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顯豹
【摘要】目的 探討動態心電圖檢查對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先給予常規心電圖檢查,然后再給予動態心電圖檢查,觀察并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效果。結果 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陽性診斷率方面均高于常規心電圖的診斷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診斷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臨床上,采用動態心電圖進行診斷,有著較高的診斷準確率,此種診斷方式有著較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動態心電圖;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8.23..02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4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相關的診斷標準。本次研究通過了本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研究知情同意書。其中,男70例,女54例,年齡65~79歲,平均年齡(70.1±3.2)歲,病程1~5年,平均病程(3.1±0.3)年。本組患者中29例患者合并肥胖癥,20例患者合并高血脂,2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46例患者合并高血壓。
1.2 方法
檢查前,檢查人員將檢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及時告知患者,使其能夠積極的配合。并確定患者都掌握以后,檢查人員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告知患者范松身體,保持均勻的呼吸模式。
常規心電圖檢查:采用本院SE-1201數字式心電圖監測儀,對患者的心電情況進行連續描記。將心電圖監測儀的出紙速度調整為25 mm/s,并將增益設置為10 mm/mV,在檢查過程中,檢察人員要保證監測儀的基線在平穩的狀態下,并且成像清晰。
動態心電圖檢查:采用本院BI-9800型動態心電圖監測儀,對患者的心電情況進行吸24 h監測,將最終獲得的資料發送至工作站,工作人員通過Biox-Win軟件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進而與人工判斷結合起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
1.3 觀察治療
觀察并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臨床診斷效果。心肌缺血:常規檢查:當患者T波<同導聯R波的1/10,ST段水平下移≥0.05 mV。動態檢查:J點后0.08 S出現ST段水平向下≥0.1 mV,ST段壓低持續時間≥60 s,ST段連續2次間隔時間≥60 s。心律失常:需要醫療人員根據患者的心率、持續時間、起止點以及臨床癥狀等進行判斷。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陽性診斷率為85.48%、心律失常的陽性診斷率為81.45%均高于常規心電圖的58.06%和53.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老年冠心病的發病率比較高,其也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隨著其疾病的發展,心肌缺血很可能會造成心律失常、心絞痛等嚴重的并發癥。一般情況下,有明顯臨床特征的患者比較少,在診斷這部分患者時,難度也就比較小,但是對于大多數臨床表現不明顯的患者,對其進行診斷,也就存在著一定的難度[2]。因此,就需要早診斷,早發現,早治療,以便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患者心肌缺血的癥狀進行改善,將意外的發生降到最低。
心電圖對診斷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極其重要,醫療人員能夠通過心電圖的異常表現,同時結合患者的臨床癥狀對患者做出準確的診斷。但是在診斷的過程中,常規心電圖檢查獲取到的數據是短時間內的,尤其對于臨床癥狀不明顯的患者,比較容易漏診。而動態心電圖能夠連續的記錄患者的心電變化情況,對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陽性診斷率有著較高的價值[3]。
動態心電圖在心肌缺血陽性診斷率為85.48%、心律失常的陽性診斷率為81.45%均高于常規心電圖的58.06%和53.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邵龍梅[4]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
總之,動態心電圖在診斷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臨床上有著較高的診斷價值,建議將此種診斷方式推廣在更多的臨床上。
參考文獻
[1] 金曉建.動態心電圖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8,24(10):32-33.
[2] 李 琰.動態心電圖檢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意義[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3):144-145.
[3] 王來斌,張清潭.動態心電圖檢查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臨床研究[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02):9-1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