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麗
【摘要】目的 探究產科病房護士母嬰護理能力培養。方法 選取我院20例產科病房護士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護士按照培養方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n=10),對照組給予傳統培訓法進行培養,觀察組給予分層級培訓與一對一培養模式進行培養,對比分析兩組護理人員的母嬰護理能力成績與對該種培養方法的滿意程度。結果 觀察組護士的病例分析、理論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考試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護士,觀察組護士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結論 對于提高產科病房護士母嬰護理能力來說,分層級培訓與一對一培養模式效果較好,可以有效提高護士們的專業能力。
【關鍵詞】產科病房;護士;母嬰護理;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0..01
在醫院的發展中,護理是其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因此為了提高醫院的發展,必須要對臨床護理工作進行加強和關注[1]。在現如今經濟發展飛速的時代,人們對醫療衛生的質量和條件也越來越重視,因此為了加強醫院的競爭力,必須要大大提高醫院護理工作的質量,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必須要提高自身對基本理論以及實際操作的掌握,這樣才能夠提高患者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醫院的市場影響力[2]。在我院的產科病房中,相關護理的母嬰護理能力是提高產婦和嬰兒生存質量的重要工作,因此要進一步加強,本次研究采用了分層級培訓與一對一培養模式來進行對護士的培訓,以下為具體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在本院產科病房工作的20例護士,分為觀察組(n=10)和對照組(n=10)。調查護士們病例分析、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的成績,以及護士們對培訓方法滿意度進行調查。兩組護士在年齡、學習態度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傳統培訓法進行培養,觀察組給予分層級培訓與一對一培養模式進行培養,以下為具體內容。(1)加強對護士的教育,幫助護士創新更新理念,要幫助護士樹立一個較高的職業道德,通過召開座談會,在提高對護士的培訓力度的同時,加強落實度,進一步提高護士的專業能力。(2)開展責任護士競爭模式。在進行護士招聘的時候,要提高相關標準,可以通過理論基礎以及實踐操作的測試對護士能力進行評測,從中選出基礎理論掌握好以及實際操作能力強的護士,提高護士們的競爭力。(3)實行分層護理。建立對護士的管理小組,其中護士長任小組組長,將相關工作進行落實,并且取消傳統的治療班,對護士的學歷、年齡、資歷、水平等進行分層,分別管理不同的產母嬰。
1.3 評價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護士在分別進行兩種培訓方式的考試成績和滿意程度,用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來表達護士滿意程度,用顯效、有效以及無來表達考察成績。顯效情況:護士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理論與技能考察成績好;有效情況:護士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理論與技能考察成績較好;無效情況:護士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提高,理論與技能考察成績得不到進步甚至下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護士考試成績比較比較
觀察組的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3 討 論
產科病房中,對母嬰的護理是相關護理人員的工作重點,因此醫院提高相關產科護士的護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3]。本次研究通過分層級培訓與一對一培養模式進行培訓,通過測試將護士進行分類,從而進一步提高臨床護理能力[4]。
在本次研究中,不管是病例分析、理論知識還是基本技能,觀察組的護理成績都要遠遠高于對照組,相關的滿意度也高于對照組,且差異較大。
綜上所述,產科病房護士母嬰護理能力培養對于提高產科病房的臨床護理質量有著重要意義,要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參考文獻
[1] 馮世萍,嵇秀明,夏珊敏,等.基于"家庭為中心"孕產婦護理模式產科護士勝任力模型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7,(5):650-654.
[2] 鄔俏璇,朱社寧,譚荔荔,等.產科專科護士核心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2,(9):777-780.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