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知識本位”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挫傷了教師和學生在教和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新課改要求一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激活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受到美的熏陶。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與大家分享如何通過互動閱讀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關鍵詞:閱讀教學;審美教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在語文的天地里處處洋溢著美的氣息,因此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先天資源,這也是語文學科的教育目標之一。然而,在唯分數論的年代,以灌輸基礎知識為主的語文教學,忽視了學生參與審美的過程,忽視了他們的獨特體驗,從而壓抑了他們的創造性。新課改以來,在一線教學中,我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努力營造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氛圍,促使學生們主動體驗語文世界的美,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一、 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審美教育
新課改以來,我努力營造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氛圍,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如我在班級博客里增設了一個預習互動模塊,在教授《山中訪友》一課時,為了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通過互動的過程完成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我在博客中發帖,如果學生在預習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留言和老師討論。下面我把師生互動中進行審美教育的過程分享給大家。
生一預習《山中訪友》這一課時被作者生動的語言吸引了。讀完之后,他有了一個問題:“作者是怎樣讓自己的語言如此生動有趣的呢?”于是,他決定打開班級博客,與老師互動一下。
生一:老師,你能告訴我《山中訪友》一文的語言為什么那么生動有趣嗎?
師:呵呵!你挺好學呀!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你先告訴我,作者在文中都寫了哪些事物呢?
生一:我來找找,有老橋、鳥兒、露珠、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等。
師:找得好,那你再看看,作者是怎樣稱呼他們的?
生一:我發現了。作者把它們當成了自己的朋友。你看,把老樹說成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把鳥兒寫成“我的知己”。在作者的筆下,山泉可以“捧出明鏡”,溪流可以“吟誦詩歌”,瀑布有著“天生的金嗓子”,懸崖也有“挺拔的身軀”。作者筆下的所有事物都像人一樣活潑可愛。
師:說得真好,你知道這是什么修辭方法嗎?
生一:知道,老師曾經說過,這種修辭方法是擬人。
師:嗯,對了!你看,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多處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本來很普通的自然萬物寫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同時,在文章中,作者兼用大量比喻、排比的句子,使得全文文采飛揚,美不勝收。
對于學生提出來的問題,教師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找一找、想一想,在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教師不再是充當知識傳遞者的角色,而是一個引領者、幫促者。這種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使他們通過個性化的閱讀,從而建構起了屬于自己的獨特的審美體驗,從而真正掌握了語文知識,接受了審美教育。
二、 在生生互動中培養審美能力
以往寫教育敘事時,我會說“通過教師對語言的分析,要讓學生……”這種“教師分析”的方式代替了學生自我領會語言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無法使學生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而“要讓學生”是一種把學生放在了比較被動的地位,抑制了學生的自我發展。為了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生生互動的學習氛圍,在互動中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
在學習《山雨》一課時,生一一邊讀一邊說“好美呀”,這是他讀出了《山雨》中的美因此而發的“感慨”。我并沒打斷他發“感慨”而是在一旁觀察,這時他的同桌問:“你怎么在那兒自言自語呀!”接下來,他們兩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生一說:“我在欣賞《山雨》這篇文章的音韻美。你看這一句:‘像一曲無字的歌謠……這句話由遠及近寫出了山雨來時的特點,即悄悄地來。作者用了一種比喻的手法,把山雨比做‘無字的歌謠,這就突出了山雨來時的清新、縹緲,同時也表達出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生二:“我也找出了一句:‘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這些句子描述了雨至山林時的特點。在這里,作者運用想象,將‘巖石‘樹葉‘綠草想象成了‘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了‘手指。這時的雨,就成了‘手指和‘琴鍵演奏出的一首首‘優雅的小曲,突出了山雨的音韻美。”生一:“還有,文章的最后,雨停了,可是凝聚在樹葉上的雨珠兒還在,那‘丁——冬——丁——冬……的音響,也突出了山雨的音韻美。真是太美了……”
學生在與同伴的互動中,互相啟發、交流從而建構起了他們眼中的音韻美。這是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在互動中真正體驗了《山雨》給他們帶來的音韻美,這絕非教師分析所能替代的。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生生互動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由于深受“師道尊嚴”這一傳統思想的影響,以往語文閱讀教學“一言堂”的現象非常普遍。這種授課方式導致師生、生生互動非常少,不僅影響了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還嚴重挫傷了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積極性,壓抑了他們的個化閱讀,導致審美教育低效甚至無效。為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有效性,希望一線教師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促進個性化閱讀的實現,讓學生在自主體驗中得到真切的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1]周全彬.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教育[J].中華少年,2016(8).
[2]孔燕.渲染、品賞、體驗、暢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審美教育淺敘[J].課程教育研究,2012(11).
作者簡介:宋增如,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宋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