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教育文化應該是一個融匯社會產業需求的開放、包容的生態系統,包括一整套相關的體制機制,乃至社會心理、共識和氛圍。職業教育文化生態應當在“湖南制造”的過程中被重塑,“芙蓉工匠”的現實需求可以成為湖南省職業教育文化形成特色化、品牌化的突破,也為“芙蓉工匠”的打造創造適合的市場環境和文化土壤,構建出良好的適合工匠生長的職業教育特色文化生態。
關鍵詞:職業教育;芙蓉工匠;文化生態;人才培養
產業升級的本質是人的升級。湖南省建設制造強省,需要建設“工匠湘軍”,需要一個個“芙蓉工匠”的引領和帶動,尤其需要重點培養“芙蓉工匠”新生代。高職教育承擔著培育符合產業升級與企業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培育適合“芙蓉工匠”新生代生長的高職文化生態土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區域內高職教育實現內涵發展、品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一、 提出背景
隨著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企業對產業技術技能人才的要求正發生著根本性變化,經常出現多家單位爭搶一個技術人才的狀況。技能型人才的“用工荒”已成為阻礙產業升級的制約因素,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這需要大量的應用型高職院校作支撐,需要高職院校順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調整學科建設、構建符合產業結構需求的專業布局,培養大量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016年至2018年,“工匠精神”連續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叭骈_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工匠精神,來一場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逼焚|革命呼喚工匠精神。中國制造的品質革命,當務之急需要提高產業技術技能人才的整體素質和技能水平。
《湖南省貫徹〈中國制造2025〉建設制造強省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簡稱湖南“1274行動”)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快高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打造大批“工匠湘軍”。由此,湖南提出了打造“芙蓉工匠”的宣言。湖湘智庫研究“十大金策”中提出了“打造‘芙蓉工匠助推‘制造強省”的課題,將“芙蓉工匠”作為湖湘文化與工匠精神高度融合的技術技能人才品牌,明確了實施“芙蓉工匠1211工程”和完善“芙蓉工匠”保障機制的研究思路。
二、 工匠人才培養需要職業教育文化生態的培育
長期以來,或是忽視了職業教育文化這個概念,或是在職業人才培養中將文化培育和社會產業需求割裂開來,使二者無法形成合力,影響教育效果。沒有工匠文化培育與生長的土壤,中國制造將少了趕超的內在動力;缺失工匠文化與工匠精神的滋養,產業工人隊伍撐不起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從職業教育與社會產業需求深度融合、職業教育內部各文化要素的配合、湖湘文化特色出發,構建集創新文化、大學文化、工業文化、職業文化、傳統文化、自然文化為一體的完整的文化生態系統,培育以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教育文化生態,將為“芙蓉工匠”的打造培植現代制造文明的價值觀和時代精神,提供內生動力,推動區域文化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
三、 職業教育文化生態培育對“芙蓉工匠”人才培養的意義
1. 為職業人才培養的特色化、品牌化發展開辟新視角,有利于構建湖南特色的現代職教體系。目前,對職業教育文化生態問題或相關問題的研究缺乏系統性和針對性。從生態學觀點看,職業教育應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文化生態系統,不斷與現代社會交換著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一種有序狀態,并不斷發揮自己的功能。但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精心設計、傾力營造和主動利用才能實現。文化生態概念的引入和研究為職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維度,對職業教育根本任務落到實處,保持自己獨特的判斷和選擇,推動職業教育實現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有意義。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但并不能滿足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從職業教育內在規律出發,認識工匠文化對于職業人才培養的價值,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思想武器,構建具有湖南區域特色、全社會共同參與,服務全民素質的特色職教體系。
2. 有利于拓展對于“工匠”的理解和理性提升?,F階段,對“工匠”社會普遍認識還較為表淺化,以新形勢下“芙蓉工匠”人才需求邏輯起點出發,以相互作用論和系統論的文化生態學為理論基礎,深入研究人才打造的內在深層次關系,有助于豐富和完善人才培養工作的科研成果。在職業教育構建集物質文化、行為文化、管理文化、體制文化、價值觀文化為一體的特色“工匠文化”生態,實現文化生態與人才培養的有機統一。
3. 有利于建立適宜工匠成長的良好社會生態環境,深化體系機制建設。工匠是整個社會產業的基礎,所有產業都需要文化元素的植入和精神滋養。發掘職業教育在促進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獨特價值,有助于形成職業教育與社會培養的合力,推動產業向生態時代發展。將“芙蓉工匠”的打造與職業教育文化生態構建相聯系,把職業教育文化生態作為一個生態組織系統,搭建與社會文化生態融通平臺與良性運行機制,形成“工匠文化”社會共識和社會心理,為“芙蓉工匠”的培育創設人文空間。
4. 有利于重構工匠文化,實現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支撐工匠和工匠精神的是文化,是現代社會缺乏和需要重構的,需要塑造、建構一種無論從社會道德價值觀引導,政策激勵約束,還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一整套體系和生態環境。探索適合“芙蓉工匠”培育的職業教育文化生態,通過職業教育自身文化軟實力的構建向整個社會的推送,協同營造和奠定“勞動光榮、職業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和基礎,為助推“制造強省”提供持續發展和不懈創新的動力源。
參考文獻:
[1]潘墨濤.政府治理現代化背景下的“匠人精神”塑造[J].理論探索,2016(6).
[2]雷宇.職業教育亟待補上“產業文化這一課”[N].中國青年報,2014(3).
[3]黃育馥.20世紀興起的跨學科研究領域——文化生態學[J].國外社會科學,1999(6):22.
作者簡介:王悠,湖南省長沙市,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