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福敏 王蕊敏 鄭露露
[提要] 隨著大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多,以及就業壓力與日俱增,為響應國家“雙創”理念的號召,大學生作為社會創新潛能的主力軍,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質量是踐行創新發展理念的關鍵。為了進一步剖析大學生創業現狀,通過對鄭州西亞斯大學500名大學生抽樣調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對創業持有積極態度,但局限于創業資金、缺乏經驗、不了解相關扶持政策而放棄創業夢想。為了發揮大學生內生發展動力,在創業能力和創業環境上加強培養和完善是解決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關鍵。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現狀;創業環境;創業能力
基金項目:2018年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項目編號:2018SYCX154)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6月19日
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向了“大眾教育”,持續多年的高校擴招使得大學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大學生就業難現狀日益凸顯。大學生創業既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困境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動力源,為了鼓勵大學生創業,國家也在不斷推出優惠政策來幫助和支持大學生創業。這些創業支持政策主要包括小額擔保貸款、創業教育政策、稅收和收費支持政策等。但是,由于缺乏創業經驗、資金不足、創業團隊不完善等原因,大學生創業也面臨著各種問題的考驗,創業成功率較低。結合調查問題通過對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發現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不僅可以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業行為,也可以為優化大學生創業環境和氛圍貢獻一份力量,更加有利于大學生創業的發展。
在分析大學生創業現狀的相關文獻基礎上,選取創業決策、創業選擇、創業知識來源、創業素質及能力、創業障礙、創業形式、創業政策扶持七個維度,設計了《西亞斯創業現狀調查問卷》,并對500名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94份,回收率為99.8%,其中有效問卷489份,問卷有效率98.9%。調查結果顯示,93%的大學生對大學生創業持認同觀點,73%的學生有創業意識。在有創業意識的學生中,有26%的學生有過實踐經歷,僅有4%的學生已經進行了創業。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學生對大學生創業抱有積極態度,但大學生創業的現狀不容樂觀,實際參與創業者人數較少,并且大多數學生認為創業過程中風險較大。
(一)創業決策的動因。大學生做出創業決策的原因大多是想為人生賺得第一桶金,在調查問卷中,發現有56%的大學生是為賺錢,有33%的大學生是為了自我實現。對于此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金錢的渴望,對當老板以挑戰自我、實現夢想成為了影響大學生創業一個最重要的因子。大學生產生創業興趣的時間總體在大三以前,其中在大二產生了創業興趣的比例最高,占29%,其次是大三,占24%,大一和大四分別占19%和15%。從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應該提早對學生進行創業知識的普及,激發學生樹立目標,豐富自身閱歷,做有想法、敢創新、有作為、頭腦清新、不盲從、求真求實的人。
(二)創業行業選擇。對大學生進行創業行業選擇、創業領域選擇、創業形式的選擇、創業資金的來源調查是為了找出大學生創業行為有何明顯傾向。在行業選擇上,多數學生更青睞選擇住宿餐飲,占到了31%,教育和文體娛樂各占15%,IT行業雖然是當今熱門的行業僅占13%,也有學生選擇利用共享經濟進行相關的創業,也有少部分大學生選擇進行無人售賣服務。在領域選擇上,57%的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27%學生選擇與自身專業相結合的領域,高科技領域占了6%,進入門檻低、風險相對較低的服務行業領域占10%。在創業形式上,79%的大學生選擇合伙創業,其次有15%的大學生選擇自己創業。在創業資金的來源方面,46%的大學生選擇合伙投資,27%的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于父母,靠個人累積的僅占1%,依靠專利創業的占2%,借錢創業和融資各占15%和9%。從數據上能發現大多數大學生更愿意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結合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創業,同時為了規避風險選擇合伙創業。
(三)創業知識來源。創業是富民之本,黨和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給予非常大的重視與肯定。如今社會就業競爭日益嚴峻,大學生創業不僅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崗位,同時也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研發轉型。但是,大多數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理解停留于課本,造成理想與現實情況脫離的現象,沒有系統的創業知識的培訓,造成社會定位不準確,實踐經歷不足的局面。通過調查顯示,33%的大學生的創業知識來源于同學朋友,其次有26%的大學生創業知識來源于親身實踐,通過學校開設的創業課獲得創業知識的人數占總體人數的24%。15%的大學生創業知識來源于創業講座,2%的大學生創業知識來源于學校的創業孵化器。
(四)創業障礙。創業障礙包含兩大因素: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主觀因素是指個人的創業素質與能力較薄弱,包括冒險精神、挑戰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自信心等。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缺乏經驗、缺乏創業資金、沒有創業團隊、沒有合適的創業項目以及社會關系。有85%學生認為在創業過程中缺乏經驗是最大的障礙,其次有81%的大學生認為缺少創業資金是創業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創業者必須要熟悉所在行業的運作模式和規則,但是大學生多在學校,缺乏社會經驗,環境較閉塞,也沒有相關的資源,導致有74%的大學生考慮過自主創業,但是沒有創業。
三本院校學生創業意愿不強、創業率不高,這使得大學生創業熱情與最終換來的成功并不成正比。通過查閱、訪談調查綜合總結了對在校大學生創業影響比較大的因素:能力因素和環境因素。能力因素是保證大學生創業活動獲得成功的重要條件;環境因素以一股無形的力量默默地感染著大學生并且推動著大學生為創業而加倍努力、奮發向上,使得創業的效果自然事倍功半。
(一)能力因素。能力對于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學生作為棟梁之才,是否具有創新能力將會關系到國家戰略能否得到切實的落實。創業需要較強的素質和能力,這包括我們強烈的挑戰精神、良好的組織與溝通能力、優秀的經營經驗和市場意識,以及專業知識和良好的社會關系等。79%的大學生會選擇合伙創業,這需要面對風險也毫不動搖的創業精神,團隊成員的思想統一,并且做到相互合作、相互包容。并且這些能力也是大學生創業必備最為關鍵的因素。
(二)環境因素。大學生創業離不開良好的環境,而大學生創業的環境需要:一份實習機會、專門輔導大學生創業指導的導師和專門開設的創業培訓課程,為學生創業提供相應政策和資金支持等以提高創業的成功率。但通過調查發現,學校擔任創業指導教師的人數很少,并且有些是兼職老師,無法為有創業動機的學生提供細致的幫助。河南省近些年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實行“零收費”、“零成本”、“零繳付”及“兩放寬”(放寬經濟形勢、放寬創業領域)等政策,但是河南省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足2%,嚴重低于國家整體平均率。據調查顯示,有51%的同學表示聽說過,但不是特別了解河南省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35%的同學表示不了解,沒聽說過。只有14%的同學明確表示了解。另外,雖然大學生創業啟動資金不足時,可向當地申請一定數額貸款。但實際情況是申請貸款的手續繁瑣,門檻不易跨越。所以河南省關于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也應加強,相關申請程序也要簡化。
(一)提升大學生創業的綜合實力
1、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個人乃至國家的發展上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也是提高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高校應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提供系統的創業指導,促使大學生在創業實踐等活動中將自己所學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積累創業經驗的同時,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2、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大學生創業本領,應從提升創業綜合素質著手,創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不僅需要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還必須具備經營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一定的人際交往、公關社會能力等,是各項能力的綜合及應用。成立創業教育指導機構,吸納高校內外創業指導專家和創業成功人士,開展創業教育指導咨詢和服務工作,培養創業意識、積累創業知識、鍛煉團隊精神、提高溝通交流和組織管理能力等綜合素質。
(二)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
1、高校要為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創業教育必須完善師資結構。首先應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素質,通過理論培訓、企業實地鍛煉、進行創業實踐等方式,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素質。聘請一些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專業老師擴大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2、完善政策體系,強化政策支持。增加創業優惠政策的宣傳與推廣,營造社會良好氛圍。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扶持力度,擴寬高校學生創業資金來源,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簡化創業融資手續,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提高大學生創業的信心和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李亞員.當代大學生創業現狀調查及教育引導對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38(2).
[2]鄒大勇.大學生創業動力影響因素及支撐體系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7(2).
[3]白靜雅.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商,2015(44).
[4]朱麗,夏斐.“大眾創業”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法律意識培養研究[J].新余學院學報,2018.23(1).
[5]商亮.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問題分析及對策選擇——基于政府行為的視角[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