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營營
摘 要:探析中西方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結果是當前階段我國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及個人引起高度重視,本文主要介紹了中西應用語言學的具體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結果,并簡要分析中西應用語言學發展趨勢,進而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本文探析的主要依據為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間在幾本中文刊物以及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間在幾本英文刊物上出現的應用語言學文章。
關鍵詞: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發展趨勢
據調查可知,應用語言學文章的類型多種多樣,呈現多元化趨勢,主要表現為三種:通過相關的數據材料展開研究(量化)、通過相關的訪談材料展開研究(質化)、借助非材料的相關資料展開研究。眾所周知,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應用語言學教學研究工作得到質的飛躍,逐漸完成了由量變到質變的轉化。今天,本文就以“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發展趨勢”為主題進行探析。
一、 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
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發現,探析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主要應該從文獻的范圍、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分類等角度出發。第一,確定參考文獻的范圍。我們主要選擇一九七八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間的幾本中文刊物(比如《外語學刊》《外語教學與研究》)以及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七年之間的幾本英文刊物(比如《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上,在此基礎上將其中有關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的文章進行有效的歸納整理;
第二,對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進行詳細分類。結合筆者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查詢相關資料,可知研究方法分類如表一所示:
二、 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結果
筆者通過查詢相關資料,針對中西應用語言學研究結果這一問題提出以下觀點。首先,隨著時間的推移可知,借助非材料的相關資料展開研究這一種類具有獨樹一幟的優勢,對于中西應用語言學的研究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及意義,據調查可知,在國內借助非材料的相關資料展開研究占據總研究的百分之八十八,而通過相關的數據材料展開研究(量化)以及通過相關的訪談材料展開研究(質化)分別占據總研究的百分之十一以及百分之一。除此之外,借助非材料的相關資料展開研究與量化、質化研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如圖一所示:
以……的形式使用,在……的范圍內,其英文應用為:in the case of、as well as the、on the other hand、in the context of、at the same time、on the basis of、in the use of、in the form of、in terms of the、a wide range of。在對應提出的問題研究過程中,根據Biber Et al提出的結構分類和Hyland的功能分類法對對應提取出來的四詞詞串,在對應的分類和統計過程中;我們從相關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以下特征:
1. 從結構上,動詞類詞串數量最多,介詞類其次,名詞類最后,其中帶介詞of的詞串數量總量占比較多,其原因是在確定學術論文中對應寫作數量、地點、突出特征、判斷事實等。
2. 從功能上,則是更偏向于使用語篇型詞串,研究型第二,參與型最后,這里語篇型詞串的大量使用也表明寫作者的語言使用能力和組織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實際的應用。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四詞詞串的對應研究和分析,在實際探索的過程里,我們通過相關實驗研究方法的對應總結中了解到,在相應的數字媒體時代進程發展過程中,四詞詞串的對應應用和相關輔助的大型語料庫的對應語料信息的提取和研究,在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學習和認識上,對進行應用語言學領域四詞詞串應用的理論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作用。即在進行對應應用和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加強對相關涵蓋領域寫作里的詞串使用在對應的語料分析和提取過程中,使其自身能在對應自我意識的知識轉換過程中,了解到自身寫作的學術論文和專家學者寫作中存在的對應不足和理解差距。在自我意識覺醒和詞串應用的深入了解中,在對自身問題的自查、自省過程里,通過模仿相關的使用詞串來提高自身寫作水平和知識掌握深度。
參考文獻:
[1]魏祥.應用語言學領域學術論文中四詞詞串的研究[J].學園,2014(17):48-49.
[2]李群.基于N元的候選詞庫的建立[J].渤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134-136.
[3]房體松.基于語料庫的英文經濟文本的詞塊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
[4]王玉紅.現代漢語常用段位數詞多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5]倪莎莎.基于語料庫的四詞詞串在商務英語中的特征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6.
[6]吳軍,徐志敏,李靜,等.應用LSWE語料庫加快英語人才培養的研究[Z].安陽師范學院.2011.
作者簡介:
冉紅雨,講師,河南省平頂山市,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