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常會聽到學生這樣抱怨:初中時語文學習還不錯,怎么到了高中,考這樣低的分數!究其原因,凸顯出初高中語文教學的不銜接。由于,初中和高中是兩個差異比較大的學段,幾乎是兩個封閉的系統,教材上沒有很好的銜接,讓很多學生都出現了高中語文學習舉步維艱的狀況。因此,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中遇到的問題,指定合理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銜接;解決方法
中學階段學生從初中進入高中過程中,其中很多學生會感覺學習有差異性,本身在初中學習比較好的學生到了高中學習水平會出現下滑的現象。所以,初高中教學銜接很重要,需要中學教師提高重視,并找到有效解決方法,增強學生學習適應能力。
一、 造成初高中教學銜接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 兩個教學系統有所差異,存在著斷層問題
初中和高中是兩個差異比較大的學段,幾乎是兩個封閉的系統,教材上沒有很好的銜接,存在著斷層的問題.根據對國民素養和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國家將初高中分為兩個階段,其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不同,有各自階段性的特點,使初高中語文教學在教學方法、學習手段、思維模式、知識技巧、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等方面缺乏一致性,使初高中語文在教學各個方面缺乏銜接。
(二) 初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的差異
在認知能力方面,初中學生感知能力明顯提升,在語言的精確性、概括性方面有顯著提高,在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也有發展。高中階段,學生的感知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更具有規律性、深刻性和邏輯性。高中學習的空間想象能力越來越豐富、生動、復雜,其思維的獨立性與批判性特點突出。
(三) 在情感態度、意志行動、價值觀方面,初高中學生也有很大差異
初中學生情感日漸豐富,但較單純,對情緒的控制力相對較弱,其感情容易外露,對感情的表達較為直接、強烈。喜歡模仿,容易受外界環境影響。自我意識開始覺醒,要求別人尊重他們的意志和人格。自我評價能力不強,常有很強的片面性、主觀性與被動性,其世界觀和人生觀還比較模糊,對自己的人生缺乏發展缺乏目標與規劃。相對而言,高中生的情感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復雜,并逐漸形成穩定的自我修養。高中生對未來有較明確的認識,其情緒的控制力更強,比較持久、穩定。他們的情緒開始內隱,表達曲折,其外部表現和內心體驗并不總是一致的。高中生的思想更趨成熟、穩定,思維更獨立、周密,盲目模仿越來越弱,更關心自己的成長,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逐漸形成穩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四) 初高中教師教學觀念存在差異,有很大的不統一性
由于,初高中課程標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不同階段其要求與目標有較大區別,使得初高中語文學習缺乏連貫性、循序性。例如,初中地方考試大綱有對“語法知識不作為中考內容”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較大差異,隨意性大,缺乏系統性,語法教學沒有統一的尺度。但高中對現代漢語語法、文言詞法、文言句法要求較高,使得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學習時,因缺乏系統的語法知識而造成學習困難。在其他能力方面,也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斷層。如:語言文字學、閱讀鑒賞能力、寫作標準的斷層等。
二、 初高中語文教學不銜接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法
現代認知心理學家大都十分重視認知結構的重要性,認知結構的形成是產生廣泛遷移的根本,新的學習總是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總有這樣那樣的影響,因此,初高中語文學習銜接問題的研究及探討尤為顯得重要,做好初高中語文教學的銜接,教師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教師要排查初中知識“盲區”,了解班級學生原有的語文基礎、學習狀況,做到心中有數,因材施教。例如,可以在新學年開始時,通過摸底考試或設計調查表的方式,排查學生“盲區”側重于對初中要求偏低或不做要求而高中需要或要求較高的知識和方法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制定學案,精心備課,是知識的銜接更有針對性。
其次,老師應了解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加強溝通合作,樹立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教師要對初高中教材進行深入分析,明確初高中兩個階段的教材在培養目標上的分布點和差異性,從而,初中教學才能做到“顧后”,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實現知識的遷移,做到學習的自然銜接。同時,從初中升入高中,面對新班級、新教材、新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好學習語文的信心。高一教師要對初中的教材全面了解,尤其要熟悉初三教材,在教學中多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多穿插學生熟悉的事例,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再次,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激發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主意識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習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應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能力。教師務必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氛圍,巧妙應用各種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教師要主動地、有計劃地教給學生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如何夯實基礎知識;如何快速進行語段閱讀;如何做好知識的整理與歸納等。
最后,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指導學生有選擇、有意識的閱讀,鍛煉學生的“讀功”培養學生敏銳的聯想、豐富的想象等語文能力。閱讀水平的提高有賴于多讀名篇佳作,廣泛涉獵不同內容的經典作品,博聞強識,讀多了,視野開闊了,通過比較鑒別,自然就會形成自己的思想,自然也就會產生較為深入的理解。因此,僅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課外閱讀上花功夫。教師可以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評論、感想、批注等多種方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還可以定期舉行讀書會,讓學生互相交流閱讀體會,互相促進,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
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需要老師深入研究,展開實踐,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適合所帶學生情況的方法、策略,使初高中語文教學貫通起來,形成和諧、統一的教學方式,盡量彌補初高中語文教學不銜接形成的問題。
作者簡介:
蘭小紅,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第五十九中學。