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壯 常聰聰 張新可 孫玉 廉秀志
[提要] 隨著共享經濟規模的擴大,共享經濟亂象也隨之產生,與共享經濟“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存在矛盾。本文以共享單車亂象為切入點,著重討論去“偽共享”存“真需求”這一發展模式,選取山東省煙臺市共享經濟產業為調查對象,采用實地觀察法以及試驗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設性意見,為解決現階段共享經濟存在的問題提供依據,以便更好地促進共享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共享經濟;偽共享與真需求;資源配置;ofo共享單車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7月13日
本項目在2018年分別對三線普通城市煙臺“互聯網+共享經濟”發展現狀、ofo共享單車“亂象”、棄“偽共享”存“真需求”實現途徑三個方面展開調研,分別進行走訪、問卷調查、進行體驗式活動等,最終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分析。此次調查共訪問78人,發出問卷542份。調查中發現,共享經濟是新興產業,發展前景非常好,但是共享經濟也有其特征,諸如建立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上,產品標準化、智能化,租賃形式靈活,按小時計費,費用低,適用人群廣泛等。可見,并非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共享經濟模式,如果將傳統產品換個“馬甲”,就視為“共享模式”,那是在錯誤理解共享經濟,乃是不靠譜的“偽共享”。雖然共享單車行業在我國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但無論是行業內部企業間的過度競爭還是行業整體對社會運行造成的負外部性,例如共享單車占用公共資源,解決行業創新能力不強、行業發展模式單一等問題都成為制約行業持續發展的障礙。
(一)市場規模現狀。在“互聯網+”時代,共享經濟的發展現狀并不樂觀,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發展到現如今已經暴露出了諸多問題,令人堪憂。共享經濟的發展初衷是在為人們提供方便服務的同時,解決社會產能過剩問題,減少社會閑置資源的浪費,提高社會資源的使用效率。然而,共享單車現在已經出現了供給過量引發的產能過剩問題,其超量投放,已經違背了共享經濟的內在要義,也與共享經濟的存在價值相抵觸,共享單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
(二)共享單車停放管理不規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基本上都可以看到不同顏色、不同狀態的共享單車。單車的亂停亂放已經嚴重影響了城市面貌,并侵占了人行道、機動車道以及消防通道。共享單車不規范的停放給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一定困擾,降低了共享單車的使用價值。此外,過多的單車也造成大量行政管理成本。如,查扣違規停放的“共享單車”時城管部門不僅需要大量的搬運人員,還需要場地進行保存,多地都已出現“共享單車墳場”。
(三)共享單車在使用過程中被故意損壞。比如,部分人在使用單車之后,為了方便自己的下次使用,對共享單車增加死鎖,讓其他人無法享受單車的方便。還有少數人將共享單車騎到小區內,或者是將單車推向河道,對單車進行惡意破壞。
(四)共享單車在交通安全和法律保障方面存在較大問題。共享單車占用的公共資源與日俱增,負外部性逐漸顯露,共享單車使用群體的增加。在上下班高峰期,很多共享單車會涌入機動車道,這給城市道路帶來了極大壓力。
(五)共享單車企業間無序競爭嚴重。“共享單車”自出現以來,一直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推動行業高速發展的不僅是龐大的消費需求,還有較低的進入壁壘,從而造成行業過度競爭。當前,市場上的共享單車企業多數成立不到一年,短期內大量涌入的競爭者為搶占市場份額,在不斷加大投入的同時均采取低價競爭策略,行業發展呈典型的無序競爭狀態。
(一)構建協同開放的政府治理體系。分享經濟模式下,平臺企業獲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強,公共事務治理越來越依靠政府與公民、社會、企業間的相互影響和良性互動。政府需要構建協同開放的治理體系,與行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深度合作,共同尋找科學的管理辦法和解決方案。
(二)加快建設政府公共服務平臺,為分享經濟創新提供基礎環境。以信用平臺為例,信用是分享經濟發展的基礎,但當前我國信用制度發展仍相對落后,雖然有一些平臺公司擁有自己的信用體系,但征信數據在各平臺間相互割裂的現狀削弱了其約束力,再加上信用信息的敏感性,急需政府部門整合公安、法院央行等行業主管部門記錄,建設專業的信用平臺并對各共享平臺提供對接服務。對于共享單車行業,引入信用平臺既可通過對信用高的用戶減免押金的方式減輕用戶負擔,又可增強對部分用戶違章停車、故意損害單車、盜竊等不良行為的約束,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大有裨益。
(三)加快相關行業協會建設。行業協會可幫助企業溝通市場信息、應對市場變化,有利于維護市場均衡發展,是明確行業發展定位與方向、建立行業產品與服務標準的主要推動力量。成立全國性的行業組織對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意義重大。第一,可提高企業與政府的合作效率,減少談判成本,加快填補管理制度空白,減少行業發展對城市運行造成的負外部性;第二,可規范企業行為,為行業的無序競爭提供一個協商平臺。中國自行車協會在2017年5月成立了共享單車專業委員會,并在7月發布了全國首個共享單車團體標準,針對單一車投放規模、分布、管理等問題協調政府和企業方面可以發揮更多作用;第三,可加強對相關信息的搜集和整合。當前,共享單車行業統計數據混亂,主要依靠企業自己發布,而各企業在數據發布時會為了商業利益而選擇有利于自己的統計口徑,如幾個大型共享單車平臺企業都各自聲稱是行業內規模最大的企業,因此行業協會應加強市場信息的搜集與發布制度建設,統一統計口徑,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四)鼓勵針對閑置單車資源的共享使用模式創新。政府應鼓勵并支持企業開拓真正意義上的、以激活閑置單車為特點的共享單車模式,積極探索互聯網技術支持下城市公共自行車技術和服務模式的創新,支持有條件的社區自行建立免費公共自行車模式。
(五)將共享單車納入城市交通體系中綜合規劃和監管。共享單車投放規模和分布是否合理決定其能否起到應有作用。目前,各類共享單車企業不斷增加,單車數量急劇上升,有些區域由于亂停亂放,嚴重影響正常交通秩序。雖然部分城市出臺相應的共享單車管理辦法,對單車投放數量、有序停放等進行管控,但管理力度和成效還不明顯。各城市交通管理相關部門還應將共享單車視為城市交通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綜合考慮城市的發展情況、人口、出行結構與需求等因素,與共享單車相關企業和部門一起合理規劃城市共享單車的規模、分布和調度。
共享單車行業與其他分享經濟行業發展存在很多共性問題,因此研究如何破解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困境,對其他分享經濟行業的發展有一定啟示。
(一)政府應加強分享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第一,建設分享經濟示范項目庫。分享經濟自出現以來,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消費理念和就業模式,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發展趨勢。我國自2016年起連續兩年將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其發展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并相繼出臺了《關于促進分享經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等支持性文件,但總體上全社會對分享經濟仍缺乏統一認識,導致各地雖然都明確支持分享經濟發展,但在具體政策制定時,會出于謹慎考量以規范性政策為主,支持政策偏少。對于新生事物,過早的進行嚴格界定可能會限制其發展空間,但可通過示范項目庫的模式明確政策導向、指導地方行為、規范行業發展;第二,建立分享經濟相應的統計體系。分享經濟具有業態跨界融合、組織邊界模糊、參與者分布分散等特點,導致現有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體系無法按照行業、領域、法人(機構)與分享經濟活動一一對應。同時,差異化的分享經濟行業涉及房屋、交通工具、知識技能等多個領域,統計口徑多樣,很難形成一套標準的統計指標體系。相應統計體系的缺失使政府和社會難以準確衡量分享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和實際影響,從而影響相關政策制定和執行的效果;第三,運用分享經濟理念探索公共服務新模式。企業是分享經濟的開拓主體,資本的逐利性引導企業在可能創造利潤的領域進行分享經濟活動創新。
(二)企業應科學選擇分享經濟產品,重視閑置資源利用。首先,科學選擇分享經濟產品。并不是所有的產品都適合分享經濟模式,分享經濟產品是否成立主要取決于產品有多少價值(成本)和所有者對該產品的集中使用程度(使用頻率);其次,重視閑置資源利用。分享經濟之所以得到廣泛認可,就是因為其可以較小的交易成本利用閑置資源,從而達到實現社會效用的帕累托優化的目的。各社會組織和企業應積極開拓新的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單車模式,從而真正盤活存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目的的出行需求。
在當下競爭激烈的共享單車市場,影響共享單車企業與客戶之間關系保持的因素越來越復雜。為了更好地適應新環境,需要對客戶忠誠保持策略進行適當調整。通過本文所述的一些策略,企業可以較為全面地了解客戶忠誠的變化,從而實施針對性的措施,改善和維護客戶關系,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競爭優勢。當然,要想在市場運作中獲得更大的成功,還需要經營者做更多的探索。
主要參考文獻:
[1]高天,劉琴,羅歡,茍亞敏.高校共享單車運營問題及對策——以ofo共享單車為例[J].北方經貿,2017(7).
[2]龔雪,陳慧.我國共享單車監管問題探析[J].行政與法,2017(10).
[3]童晗,黎宇.共享單車亂象成因及其對策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24).
[4]戴麗.“偽共享”擾亂秩序浪費資源[J].節能與環保,2017.
[5]王浩然.基于共享經濟視角下城市共享單車發展對策研究[J].時代金融,2018(2).
[6]潘敬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下共享單車發展路徑研究[J].現代商業,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