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動設計目的
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到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具有人文性、審美性和實踐性。在有關音樂課程實踐性的描述中提到,音樂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實踐形式才能有效展開,學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鞏固音樂知識,提升音樂技能,陶冶音樂情感。音樂實踐課堂活動與其他類型課堂一樣要求教師科學設計,用有組織、有計劃的課堂切實提升學生能力。為讓學生通過音樂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筆者設計了此次音樂活動。
二、指導思想
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是實踐的主體。音樂實踐活動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發展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本活動的主題是“課外音樂配舞”。為了在本次活動中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筆者在兩個方面予以側重。一是鼓勵學生大膽地去創編動作,不限制學生思維,讓他們自由想象、思考、創造,在教師教給學生基本動作的基礎上,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發揮空間;二是自由組建小組,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活動參與積極性,大可鼓勵學生自行尋找合適的同學做舞蹈搭檔,但是學生應當在活動前便確定好自己的搭檔,以免在實踐課堂上耽誤常規教學時間。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將集體舞蹈與學生個性化發展結合起來,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
三、活動說明
本活動于4月7日開展于櫻花大道,參與學生人數共22人,活動內容為師生共同舞蹈,通過舞蹈促進樂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讓學生在歡快的舞蹈中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在舞蹈的同時配樂,所選擇的音樂為音樂課堂上所學習過的曲子《烏蒙歡歌》。本舞曲非常好地考驗了學生的舞蹈基本功、協調能力以及音樂的感受能力,要求教師提供耐心指導,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動作。
四、活動過程設計
1.活動前
活動前做好準備,首先做好相關歌曲的教學工作,保證學生學會《烏蒙歡歌》這首歌曲,在演唱教學時引導學生把握歌曲節奏和領會歌曲的情感。只有唱準節拍,舞蹈才能踩準節拍,也只有唱出情感,才能夠舞出情感。教師應盡量結合歌詞文化背景進行講解。通過學習,讓學生熟悉并熱愛民族音樂文化,增進對多元文化的認識。其次,教學舞蹈,教師向學生傳授基本舞蹈動作,糾正學生錯誤動作。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就舞蹈動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舞蹈動作中融入幾個學生自編的動作。學習基本的隊形變換能力,增強學生對舞蹈形式美的認識。再次,在實踐活動前一次課通知學生將要開展的實踐活動,向學生說明注意事項:時間、地點、著裝要求、課堂秩序規定等,要求學生自行尋找舞蹈搭檔,并結合歌曲內容簡要復習舞蹈注意事項。
2.活動中
到達實踐教學開展地點后,首先教師清點人數,讓所有學生找到課前確定好的舞蹈搭檔,并站好隊形。其次,播放熱身音樂,做兩至三分鐘的熱身運動,讓學生找到舞蹈和運動的感覺。再次,投入主體教學內容中,播放《烏蒙歡歌》歌曲內容,讓學生與搭檔一起舞蹈。當學生舞蹈進行一個段落后,教師暫停教學活動,全員休息,教師于休息時間對學生之前的舞蹈表現進行評議,并且講解下一個教學內容即變換隊形中應當注意的事項。休息后變換隊形,再次開展舞蹈訓練。
3.活動后
學生開展活動后,教師原地集結學生,邀請學生發表對此次校外舞蹈實踐活動的體驗和感受,并簡要評價學生表現。對學生的評價要從優點與不足兩個方面展開,指出在學生舞蹈中廣泛存在的問題,并結合音樂特征進行深入分析。最后,收拾活動用具,結束活動,師生返校。
五、活動評價
本次活動所跳的舞蹈為事前排練好的舞蹈,但是學生在校外實踐中所跳的舞蹈與在校練舞是具有區別的。學生在校外舞蹈,能夠在與大自然相融的情況下,更好地體會音樂中表達的歡快情感,并更好地使用肢體語言舞出動感。本次活動的舞蹈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度,讓學生自由選擇舞蹈搭檔。根據筆者在教學中的觀察,學生在選擇搭檔時往往以課內的舞蹈體驗為據,學生選擇對自己能夠形成互補或在舞蹈方面能夠溝通的對象進行活動。筆者在教學中發現,學生自主選擇搭檔起舞這一教學安排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因為自主選擇搭檔,一些原本對舞蹈興趣不高的學生也變得熱情高漲起來,進而積極投身到舞蹈當中,不僅提升了舞蹈效果,還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起到了陶冶音樂情感的良好作用。在今后的教學中,筆者還會進一步推廣這種教學方法。
在實踐活動中最為重要的是要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參與包括三個方面:行為參與、思維參與和情感參與。對實踐活動來說,行為參與度不難觀測到,在思維參與和情感參與方面則需要教師投入更多關注,更加細心留意教學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多觀察學生對自己教學語言的反饋,學生能夠通過舞蹈動作反映出教師的語言指導,才算是達到了思維參與。情感參與對舞蹈實踐教學非常重要,學生只有熱愛舞蹈活動,才能夠掌握舞蹈技巧,情感冷漠的學習者是無法掌握舞蹈的精髓的。要提升學生的情感參與,教師就要錘煉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多用有熱情的語言鼓動學生,在場播放音樂的時候就要引導學生聆聽歌曲中的歡快情緒,并表現在舞蹈中。
六、深化和延伸
舞蹈實踐具有許多深化和延伸的可能性。同樣的舞蹈可以通過改編,以其他的實踐形式開展活動。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探尋創編更加復雜的隊形并加以再次實踐。舞蹈之間往往有共通之處,師生也可以對所學過的舞蹈進行分析,借其他舞蹈的特色豐富《烏蒙歡歌》的表現形式。《烏蒙歡歌》是一首少數民族音樂,民族音樂和舞蹈有一些共性,因此開展其他類型舞蹈教學時可以將本舞蹈作為教學基礎。本舞蹈也可以被搬上學校音樂節、藝術節或其他文藝演出活動中表演,讓學生在正式的演出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音樂和舞蹈的認識,在比賽之中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對學生來說,這可以豐富校園文化,提升全校學生對舞蹈活動的興趣。
作者簡介:付珊珊,女,出生于1986年,碩士研究生學歷,就職于河南省鶴壁市鹿鳴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