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萍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構成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方法進行探索,這樣有利于推動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就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利用多媒體這三個方面對優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高年級;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語文教學中加強閱讀能力的教學側重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吸收相應的文學知識,面對語文教學的新課標及新教材,語文教學需要從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創新,這樣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的發展。在新課標的實施情況下,語文教學具有了一定的靈活性,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向學生傳遞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新知識,更好地提升閱讀及語言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發揮獨立性及創造性,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感受到語言的美。因此,在新課標理念下,要對閱讀教學進行不斷的推進。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并有效地推進師生之間的交流。閱讀教學最主要的目的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因此,閱讀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師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閱讀教學的主體。首先,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信任,尊重學生,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空間;其次,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理念,對學生的能力及學習心理狀態進行分析,有效地滿足學生的需求;再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指導,學生要配合教師;然后,培養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興趣,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發展自己;最后,教師應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理解基本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獨立學習,逐步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二、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語文教學不僅要對學生的成績進行關注,還要重點對學生的 文學素養進行培養。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主要方式之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容是閱讀,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這要求教師科學安排教學計劃,其既能有效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還能有效引起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重要形式。只有確保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思考,才能對文章有獨到的見解,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深層含義。教師要對閱讀的目的性進行重視,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帶有目的的進行閱讀,這樣有助于學生思考,同時更好地達到教學的目的。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深受年齡和閱歷的局限,無法有效整理自己在閱讀時存在的問題,所以要求教師精心設計問題,逐漸遞進,進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這樣有助于對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時,教師的問題設計可以是“文章中的哪些句子讓你感覺到了震撼?并將文章的標注進行整理,同時將自己的體會在旁邊標注?!边@將會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教師重視閱讀教學過程中所涉及的情感,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理解應該如何表達思想和感情。
三、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模式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在教學中可以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文本內容,更直觀地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讓學生更好地閱讀課文。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將課文與學生感官進行結合,有效地對課文進行補充。比如,在閱讀《桂林山水》這一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方式將桂林山水的景色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課文,增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多媒體能夠有效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的融合。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多媒體技術可以與文本結合,使學生在課外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可對小學生進行基礎的訓練,訓練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重點段落,從關鍵的段落中找出關鍵的句子,進而找出課文中的思想。通過這種形式,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掌握閱讀技巧,發現問題并獨立地進行解決。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小學閱讀教學中存在部分問題,需要教師積極討論,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學。教師要明確教學材料和學生的實際需要,制訂一個完善的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引導,應用多媒體創設有助于閱讀教學的情境模式,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另外,還可以在課外時間進行一些閱讀活動,并推薦一些優秀的閱讀書籍給學生。通過實際的情境創設,制訂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方建華.優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中外交流,2017,3(25):220.
[2]周玉杰.淺析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未來英才,2017(5).
[3]呂瓊.如何優化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科學(引文版),250.
[4]張亞峰.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策略分析[J].青春歲月,2015(9).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