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磊
中圖分類號:G808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8)06-186-01
摘要 把構建學習型運動隊以及運動隊綜合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作為備戰的重要工作,不僅要解決進行科學化訓練奪取金牌問題,而且還要解決關系到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問題。組建全方位的科學訓練工作平臺,充分利用科研信息平臺提供的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多樣的教學方式是構建學習型運動隊的基芬經驗。
關鍵詞 帆船運動隊 學習型團隊 構建 科學化訓練
一、構建學習型運動隊是帆船項目特征的要求
帆船運動是以風為動力,通過運動員在船上不斷地做身體調整來保持船體良好的行進狀態,使帆發揮最佳的受風效益,以保證船高速前進的一項運動。它涉及到水動力學、船舶原理、空氣動力學、氣象學、水文學、海洋學、體育學等多學科邊緣交叉領域。帆船雖然也是競速項目的一種,但不是像其它運動項目那樣直接依靠運動員的做功來實現的,帆船運動涉及到帆的空氣動力性能、船的水動力性能、風向、風力的大小以及涌。浪、潮汐、氣象知識的綜合、靈活的應用、同時還涉及到海上航行、救生、避碰等極為復雜的航行權問題。帆船比賽必須“見風使舵”,善于取舍。帆船運動的成績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十分復雜。從外部環境來講,風力大小、風向變化、比賽區域地理環境及涌浪情況都會直接影響到單輪次成績。例如:在航行的過程中,帆上受力最大、速度最快、航程最短都不能夠保證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從航線的選擇而言,涉及到水域、海浪、風力、風向而且與船型、帆及其器材的調整有關。從人的角度而言,比賽長達十多天、十幾個輪次,在較長的時間跨度內如何實現自我控制,穩定的發揮也是關鍵。所以,取得好的成績是一個多因素的綜合優化的系統工程。
二、構建全方位的科技工作平臺是實現綜合文化素質提高的前提
帆船隊備戰全運會科研工作的核心是緊緊圍繞解決奪取金牌的關鍵性問題和本項目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問題兩大主題開展科研攻關和科技服務。通過備戰開展全方位的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工作并構建一個以訓練為中心的多學科系統科研平臺,形成本項目的完備的科技攻關和服務體系,為科學訓練提供全方位系統的多層次服務,為在2021年全運會上奪取金牌打下全面地基礎。構建帆船隊科技攻關和科技服務體系的工作平臺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通過備戰工作帆船隊組建了一支流體力學、機能監控、運動營養與恢復、運動生物力學、運動心理、計算機信息技術、運動訓練學等學科的科技服務隊伍。
三、信息化平臺建設是實現綜合文化知識學習的基礎
省體育局十分重視運動隊科研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工作,已在十幾個運動隊開展了攻關研究。根據帆船項目獨特的運動特征和訓練特點,帆船隊在科研信息化平臺建設工作上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并結合項目自身的規律開展研究工作,將綜合文化知識的學習與帆船隊科技信息平臺有機結合,使信息化平臺不僅成為提高訓練科學化和運動隊管理水平的有力工作,而且成為開展綜合文化知識學習的有效載體。信息化平臺應用的好壞的標準是信息量的大小和質量,一個信息化平臺的成功應用必須為運動隊提供足夠的信息服務。帆船運動設計的信息廣泛,信息量的收集整理是一個十分艱巨的工作,不僅要為訓練比賽提供信息服務,如,比賽場地的海洋、天氣、海浪等情況,而且還要為綜合文化素質的學習、訓練科學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大量高效的信息服務。為了做好這一工作,不僅教練員、運動員,還有各學科科研人員廣泛收集整理各學科的相關資料,而且帆船隊中專門安排一位科研人員從事隊里科研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內容豐富、形式活潑多樣是實現綜合文化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
要建設一支學習型的運動隊團隊,不僅需要認識上的高度統一、良好的硬件條件,關鍵還需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通過多種行之有效的工作,大大提高了運動員的學習興趣,逐步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帆船比賽還涉及到抗議、申訴、糾紛等環節,由于一些高水平運動員經常出國訓練比賽,對外語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下隊科研人員在帆船隊開展了航海專業英語的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全面開展模擬比賽、抗議、申訴等場景的互動式專業英語的學習,盡可能讓運動員自己去觀看各種國際比賽信息,如氣象云圖、天氣預報、比賽成績、分組信息、競賽通知等,使運動員在實踐中得到充分鍛煉,不斷地提高運動員的自信心,提高應對復雜場面的能力。
五、教練員群體素質結構的優化和整合是項目發展的前提條件
現代運動訓練的多樣化、科技化和極值化對教練員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僅靠—位教練員解決訓練競賽中存在的所有問題是十分困難的。必須要借助各類人才的滲透才能形成強大的競爭獲勝團隊,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保持領先優勢。國家皮劃艇隊能在較短時間內取得積極成效,得益于教練員科技素質的提高、教練員群體素質結構的優化、教練員群體智力資源的整合,具體表現為:一方面引進了一批高學歷人才,形成一個多學科優勢互補的研究群體,他們長期定點或下隊跟蹤,形成動態流動的智慧群體,他們的智慧經過系統消化和吸收成為訓練的寶貴財富;第二方面,引進和優選國際高水平的教練,構筑了東西方帆船訓練的大平臺。多種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加速了前進的步伐;第三方面,建立與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的教練員崗位培訓工作流動機制,整體性解決了教練員科學訓練素質提高的客觀障礙,形成“教、學、研、練”相結合的多維動力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