中職語文教學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傳統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為本理念無法完全落實,甚至部分教師錯誤忽略學生學習主體地位。
一般說來,提高中職院校語文教學水平無法脫離優秀教師團隊支撐,而受中職院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對于優秀高素質教師吸引力不足,一旦部分教師固守傳統教學理念不重視教學模式改革及教學方法創新,直接影響語文教學質量阻礙語文教學進度。作為中職語文教學培養人文精神所面臨的主要挑戰,社會條件復雜性及思想潮流多樣性客觀上加劇人文精神培養工作難度,尤其是目前消極懈怠思想占據思潮中心,多種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對于判斷能力及分辨能力不足的學生存在產生其他不良影響的可能性。此外,從現代考試選拔機制角度來看,中職院校存在生源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同時,受中職院校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與本科院校學生存在明顯差異性的影響,客觀上加劇中職語文人文精神培養難度,一旦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則直接影響教師工作熱情及激情。從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角度來看,傳統中職語文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改革動力,存在教學流程過于程式化等問題亟待解決,對于培養人文精神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錯誤認為培養人文精神浪費學習時間,難以突出學生學習地位??偠灾?,無論中職院校生源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或對于培養人文精神重視程度有待提高,將培養人文精神貫穿于中職語文教學過程始終對于增強中職院校辦學水平具有顯著價值作用。
二、中職語文教學培養人文精神的實踐措施
1.轉變教學理念
由于踐行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屬于長期性及系統性工作任務,對于培養人文精神及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效率具有不可比擬的積極作用。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關語文教師遵循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積極轉變傳統工作理念,樹立自身正確的教學觀念,特別是現代考試制度條件下中職院校學生普遍學習成績較差且綜合素質水平參差不齊,以“人人皆可成材”觀念為指導將培養人文精神貫穿于語文教學過程始終,著重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側重于突出學生間個體差異性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及主動性的目標,進一步提高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以中職語文《沁園春·雪》為例,文章篇幅較短,結構緊湊,語言浪漫,屬于詩歌體裁,對于學生理解能力是一種考驗,存在阻礙學生理解詩歌寓意的可能性,相關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后播放語文教學課件及詩歌朗誦選段,利用強烈的視聽效果刺激學生感官,幫助學生切身感受作者詩歌中的人文情感,提出“詩歌中哪句詩詞利用以靜寫動手法凸顯動中見靜的藝術效果”等討論議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多發言多表達。
2.貼近教學目標
受中職院校學生普遍個性強烈且逆反心理嚴重的影響,客觀上加劇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工作難度。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相關語文教師遵循以人為本的工作原則積極轉變傳統工作理念,不斷貼近與學生間距離融入學生群體,以學生切實需求為出發點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營造和諧良好的教學環境及師生關系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且以知識層面及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為突破口向學生提供更為人性化的教學服務,進一步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工作效率。同時,側重于實行人性化教學,不得停留于課本學習指導學生充分發揮網絡學習資源的優勢,篩選出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資源以達到拓寬知識面提高人文素養的目標。
例如,以中職教育《安妮日記》為例,文章篇幅較長屬于日記題材,但是部分詞匯及句型過于復雜,對于學生記憶能力是一種考驗,相關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后播放電影《安妮少女的日記》選段,提出“簡單概括安妮日記的寫作背景”“安妮小姐是一位怎樣的女性”及“選擇3個詞匯描繪安妮小姐的父親是一位怎樣的人”等問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涵得出學習感悟,便于思考作者寫作意圖。
三、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培養人文精神作為中職院校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及根本目標,相關語文教師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不斷優化現有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及互聯網技術豐富語文教學手段,將人文精神貫穿于語文教育過程始終,幫助學生從根源上認識到培養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成長為品質高尚的人才,實現德育與育人雙贏。同時,受人文精神培養復雜性及系統性的影響,人文精神培養要做到家庭、學校及社會三者間協同合作。
參考文獻:
[1]陜子榮.試析中職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養[J].教師,2017,(11) :32.
[2]肖孟春.淺析中職語文教育中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有效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136.
[3]呂莉.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5,(02) :26.
[4]趙微微.對中職語文教學滲透人文精神理論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4,(29) :42.
[5]何瑤,羅陽.中職語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養[J].現代語文,2014,(04)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